第一百四十三章 走上坦途
杜局長走後蘇炳瑞想了很久,終於明白一個道理:世上沒有什麼困難是克服不了的,事在人為,只要肯下功夫,終究會達到目的。這次談話對蘇炳瑞影響很深,在他短暫的人生道路上點亮一盞明燈,指引著前進方向,孜孜以求,最後取得成功。
既然杜局長能夠做到,自己為什麼不效仿呢?——蘇炳瑞立即辦理離院手續,告別醫護人員,前往郵局人事部門報到。與此同時,他做了兩件事:報了夜校補習班、拜郵局老師傅為師。白天跟著老師傅跑班,熟悉投遞路線和門牌號;晚上到夜校學習文化知識,給自己充電。
杜局長一直暗地裏關注蘇炳瑞,在不違背組織原則的前提下給予他更多幫助,包括帶班師父和夜校授課老師,都是杜局長親自安排的。在蘇炳瑞身上,杜局長又看到年輕時候自己的身影,倍感欣慰,一心想把他培養成才。
新兵入伍前三個月是訓練期,由老百姓蛻變為戰士,身心都要經過錘鍊,可以稱得上脫胎換骨。蘇炳瑞已經經歷過這段時期,如今再次面臨嚴峻考驗,其難度不亞於新兵訓練,也超出蘇炳瑞預期。
學習文化知識對於基礎薄弱的農家子弟來講,猶如秀才鋤地、瞎子點燈,正應了那句老話:它們認得我,我不認識它們。夜校根據學員文化程度,分為高、中、低三類學習班,學員自願選擇,學期均為三個月,全部免費就讀,蘇區教育部門提供學習場所。
蘇炳瑞有自知之明,選擇了低階學習班,剛開始不知道,進了課堂才發現:教室裏坐滿人,絕大多數都是小學生,也即是江西人所說得細伢子!見大夥兒都望著他,蘇炳瑞感到無地自容,真想轉身跑掉。
正在猶豫,後排站起來一個人,衝他招手,小聲喊道:“喂,同學,到這兒來!”蘇炳瑞定睛一看,是個三十多歲的中年男人,年齡比他還大。居然還有比他更年長的學員?蘇炳瑞心裏覺得少許安慰,找到了平衡,慢慢走過去,坐在他旁邊。
上課鈴聲響了,老師走進教室,開始講課。任課老師也很年輕,像在校大學生,斯文內秀,模樣端莊。第一課沒有具體內容,女教室闡釋了文化知識的重要性和實用性,給大家描繪了一幅美麗藍圖:學員們長大後,參與到新中國建設中去,共建美好家園,人人平等,共享社會主義優越生活。
蘇炳瑞越聽越激動,心潮澎湃,如果真有那麼一天,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欺凌,沒有戰爭,即使豁出性命也在所不惜。什麼是布爾什維克?什麼又是社會主義?老師的話在蘇炳瑞心中投下一塊巨石,激起千重浪,確實應該好好學習,否則以後怎麼建設新中國呢?
坐在蘇炳瑞身旁的那個男學員聽得格外認真,下課後與其他同學告別,都管他叫“巫大叔”,男學員也不生氣,笑呵呵和大家打招呼。蘇炳瑞羨慕他的好脾氣,由衷讚道:“您性格真好!他們應該管你叫大哥嘛,這麼喊把人顯老了!”“沒啥,習慣了,我本來顯老,大叔就大叔,無所謂。”男學員和善應答。
無意中蘇炳瑞發現一個奇特現象——任課女老師竟然與“巫大叔”肩並肩同行,有說有笑,一道走出校門。蘇炳瑞好不納悶,看來兩人關係不一般,或許是朋友或者熟人吧?這種現象看似奇怪其實也不奇怪,蘇區文化程度較高的知識分子很少,大老粗遍地都是,與文化人交往已經成為一種時尚,說不一定以後他也會這樣做。
相比之下,熟悉投遞路線、認識門牌號比學習文化容易得多,前者需要記憶力,而後者更需要理解能力。帶領蘇炳瑞入門的師父名叫古有才,人如其名,脾氣古怪但有膽有識,曾經數次穿越火線,把上千封家書送到前線戰士手中,又把他們遺書帶回蘇區,慰藉了無數烈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