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爱青果
去書架

第146章 良臣劉伯溫

    他倒不關心朱高燧什麼情況,憑他那個腦子能活下來就不錯了。

    “全軍進發德勝門!”

    話落,士兵中竟無一人出發的。

    “若本王勝利,你們都是功臣!食邑萬戶!”

    朱高煦飛躍上馬,二話不說衝進了德勝門。

    士兵們見此場景,便知道此戰有去無回。

    萬般擔心也只能列陣入城。

    霎時間,德勝門的京軍也衝了出來。

    朱高煦一騎當先,雙目猩紅。

    他至死都記得靖難時期和老朱棣並肩作戰的日子,他本以為他是爹最驕傲的兒子。

    難道就因為不是嫡長子麼?難道就因為不是徐皇后所出麼?

    他不甘心!

    朱高熾只是個連劍都拿不起的胖子,憑什麼他能當皇帝!?

    “大侄子,天下該你二叔坐一坐了!”

    輪也該輪到他了!而不是朱瞻基這個毛頭小子!

    朱瞻基身側一匹馬飛速衝來。

    朱高煦凝眸看去,竟是一張與他一模一樣的臉!

    永樂和洪熙間隔時間不久,頂多也就四五年。

    朱高煦的容貌基本也沒有變化。

    永樂朱高煦見到這張和自己一模一樣的臉以後,忍不住閉了閉眼睛。

    真是下不去手啊!

    洪熙朱高煦差點被嚇的摔下馬。

    難不成這也是朱瞻基的計策!?

    他不會上當的!

    打定主意的洪熙朱瞻基,手下韁繩就沒鬆開過。

    就這兩部的距離,兩個朱高煦已經開始正面交鋒了。

    洪熙朱高煦拎著大刀毫不留情的砍過去。

    互砍之間嘴也沒停的咒罵。

    永樂朱高煦被他這麼一搞,已經被提前預防造反了!

    而洪熙朱瞻基也無比清醒的明白,他計程車兵甚至都分不清哪個是將領了。

    無論是在洪熙還是在永樂,朱高煦都再無造反勝利的機會。

    “混賬東西誰讓你長得跟我一樣!”

    “王八蛋,我這俊臉也是你這種人配長的!”

    ……

    混戰中最顯然的就是兩個朱高煦的戰鬥。

    永樂朱高煦甚至懷疑他中了老朱棣等人的圈套,他們逼他說出親征叛賊的話,然後讓他親自出馬。

    德勝門上,季博昶和老朱棣遠遠觀望局勢。

    “已成定局。”

    老朱棣沉聲道。

    季博昶點點頭,“你留在這,我先走了。”

    “是,仙師。”

    他自然無權過問仙師的行蹤。

    反正他也一把年紀上不了戰場,只有看著的份了。

    原先孤軍奮戰的洪熙朱瞻基,一下就得到了這麼多人的支援,信心倍增。

    老朱棣望著兩個朱高煦廝殺的聲音,嘆了口氣。

    這個兒子是最像他的,但也因此,不能留給他半分念想。

    他大概至死都沒想到,就是因為當年他對朱高煦說的那句:“世子多病,汝當勉勵之”。

    給了朱高煦造反的希望。

    他以為朱棣是屬意自己的,但卻讓朱高熾和朱瞻基輪流登上皇位。

    老朱棣也早在土木堡之戰的時候得知了朱高煦的下場。

    他並不可憐,只是恨鐵不成鋼。

    本可以享受世/襲爵位,偏偏去學他幹那造反的行當。

    當年朱棣造反是因為建文帝朱允炆削藩,甚至逼死了他的兄弟湘王,眼看著藩王一個個倒臺,下場不如死了。

    可是朱棣不甘心,為謀一條生路,他只能起兵造反。

    他要是不當上皇帝,只有死這條路了。

    說實在的,朱棣也心疼朱高煦這個兒子,他也埋怨過宣德帝朱瞻基不顧親情,可是轉念一想,這都是老二自找的。

    宣德帝給過他一條生路,他偏偏還挑釁帝王威嚴。

    雖然就是絆了宣德帝一腳,但也是對皇權的蔑視。

    朱棣當上皇帝后的唯二願望,就是每個兒子能平安度過餘生,大明能傳千秋萬代。

    ……

    洪武時空,紫禁城內。

    “妹子,你快來幫我看看這課堂筆記,我怎麼看不懂仙師說的呢?”

    馬皇后端著一碗糖水走了過來。

    皺了皺眉道:“陛下又忘了,內廷不能幹政。”

    老朱笑道:“啥叫不能幹政,咱當皇帝前,那軍中賬目什麼不都是讓你先過目一眼?”

    這話倒是不假。

    馬皇后雖一介女流,但是也幫助朱元璋開闢了大明。

    老朱對一些瑣事分身乏術,便會交給馬皇后管理,自己當上甩手掌櫃。

    自打老朱當上皇帝后,馬皇后再沒有接觸過政事。

    她不願自己開闢這個先例,更希望大明永遠沒有外戚干政。

    “標兒似乎還在內閣學習,你去問問他。恰好宋濂也在。”

    聞言,老朱有些頭疼的捏了捏眉骨。

    “宋濂,是個死讀書的人。”

    但此刻的內閣首輔正是宋濂。

    馬皇后狐疑皺眉,“他有不妥?”

    “主要是仙師提出的很多制度,他恐怕理解不了,仙師的意思是,上行下效,內閣首輔也得起到一些帶頭作用,恐怕宋濂……”

    馬皇后與他同舟共濟幾十年,馬上懂了他的意思。

    “那陛下有屬意的人選嗎?”

    老朱嘆了口氣,搖了搖頭。

    “那官員名冊,咱看的眼睛都老花了,愣是一個都挑不出,看來咱大明還是稀缺人才啊!”

    從前老朱受舊時代的影響,認為四書五經是判定一個人學識的標準。

    自打聽了仙師的課以後,才知道不會變通只知道死讀書的,根本稱不上人才。

    忠臣倒是能算得上。

    洪武年間,出彩的武將一個個倒是不少,只是文官相對於其他朝代都弱了許多。

    主要是老朱對文官太過打壓,俸祿少不說,還要求嚴格。

    言官負責進言,但他們哪敢說老朱一個不字?

    馬皇后嘆了口氣,“我倒是想起一個人,符合陛下說的一切標準,可惜他已經死了。”

    死在李善長的手裏。

    “誰?”

    “劉基劉伯溫。”

    劉伯溫智如諸葛,也正是因此被老朱忌憚,逐漸放手他和李善長的鬥爭中,最後導致劉伯溫失敗致仕回鄉。

    老朱也懊悔的一拍腦袋,“當初咱聽你的,讓劉伯溫留在朝中好了!”

    若不是馬皇后,他手下還會丟失許多良臣。

    當初老朱還是個無名小卒,加入起義軍時,也是劉伯溫為他出謀劃策,看出他有帝王之相。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