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一條鞭法的實用性
“稅款收不上來,你們都關注錯了地方。”
季博昶拿起毛筆,在宣紙上寫下四字。
“逃避徭役。”
隨後張玉張貼在牆上給眾人展示。
在座的皇帝儲君們都覺得是農戶們逃稅,實際上逃避徭役的後果比逃稅的後果還要嚴重。
官官相護之下沒人繳稅,導致後世的科普讀物中都會提及士紳免稅一說。
大明滅亡於財政,這是人盡皆知的,財政必定離不開賦稅,每個人都能想到,到了後世連後人都以為官員們不交稅是皇帝定下的規矩。
實際上皇帝根本就沒有定下過這樣的制度,只是對士紳官員們的稅款有所減免而已。
而皇帝給予的優待又逐漸遞加了上去,即便如此皇帝還是留了一手的。
並非全免,只是免了一些土地的。
但是士紳貴族們的土地已經多達幾百幾千幾萬畝,可不是免這麼十幾畝就能解決的。
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這些士紳權貴們就是能鑽空子貪汙的,只要剩下的田地不在冊子上,皇帝也不能拿他們怎麼辦。
到了明朝中期,明朝原本的土地減少了二倍。
從明初到明中期,這些時間裏大明還在不斷開拓土地,那個年代又不用講求什麼歸還田地愛護環境,那些減少的土地肯定是被士紳們動了手腳在冊子上抹去了。
聽了這麼多,天子儲君們心裏都有各自的想法。
到底該怎麼做可以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
老朱現在已經知道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了,所以他只是想減少這種狀況。
從前他解決問題,都是從嚴苛刑罰的角度出發。
他不信罰那麼重,還有人敢胡作非爲。
不過歷史上的確證明了,並非是罰的重就沒人敢做的。
從群眾中來的老朱,尤為能感受到這些百姓的苦楚。
他一登基想得便是,所有百姓都有屬於自己的田地,不必挨餓受凍。
可是他無論如何也沒料到,他自己親手建立的王朝竟然走向了和元朝相同的結局。
“你們可記得張居正?”
張居正……
眾人在心裏咀嚼這個名字。
中期班的人未必都知道,除卻朱祁鈺。
但是初期班的每個人都對他印象深刻。
仙師當時介紹張居正提出了一條鞭法,後續還提出了考成法。
“我當時說過張居正的思想很超前,不知道你們當中誰能將一條鞭法的內容重複下來。”
季博昶掃視初期班的皇帝儲君們。
他們面色都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但是能背下一條鞭法的,估計也就朱標了。
他自覺的站起身來。
“第一條是清丈土地,擴大徵稅麵,使賦稅平衡。”
“第二條是統一賦役限制苛擾。”
“第三條是計畝收銀,官收官解。”
話落,皇帝儲君們都倒吸一口冷氣。
當時老朱和老朱棣還揚言殺掉張居正,即便他們所在的朝代同樣面臨土地兼併的現象,卻沒想到這種解決措施,還覺得張居正在胡來。
他們的思緒都被拉回那張紙上,寫滿了一張宣紙,是挽救大明的救命稻草。
各種賦稅和徭役都變成銀子來繳納,這樣就避免了官員從中作梗佔便宜。
但同時張居正提出的這項舉措也得罪了許多官員士紳。
因為官員士紳們的阻止,一條鞭法沒有完全按照張居正所想的施行下去,而且在他死後,很多他建議的舉措逐漸被廢除了。
這是張居正的遺憾,他耗盡畢生之力想出了挽救大明國運的政策。
這也是大明的遺憾,若能好好延續下去,說不定大明不會那麼快滅亡。
中期班的學生聽了以後,都在緊緊皺著眉頭,一臉不解。
他們並不知道一條鞭法是個什麼東西。
“仙師每次的行為都值得我們揣摩其中的深意。”
“仙師真是半句廢話都不多說啊!所言所行皆是有利於我們的!”
當初期班的同學們感慨,表達對季博昶的佩服的時候,中期班的同學只能鴨子聽雷。
季博昶掃了他們一眼,“你們不知道也沒關係,方纔我讓朱標複述了一遍,他說的想當準確,你們記在腦子裏就行。”
嘉靖神仙微微皺眉。
見狀,季博昶勾唇問道:“耳熟是不是?”
中期班的皇帝儲君們或許都不知道張居正是誰,甚至無緣在自己的時空和他相見。
但是嘉靖神仙是離張居正最近的人。
“嘉靖二十六年,二十三歲的張居正中進士。他十六歲就考中了舉人。你應該在榜上或是朝中見到過他。”
二十三歲的張居正,是相當風流倜儻的,幾乎讓人見了一面就難以忘卻了。
嘉靖神仙瞳孔一縮,這麼說來他肯定是見過張居正!
即便他不怎麼上朝,但是他每月會固定讓百官來行齋醮之術,張居正肯定也在其中!
“不過他現在還不怎麼起眼,隆慶元年,他在官場初露矛頭,擔任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幾年後便入閣了,萬曆年間他成爲了內閣首輔。”
隆慶是在場所有皇帝和儲君都沒聽過的年號,嘉靖也忍不住好奇。
“仙師,隆慶可是在我之後的皇帝?”
“你的第三個兒子朱載坖。”
嘉靖神仙瞳孔一縮。
朱祁鈺和朱厚照的心裏也有些難受。
怎麼他這麼糟蹋身子還能有那麼多孩子?
“一條鞭法提出的確實好,但張居正畢竟是臣子,所能施行的權利太少,甚至他自己也想到了許多不可能實現的地方,所以他也進行了縮短和修改。”
“而在座的你們,是大明最能說了算的人,現在給你們的要求是,拓展思維,也就是拓展一條鞭法的內容。”
話落,眾人臉上閃過疑惑之色。
季博昶繼而解釋道:“一條鞭法所要做的是改掉明朝收稅少,導致國庫空虛的原因。歸根結底是因為土地兼併,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阻止土地兼併。”
“此外你們可以發散思維想想,若你們是百姓,會最恨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