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第三個案子
“那第三個案子是什麼呢?”江禾熙好奇地問。
薛仁說:“第三起案子至今還沒破,主要是因為目前只是失蹤案而已。並無屍體。但四處尋找了三四天,也沒有人的蹤跡。”
說到這裏,他順著陸硯驍的規律說,往下接著說道:“這也是我們查案的一個規則,如果一個人失蹤後,三天都沒有找到這個人的蹤跡,後面想要找到她,怕是很難了。雖然說出來十分殘忍,下一步找到的時候,更大可能是一具屍體。”
這第三個案子,江言熙並沒聽說過,他問道:“是女子失蹤了嗎?”
陸硯驍搖頭:“是男人。”
孟秀才失蹤了四天了,到第二天家裏人才來報官。
因是失蹤案,失蹤的又是成年男人,一開始陸硯驍和薛仁並沒有插手,是縣太爺先派人去了一趟孟秀才的家中,勘查情況後發現一切如常,便詢問孟秀才的家人,為何失蹤了兩天才報官。
孟秀才的家人說,孟秀才一心準備考試,只等著此次科考一舉揚名天下,因此將他自己關在書齋裡頭,不準家人來打擾他學習。
“有一回,老夫人見孟秀才遲遲不來吃飯,便讓小的我帶了三菜一湯去書齋,小的敲門許久,孟秀才方出來給小的開門。誰知大門一開啟,孟秀才就對著小的一頓吼叫,把小的罵的是一佛出世二佛昇天……”孟秀才家的僕人回憶此事,仍舊是心有餘悸的樣子。
“秀才說他在讀書寫文章的時候,最忌諱有人打擾他的錦繡才華,思路脈絡,我們都被罵過,送飯的時候,誰也不敢敲門,只把飯菜放在書齋門口的,秀才他餓了就自己出來吃。雖然老夫人不喜歡兒子吃冷的,但我們也沒辦法。”
縣太爺點頭說:“原來如此,那你們是怎麼發現情況不對的?”
“回稟老爺,我們前一天送去的午飯晚飯,食盒都完整放在門口,完全沒被人動過,到第二天我們又送了早點過去,等中午又送飯,發現早點也沒碰過。
秀才過去也曾多日閉門不出,但他從沒有不吃不喝過,我們都擔心他病了,故而顧不得被他罵的擔憂,直接把門給撞開了,卻發現屋子裏一切照舊,筆墨紙硯都放在應該在的地方,字帖寫了一半,但孟秀才的人卻不見了。”
縣太爺想了想,說:“莫非是進了賊?”
僕人們連連搖頭:“老爺有所不知,孟家薄有田產,但值錢的玩意兒都放在主宅裡頭。孟秀才的書齋和主宅之間隔著後花園,環境清幽,原是一套客房來著。屋子裏並無任何值錢的裝飾,等孟秀才當書齋住了,他也只是在四壁上掛了自己的字畫而已。”
說到這裏,僕人遲疑著說:“我們家秀才雖然字畫雙絕,在縣城薄有文名,但……那些畫作,能不能賣出二兩銀子……咱們也不知道,況且若是賊人真想要那些東西,孟秀才一定會引以為知己,送他們都來不及,又怎麼會起衝突呢?”
縣太爺倒是聽說過,本城好幾個秀才都自傲於才華過人,寫出來一篇文章,便自費刻版印刷,派人滿城的分發,巴不得文章斐然,流傳於世。
有個秀才苦於文章無人誦讀,乾脆花了錢,請人聽他的文章。
那些人爲了錢,也只好捏著鼻子,張著耳朵,呆若木雞地聽。
不過縣太爺不記得這個傳聞的主角,到底是不是孟秀才本人了。
一個成年男人,又非女子,一開始官府也沒當回事。
說不定這種文人墨客,突然雅興來了,出去兜一圈子逛一逛也是常有的事情。
又等了兩天,卻並沒有找到孟秀才的蹤跡。
到了第五天,孟秀才的母親,孟家的老太太親自來縣衙了。
孟秀才是孟家老太太最小的兒子,她四十上下才拼了命生了這個幼子下地,對他的疼愛遠勝過幾個哥哥。
這幾日孟秀才人影不見,孟家老太太本就心神不定,每天只是唸佛,飯吃不下,覺也睡不著。
她畢竟是上了年紀的人,到了第四天夜裏,身子骨就有些撐不住,在佛堂裡就糊里糊塗睡著了。
這一覺,她做了一個極恐怖的夢。
在夢裏,她走在伸手不見五指的一大片黑霧裏,霧氣瀰漫,她迷失方向,也不知走了多久,聽到了潺潺的水聲。
原來她竟靠自己的雙腳走到了渡口。
然後,她聽見了兒子哀哀的哭聲,孟秀才這麼一哭,把老母親的心都哭碎了,她忙四處張望,找尋兒子蹤跡,終於看到兒子居然半身站在水裏頭!
這下子把老太太嚇得心驚膽戰,飛撲過去,卻始終和孟秀才隔著一道無形的屏障。
而她的視線漸漸清晰,發現孟秀才浸在水中的身體,竟有可怖的異樣!
孟老太太說到這裏,差點因激動而背過氣去,縣太爺忙讓請大夫來,幫孟老太太順氣安神後,她才說:“我看見我兒子的身上,竟然漸漸的長出了黑色的鱗片……他的下半身,就好像一條蛇一樣……他……他哭得很傷心,他一定是被人害死了!”
說到這裏,孟老太太抱著縣太爺不放手,哭得是地動山搖:“老爺,你一定要幫我兒子做主,把殺他的兇手找出來千刀萬剮!”
江禾熙失聲叫道:“蛇?黑蛇?”
陸硯驍點頭:“是的,蛇。”
在他們的心裏,再次出現了蛇的陰影。
陸硯驍搖頭苦笑:“我一瞬間就想到周野宅邸裡的那具屍體,忙和薛仁一起又去了一趟,可惜,在周野的宅邸裡,我們並沒有發現孟秀才的屍體。至今活不見人死不見屍,還是失蹤人口。”
薛仁也說:“孟家家境殷實,現在孟老太太加上孟秀才幾個兄弟,一共出了五百兩銀子的賞金,懸賞自己兒子的下落。說找到屍首五百兩,找到活人一千兩。”
江言熙說:“難怪最近縣城裏頭亂紛紛的,不少人都說,想發一筆大財。”
一千兩非同小可,一個富戶,哪怕有二十畝良田,一輩子也掙不到一千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