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進入中原
朝中文武大臣,聽了盧光在戰場上的所作所為,是又驚又嘆。
驚的是,這傢伙也算是武將,怎麼會笨到這種程度。
嘆的是,這傢伙怎麼有這麼大的膽子,如此胡作非爲。
竟然連謊報軍情,先讓大軍撤退,這種事情他都敢做。
眾人都笑盧光,而堂中大部分其實都和盧光差不多。
他們拿不到盧光唾手可得的功勞,自然也體會不到功勞對他們的誘惑。
他們今日為旁觀者,自然能清醒。
可若換他們是盧光,恐怕在座的那副貪婪的模樣,可能比盧光更加醜陋。
當太監把事情的原委說清楚了,人人都說盧光該死。
倒是沒幾個敢說楊平的壞話。
嚴格意義上說,楊平是有功勞的。
只是他剿匪主帥的位置,很多錯,他是難責其就的。
然而,大家都很清楚,楊平是屬於隋王自己的人。
是開國功勳,要罰他,只能隋王親自動手。
而盧光不一樣,他屬於世族,朝中有黨羽,同樣也有政敵。
在朝中,世家把持著內政。和八王子的清流黨,是政敵。
此時,就不斷有自詡為清流的官員,在抨擊著盧光的罪行。
世家一派也明白,盧光貪功,犯下大錯,是不能保了。
只能棄。
故而,盧光的罪很快就定了下來。
因為顧及到盧光是皇親國戚,誅族連坐似乎不太妥。
故而,只能罪責一人,將其發配到交州,讓其永世不得回京。
楊平作為主帥,罪責難逃,奪去兵權,並連降三級。
責罰並不能直接解決問題。
義軍還在作亂。
在推選下一任主帥時,八王子因協助禁軍防禦臨安有功,故而有了一個薦舉的機會。
八王子的清流黨,大多是朝中無根基之人,因得了八王子的賞識,纔不斷得到提拔。
而他們之中有近半來自寒門,有近半來自軍中。
他們有一個特點,都是有些本事的人。
不像世家,雖然靠著良好的教育,養出了很多才氣,但畢竟不像從底層而來的寒門那麼能幹。
八王子舉薦的是他門下的第一將軍,驍將張荃。
張荃原本是雲關的遊騎手,在軍中立國無數戰功,但都被人給吞了。
也是他運氣好,在一次回鄉的途中偶遇了八王子。
八王子見起虎背熊腰,而且談起兵法策論,雖不能說得頭頭是道,但能說出自己的見解。
八王子賞識其才,便將其帶在身邊。
他從禁軍校尉,到府兵都尉,後因在一次狩獵時,因箭術超群,而被隋王提拔為正威將軍。
後來南疆的一個屬國,因為內亂,而脫離了大隋的控制。
隋王派使者去問其原因,使者被殺。
大隋的威嚴收到挑釁。
隋王派兵征討,張荃作為副將,立了赫赫戰功。
則又被封為三品大將懷化大軍將。
隋王對八王子的舉薦很是滿意,隨即下了詔書。
封張荃為征討大將軍,統領平叛之事。
率江都府、江寧府、濟北府、寧遠府四支府兵平叛。
副將為楊平之弟楊安接任。
由楊安代兄,將功補過。
楊家兄弟都是隋王的人,沒有陷入黨爭。
隋王也非常清楚這一點,這才啟用楊安。
再有就是,楊平在此戰中的指揮,其實是可圈可點的。
隋王啟用楊安,其實是對楊平一種變相的認可。
楊平對敵的策略和整體部署,自然是沒話說的,但其能力有限,擔不起大帥之責。
畢竟權衡各方勢力,統一調遣,本就是為帥之人的必修課。
軍政是不分家的,光會打仗,卻不明白這個道理的猛將。
仗打的再好,一軍之將,就已經是他職業生涯的盡頭了。
而此次,朝廷也糾集不起太多的府兵了。
軍隊動員過多,對軍資損耗也是一種巨大的負擔。
朝廷這邊重新啟用剿匪軍隊,義軍這邊纔不會去猜朝廷的決定。
義軍在渡江回到江淮之後,是徹底歡脫了。
這次是他們二次到江淮了,江淮府早就被他們打爛了。
而且江淮府的府兵也被他們殺得差不多了。
此次回江淮,他們就像回家一樣。
只是過揚州城,城中百姓聽聞義軍過道,就有近萬百姓出城來加入義軍。
義軍之前入揚州時,給百姓們留下的印象實在是太深了。
那些因欺壓百姓、違反軍紀被斬的八千人,腦袋都還掛在揚州城上。
百姓們每被鄉紳、官員欺壓,就會想到義軍對付這些人的手段。
都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他們清楚,只有能幫他們主持公道的軍隊,纔是他們只得追隨的軍隊。
sky也沒想到他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就會有這麼好的效果。
確實,百姓的要求並不高,他們只是要公道而已。
而擁有民心的好處,是義軍們自己都想不到的。
他們來到江淮的廬州府時,準備攻廬州。
大軍都還沒開始攻城,城門就被開啟了。
義軍都忍不住吃了一驚。
他們攻城掠地也不在少數了,遇到不攻自破的城,這還是第一次。
等進城之後,他們才瞭解了事情的經過。
原來是廬州的父母官,廬州刺史,太過殘暴。
在廬州欺壓百姓,在他為官的三十年裏,壓下的命案,足足一千多件。
百姓們對這廬州刺史早就是恨之入骨。
聽聞義軍來到城下,百姓們糾集人手,衝擊了刺史府,挾持了廬州刺史,並威脅守城官兵開門。
這纔有了面前的這一幕。
義軍被如此對待,就算sky不下令,義軍們也不好意思胡作非爲了。
開了官府糧倉放糧之後,又幫百姓們揪出了欺壓他們的豪強。
在這一系列的操作之後,義軍的人數則從七萬變成了十萬。
義軍形式一片大好,趁機入了中原。
在進攻中原腹地之時,又有不少城池不攻自破。
而就當義軍眾人覺得,只要有百姓之處,就能順風順水時,朝廷也注意到了義軍的影響。
義軍代表一方,就會得罪另一方。
他們站在窮苦大眾的立場,就必定得罪鄉紳世族。
而在這個時代,只有有錢人才讀得起書。
擁有筆桿子的鄉紳世族階級,最容易的就是控制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