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李家禁忌,留單忌雙
眼下別無他法,也只能這麼做。
雲舒將兩本冊子接過來,走到書案邊坐下,鋪紙,磨墨,潤筆,待將一切準備事宜都做好之後,這才翻開兩本冊子細細對比起來。
這是一個細活,除了需要耐心一些,倒也不怎麼需要太多人手。
秦陸白從戶部帶回來的火氣已經消散了不少,這才注意到鄭昊:“事情查得怎麼樣?”
鄭昊喜道:“我去查了幾天,把李家上下都查了一個透,也找到了當時給李家夫人接生的產婆,以及給李大海兄弟看診的大夫。據產婆說,李老二生下來的時候的確有些體弱,但後天好好將養,依然可以平平安安的長大。那位張大夫則說,當初是他一直給李家老二看診,初時因為體弱的緣故需要好好調理,但考慮到李老二年紀太小,畢竟是藥三分毒,大夫只說等日後大些了再調理,只要不生重寒也沒什麼大問題。”
“後來等李老二大了些,張大夫就一直給開藥膳調理,直到李家老二長到五歲的時候。一個初冬,說是李老二受了風寒,夜裏高燒不止,家丁火急火燎的將張大夫請到了李府,救治了一夜,才把李老二的命給救回來。後來張大夫一直給李老二診療了三四日,有兩日沒讓張大夫過去,那時候張大夫還以為李老二的病已經好得差不多了,畢竟當時他也留下了藥方,只要照著藥方抓藥,按時服用就行。但是,後來沒多久就聽人說起,李家老二夭折了。”
“為何中間有兩日沒叫張大夫過去?”幼僖敏銳的抓到了其中的關鍵問題。
秦陸白也同樣疑惑:“料說,這病絕不是突然就會加重的,事先一定會發生一些苗頭。不過短短几日,那李老二就夭折了,且還沒叫一直給看診的張大夫過去,這其中不免大有問題。”
鄭昊說道:“當時聽說的時候我也納悶,不僅我納悶,就是在聽說了李老二夭折的訊息後,張大夫也是納悶了許久。據張大夫自己說,在知道了李老二夭折的訊息之後,他就趕去了李府,就怕是以訛傳訛,把一個活生生的孩子說成了夭折。可等張大夫到了李府,見到了李府的管家時,李府管家說他家的二公子的確已經夭折了,就前兒的半夜突然病重,一口氣沒喘上來,人就這麼沒了。”
“那張大夫就沒生疑?”秦陸白隱約覺得哪裏不對勁。
“可不是嘛。”鄭昊一拍大腿,“這個都還不算奇怪了,更奇怪的,李老二夭折,李府不僅不掛白,還急匆匆的就把人給下葬了,鄰里鄰居都不知道這事。”
驟聞此言,便是認真翻看冊子的雲舒也停了下來,略一思忖,忽問:“李府有沒有什麼禁忌之類?或者說,有沒有信奉什麼?”
鄭昊一臉迷糊的望向雲舒,不明白他是什麼意思。
雲舒擱下筆:“我的意思是,李家的祖上既然是盜墓賊出身,那麼他們家有沒有跟尋常人不一樣,信奉什麼奇怪的東西?”
秦陸白望著他:“你的意思是……”
“盜墓一派雖然為人所不齒,但我卻聽說,因為是跟死人打交道,這類人就會格外的信奉些什麼東西。就算是沒有,譬如,他們會不會有著什麼不為人知的禁忌?”雲舒緩緩道。
秦陸白沉下心來一想,雲舒這話倒是突然提醒了他什麼。
記得最開始他任刑部侍郎時,因為想要儘快的熟悉辦案流程,還曾去過京畿衙門翻看以往的辦案卷宗。他依稀記得,當初衙門似乎也辦過一樁盜墓賊的案子,只是那賊盜的只是尋常百姓的墳塋,後來被抓到時,在牢房裏也是奇怪得很……
秦陸白驟然想起來:“我好像記得,很多年前京畿衙門也抓過一個盜墓賊,當時衙門的捕快跟我說,那個盜墓賊被抓之後奇奇怪怪,嘴巴里一直不斷重複些什麼東西。”
“什麼東西?”幼僖問。
秦陸白抿嘴道:“捕快說那盜墓賊神神叨叨的,他們問他也不答。後來捕快空閒時跟他閒聊起來,那盜墓賊說,一天是盜墓賊,一輩子都是盜墓賊,金盆洗手也沒用,該來的總會來。”
這話說得有些莫名其妙,不止幼僖沒有聽懂,就連雲舒也是一頭霧水。
不過這“金盆洗手”倒是跟李家先祖對應上了,李大海的祖父就曾經是盜墓賊,但金盆洗手後做起了正經的營生。那間古煙齋也是自李大海的祖父那一輩傳下來,在他父親的手上發揚光大,在上京城開了不少的分店,將家族壯大。
只是李大海卻是個混吃玩樂的紈絝性子,古煙齋的鋪子垮了一間又一間,但他出手依然大方,鄰里都是傳言他在吃李家的老本,但也沒有什麼人過多的去關心。
但有一點奇怪,就算是分店垮了,自他祖父傳下來的那一間古煙齋卻始終還在那裏不曾被動過。
對照之前在古煙齋發現的暗道,那暗道通向鬼市,這大概就是一直沒有賣出去的原因所在。
倘若這麼一來,李大海豈非不是又重操舊業,走了他祖父以前的路?
重重迷惑壓下來,這倒是讓鄭昊發現了奇怪的一點:“對了,屬下還有一個發現。”
秦陸白道:“說。”
“屬下發現,李府上下裝飾的飾物很奇怪,從來沒有雙數,只有單數。”為防他們不明白,鄭昊又詳細解釋,“之前我探進李府的時候無意間發現,從李府擺上檯面的花瓶,到家丁奴僕的數量,還有他們吃飯時,多擺出來的一個碗……”
鄭昊話語一頓,顰眉道“李大海和他妻妾兒女加起來正好是雙數,但是他會在桌子上多空出一個位置,單獨再擺上一副碗筷。當時我就覺得奇怪,也只以為是他可能在祭奠什麼先人,也沒有怎麼在意。但現在一想也不對啊,李大海雙親都故去了,就算是要祭奠先人,那也得擺兩副碗筷纔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