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租借
有了先進的儀器,配上自動封裝機,工作效率可以說翻上了一倍。
食堂順利運作,工人們帶著家人一起吃飯,也增加了一絲家庭的溫馨,幹起活來也比往日要更加的有幹勁。
“有生產量了還要選一個合適的地點。”
“在大街上擺攤也未免太過寒酸。”
消費者群眾都有一個普遍的心理。
那就是越光鮮的門面,賣的東西就越好。
同樣是販賣麪包,在店鋪裡的總是比擺攤的要容易受歡迎。
“小凡,你該不會還想出去拿店面吧?”
出品商拿走的只是老麪包。
楊樹林知道這批新生產的麪包。
是要透過別的渠道出去販賣。
“為什麼我們不能直接開一家店呢?”
張凡眼中已經是有了思考。
有自己的麪包廠。
自己的品牌。
再有一家自己的店面。
三者合一,很容易就能做的出品牌效應。
“開店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那轉讓費,裝修費可都是錢吶。”
麪包廠還沒有完全緩過來。
楊樹林感覺小凡的這個想法。
實在是太過激進了。
“你可別忘了,銀行的錢還沒還完呢。”
“橫豎不過就是像今天一樣來催債而已。”
有工人的團結一心。
張凡也不怕那些流氓混混。
不論是用硬手段還是軟話語。
總歸能多拖一個月。
麪包廠就多一分盈利。
生產的新配方面包越多。
店鋪販售出去的量越大。
資金回籠也就越快。
要連本帶利還銀行的錢。
也就是從中抽出小數目而已。
“可是能開得起店鋪的,都是小老闆。”
“要麼就是家裏有留下鋪子。”
“那轉讓費可就得好幾千。”
楊樹林開店的朋友就沒賺的。
“地段不需要太繁華。”
“酒香不怕巷子深。”
有了捐助山區的名號。
成林麪包廠已是傳了復甦的訊號。
免費試吃已經成功。
張凡只需要把店面開起來。
發發傳單,自然而然的就會有客源。
“小凡只要你打定主意。”
“大傢伙就跟著你幹!”
店上吃飯的工人已經是熱情高漲。
其餘工人們也是紛紛應和。
在這個時代開店鋪,需要考慮很多東西。
除了錢之外,還有人脈關係。
如果沒有人保護著店鋪。
開張營業用不了多久就會受到騷擾。
張凡足足用了三天考察地段。
但一直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地方。
要麼就太偏僻流氓多。
要麼就是租金太貴,離警察局還遠。
爲了打聽開店的情況。
張凡還是問了更有社會經驗的爸爸。
“開店的事情,就先緩緩吧。”
得知兒子要開店鋪,張成林已經是搖頭表示反對。
“現在麪包廠的名聲漸起。”
“如果不趁著現在多收一筆資金。”
“以後等這風頭過了,可就沒有機會了。”
做生意就是這樣,必須趁熱打鐵。
張凡好不容易讓成林麪包廠復甦。
消費者知道成林麪包廠捐助的貧困山區。
並沒有面臨倒閉的危機。
現在推出新配方面包。
更能堅實成林麪包廠的生存地位。
如果錯過了眼前的機會。
以後資金再充足,也沒有現在的勢頭了。
“欠銀行的錢,要不就先還上吧。”
“大錢也是賺,小錢也是賺。”
張成林已經聽說了食堂裡的那些事。
看見爸爸打了退堂鼓,張凡也已經猜到了他心裏顧慮的事情。
“那就把錢還上吧。”
“開店的資金我再另想辦法。”
考慮工人的生命安危也是對的。
張凡也不知那些混混會用出什麼陰險手段,再來迫害工廠。
把所有的外債都還上。
在大展拳腳也不是不可以。
“你還要想辦法賺起底的資金?”
“不會,又是想再去炒股吧。”
語氣變得有幾分質問。
張成林的臉色已經是暗沉。
“那地方吃人不吐骨頭。”
“你別以為僥倖賺了錢就是行家了。”
聞言,張凡只是笑了笑。
他比誰都知道股市是一個怎樣生意場。
“不炒股也有別的賺錢方法。”
“比如呢?”
“租借。”
張凡簡簡單單吐出了兩個字。
“成林麪包廠現在有八臺機器。”
“工人一共只幹大約八個小時的活。”
“除去吃飯睡覺,至少還有三小時的剩餘。”
這些時間裏麪包廠的機器是閒置著的。
只要把它按時效租借給小麪包廠。
十天八天下來就能賺到一筆錢。
“這倒是個好主意。”
細細想了想,張成林點了點頭。
“很多的小作坊,還用人工手段做麪包。”
“儀器能夠減少工人的工作時間。”
“他們的成本也會略微降低。”
假設一個工人一小時創造五毛的利益。
靠機器一個小時就能做出兩倍的效率。
租金如果低於一塊,那就值得租。
事不宜遲,張凡馬上去打探。
看看區內有沒有小作坊。
在這個資源相對匱乏的時代。
有很多人都是自己做著一些小本買賣。
一天賣的二十個麪包。
賺到一頓飯錢就已經是不容易了。
沒有花費多少時間。
張凡就找到了他的客戶。
一個無兒無女四十多歲的中年男人。
帶著三四個家族中的侄子。
到城市裏來賣饅頭養家餬口。
“用機器你們只需要三個小時。
“就能做出你現在靠人工多一倍的饅頭。”
“一人販售,年輕人還可以再出去打工。”
張凡遊說著那個中年男人跟他的侄子。
“這可以說是掙了兩份的錢。”
“至於賣饅頭的錢怎麼分。”
“你們可以自己商量。”
中年男人賺到能養活自己的錢就夠了。
而年輕人可以多掙一份錢來。
這對於他們來說是一舉兩得。
張凡給出了一個小時三塊的租金。
三個小時,一天就是九塊,一月二百七。
普通城鎮的平均工資是也就是二百出頭。
但是他們三四個年輕人出去轉的。
可就不是一個兩百。
再分到賣饅頭的錢,又是一筆收入。
這筆賬算下來。
幾個年輕人二話不說就是答應。
“這租借麪包,機器的生意誰都在做。”
“爲了穩定些,還請先付三個月定金。”
張凡直接提出六百的首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