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爱青果
去書架

第585章 拜見座師

    放榜之後,照例是要去拜訪座師房師。

    官場便是一個關係網,所謂大樹之下好乘涼,這兩位座師日後都是做到了大明首輔的人物,方唐鏡自然是不會簡慢,第二天一早就準備好大包小包準備去拜訪座師。

    不過還在洗漱期間,曾彥,王元,王華,吳伯庸,鍾其藥這五人已經聯袂開訪,說是一同去拜謝座師。

    王華還開玩笑地說道:“賢弟現在可是士林之望,天下士子第一,文曲星再世,咱們幾人附驥尾翼,也可沾沾賢弟的光彩。”

    方唐鏡連連擺手苦笑道:“王兄休要說笑,什麼天下第一,文曲星再世,這些都是狀元身上的說詞,我只是僥倖撿了個會元而已。”

    曾彥笑道:“賢弟輕取會元,當然要再接再厲,把狀元奪到手裏,再現商相公當年盛舉。”

    商相公就是大明唯一的大三元及第的讀書人,官至首輔,前幾年才退了下去的,他的事蹟不知激勵了多少士子。

    鍾其藥卻是認真地說道:“在我等舉子心裏,狀元未必就比會元更高了,畢竟殿試不糊名,乃是憑著人情定下的!會元纔是最公正的第一!”

    方唐鏡無語了片刻方道:“鍾兄,豈不聞‘人情煉達皆文章’,太認真你就輸了!”

    這實是肺腑之言,不是好朋友不會說的,過剛易折。

    眾人咀嚼著這句“人情煉達皆文章”,實在太精闢了,又是一陣歎服。

    眾人說說笑笑出門,騎馬沿著大路緩緩而行,一路指點江山,說著些治國理想,盡顯準進士銳氣。

    但是六人走著走著,心情便有些低落下來,大街上多了許多流民,去年災害頻發,許多地方顆粒無收,朝廷雖有賑災,卻多有落實不力的。

    許多難民便攜老扶幼地逃進京城,畢竟這裏乃是整個大明的首善之地,若是連北京城都沒有了活路,天下還有何處可以容身?

    好在京城裏有許多人家搭棚開始施粥,這些災民倒也還能活得下去。

    走了半個時辰,來到徐溥府邸,徐府雖是官宦之家,府邸卻是平常,談不上氣派,不過卻簡單中顯得十分正中平和,人如其名,與其名聲相附。

    “這真是應了那句‘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徐府門前此時黑壓壓一片,怕不有百餘人,方唐鏡大呼失算。

    “聽說徐師此次會試之後便要升任侍郎,為日後入閣攢資歷,大家都搶著來拜座師,順便混個臉熟。”吳伯庸訊息靈通。

    “算了,咱們還是先投了名刺,趁早去拜訪李師,回頭再拜訪徐師,如此便可兩全。”王華算了算,按現在這情況分批接見,怎麼也得到下午才輪得到自己等人,便提議先去李東陽府邸。

    “善!”方唐鏡等人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這一次,為防類似事情發生在李東陽身上,大家快馬加鞭,很快就來到李東陽府邸。

    還好,李東陽府外只有二十餘中試舉子正等著拜見,方唐鏡他們來到近前時,這些人便紛紛向方唐鏡幾人拱手致意。

    經過方唐鏡昨日大張旗鼓的活動,三百多士子一一上臺致辭,他們這一行又幾乎全是萬衆矚目的前十,鮮有人不認識他們幾人計程車子。

    不巧的是,這等待的人裡,恰好就有浙江解元林端木和福建解元呂恩成和江西解元冉中允三人,這三人恰好也聯袂來拜訪座師。

    這三人看向方唐鏡,雖然也拱手行禮,神情卻是淡淡的。

    說實在,這三人是有些看方唐鏡不爽的,很是有心別別苗頭。

    “中允兄,房閒兄,省之兄,經世兄……幸會幸會……”方唐鏡這時的超強記憶力此時就發揮出了作用,略一回想就把眾人的名字一一叫了出來。

    能叫出一二人的名字不奇怪,方唐鏡連著把二十幾人的名字全部叫了出來,並且這些人從名次最高的冉中允(會試第八)到名次最低的陸經世(會試第二百六十三),方唐鏡沒一人叫錯,隨口叫來,這等記憶,只能讓人目瞪狗呆了。

    也不知是誰,長長地嘆了一句:

    “會元郎僅僅這過目不忘的本事就簡直讓人無可奈何,會元之才實至名歸也。”

    也有人不忿道:“不過是兩腳書庫罷了。”

    “唉,為何不是我!”有人恨不得自己就是那兩腳書庫。

    來到李府門前,方唐鏡六人將門生刺和拜禮遞交門子,便侯在門口等候通傳。

    眾舉子見方唐鏡他們拉了一整車的禮物,莫不大眼瞪小眼,這也太張揚了吧?

    不過等到門房將禮物卸下,眾人又是一陣歎服,原來還可以這樣送禮。

    方唐鏡送的禮物並不是什麼貴重物資,都是一些生活必須品,比如升級版的生活四件套整箱整箱地往裏搬,這些都是常用的消耗品,十分實在。

    又比如一些新刊印的書籍,雖然不值幾個錢,卻是勝在新穎和量大,大家好奇地圍上去看了幾眼,卻發現這些都是聽都沒聽說過的西洋書,比如《幾何原理》《阿拉伯數學》《希臘史》《西洋諸國詳說》……

    等了不久,門房便請方唐鏡幾人進府,因為方唐鏡他們來得後面反而先進,方唐鏡還對著眾人一一拱手致歉,在一個老管事的帶領下,方唐鏡六人進了李府。

    很快,來到李府會客的前廳,便看到了坐在主位上的李東陽。

    李東陽此時年方三十三,正是人生中最黃金的年齡,眉清目朗,相貌十分儒雅,給人一種謙謙君子的感覺。

    “門人方唐鏡,(王華、曾彥、吳伯庸、王元、鍾其藥)拜見恩師。”

    方唐鏡六人以門生拜見座師之禮跪下,齊聲說著拜見恩師。

    當然,李東陽年紀此時也就和王華相當,比曾彥吳伯庸兩人還要年輕,但士林達者為師,這沒有什麼不對。

    眾人雙手恭恭敬敬地呈上一張全折門生帖。

    “毋須多禮,你們都是士林之榮耀,國家未來的棟樑,快快請起。”

    李東陽祖籍湖廣,但家中卻是行伍出身,隨成祖入京,屬金吾左衛籍貫。

    李東陽從座位上起身,走到方唐鏡等人身前,伸手虛扶。

    “多謝恩師。”

    六人起身站好。

    “都別站著,坐下說話。”李東陽和藹地揮手讓方唐鏡等人入座。

    “多謝恩師。”

    “都是讀書人,把我這裏當作自己家裏便好,不必拘謹,想當年老夫也是如你們一般過來的,都別緊張,為師也不是吃古不化的老學究。”

    李東陽作為京師中的文壇領袖,家中常年高朋滿座,交遊廣闊,為人很是隨和,沒有半點架子,隨口幾句就與眾舉子拉近了距離。

    李東陽此時是侍講學士,主要工作是經筵侍班,同時兼撰寫講章。放在後世就是大內顧問身份。

    李東陽主要問了些在京城住得是不是習慣,生活學習上有什麼困難,勉勵六人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爭取在殿試取得好成績,一副諄諄長者的感覺。

    李東陽的折節下交自然使得眾人感激莫明。

    方唐鏡感嘆,李東陽在歷史上名聲極好,行事從容,愛護人才,又能在大局上委屈調劑,今日一見,果然名下無虛。

    “爾等皆一時之俊傑……”談了好一會,李東陽便端茶準備送客,畢竟外面還有學子等著,即便是再欣賞方唐鏡他們,也不能佔用太多時間。

    “……老夫猶記汝之文章,年輕人能有如此見識氣度,可稱大善矣,但為師仍要送你一句,‘人皆可以為堯舜’。”

    臨別前,李東陽一一勉勵眾人,不過呢,對於眾人的文章他老人家就沒可能一一記得了,所以都是一些長者對後輩的殷勤之語,唯獨對方唐鏡,他格外地多說了一句。

    “人皆可以為堯舜”這句話出自孟子,說的是人都有思賢向上的心,都是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賢人的。

    這也是對方唐鏡那篇會試文章的應和,方唐鏡的文章裡鋒芒太露,李東陽才特意用這句話來委婉地告誡方唐鏡行事要中正平和,不要太激進。

    “多謝恩師,弟子定當銘記於心,永不敢忘。”

    李東陽送六人直到堂下,六人一一拜別。

    就在六人轉身的時候,那帶六人進來的老管家匆匆走了進來,愁眉苦臉地對李東陽說道:

    “大人,粥棚那邊又鬧事了,怎麼分都不滿意……”

    六人的腳步一頓,豎起了耳朵,似乎有點小麻煩,咱們可以幫得上忙的啊!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