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精緻馬屁
第三場考試前一個時辰。
學霸兼貴賓通道。
眾學霸們等得百無聊賴,便交頭接耳地談天說地,方唐鏡默默聽著別人高談闊論。
卻聽到有個士子道:
“昨日回到家中,外祖家來人,說了一樁趣事,近來松江府學館忽然盛行。
據說從士子到蒙童,就連土財主和諸多鄉紳,無數人家都趨之若鶩。
以至於原先的先生都不夠用,許多學館都在招請有本事的先生。
學館給的束脩極高,開到了每年五十兩銀子的高俸,很是吸引了不少人去應聘。”
“每年五十兩!請個舉人當先生都夠了,松江文風竟如此鼎盛?”眾人一片驚呼。
學館與私塾是不同的,私塾便是學堂,以傳授知識為主。
學館卻是後世的新東方這樣的機構,一般講授比較高階的時文和應試技巧,以提分為主。
雖然對於能在這個通道上站著的這些人來說,五十兩是個小數字,可對於束脩普遍十幾二十兩每年的江南地區而言,已經是不可想象的高薪資了。
有需求才有市場,若不是求學的人多到難以想象,又怎可能開到五十兩的高薪?
當然,這也說明松江府的整體文化水平在不斷拔高。
一般的先生多是老秀才擔任,可現在這個價格,說明秀才明顯不能勝任,便是一般的廩生怕是也勝任不了,非得舉人這樣高段位讀書人才足以鎮得住場子。
這下方唐鏡也產生了濃濃的興趣,豎起耳朵細聽起來。
那士子繼續道:“有個年近半百的老童生也來了,開口便要每年一百二十兩銀子的束脩。”
一百二十兩?還是個……老童生?
不是廩生?不是舉人?甚至一般的老秀才都不是?
所有人都愕然無語……
這老童生是窮瘋了還是喝高了?
自己難道就沒點弊數麼?
“正所謂沒有三分三,不敢上梁山。此乃奇人也。
東家便小心翼翼地問道:‘老先生你有何能耐,敢索要一百二十兩的束脩?’”
“那老先生不客氣地回答道:‘鄙人在江泉縣花山蒙學教學十餘載,松江府第一秀才,今科最有可能中舉的方唐鏡方大才子就是鄙人……的鄰居。方大才子曾言,鄙人的學問足以與其比肩也,功底猶在其之上。之所以一直蹉跎,實乃未逢伯樂,時也命也!’”
呃!方唐鏡差點被口水嗆死,這誰啊?我有說過這話麼?忙問道:
“那老先生是不是姓米?”
士子訝異地應道:“這位朋友如何得知?”
旁人催促士子:“快說,快說,然後呢?”
“據說那方大才子在松江可是文宗一般的存在,東家對老先生的學問自然是深信不疑!”士子連連點頭。
眾人又是無語,這童生竟然真的當了先生,看不懂啊……
士子繼續口沫橫飛地說道:
“然後,東家便拒絕了他。東家道:方大才子能中舉是不假,可老先生你自己呢?還要多久才能遇到伯樂?且等你過了府試,院試,中了秀才再來任教罷……”
這就等於一點面子都不給了,讀書人要考過縣試,府試,院試纔是秀才,現在這老先生居然只是縣童生,距離秀才還差了兩條大街,更不要說舉人了,這輩子怕是都沒有指望了。
在江南,考上秀才的難度一點不比秀才考舉人的難度小。
呃……這個轉折有點猝不及防,眾人一片鬨笑。
這纔是正常的邏輯嘛!
士子繼續道:“然而並沒有完,那老先生非但不曾離去,反而又有一番說詞。”
眾人又大笑,這是何等百折不撓,強大到沒臉沒皮,求財若渴的心態?
“那老先生道:‘吾乃格物院特聘之社會研究員也’……”
眾人又是愕然,什麼“格物院”?什麼“社會研究員”?
什麼亂七八糟的,聽都沒聽說過!
管他呢!世風日下,也許是哪個小社學為吸引人起的噱頭名堂吧?
眾人又大笑,鄉下人沒見識,起的名字倒也唬人,廟小妖風大也。
士子眉飛色舞地道:“此言一出,東家大驚失色,連稱失敬,大禮請入府內,當場就給了五十兩定金,聘為名譽館長。”
這……
沒道理的啊!
笑容凝固在眾人臉上。
這老先生應該就是米先生了,方唐鏡釋然。
想必是松江府已經在大力推廣“江泉商品法”“水力大紡車”,“新式紡織法”,“方家鎮經驗”,“格物法”“化工制物法”這些新知識新技術新產品。
這些可都是賺大錢,利民利商利家利民生的好東西,早人一步掌握便能早一步發家致富,無怪乎從米先生敢如此有底氣,名譽館長,這還是兼職性質的,也算這傢伙找到了一條兌現名聲的捷徑。
在眾人的議論中,龍門開,眾人開始排隊入內。
這一場,考試經史策論五道。
相比第二場,這一場的難度陡然增加。
第一道策論題:靖倭策。
方唐鏡想都沒想,洋洋灑灑,就將自己在船上跟徐小公爺說的那些話,挑挑揀揀地整理了一番,潤色工整寫了上去。
第二道策論題:事父母。
百善孝為先,這道題也很平常,沒什麼難度。
方唐鏡因為前一篇覺得已經很出彩了,不易太出風頭,於是這篇文章便儘量平實,貼合主流價值觀,整篇文章都是滿滿的正能量,沒有半點後世的觀點。
嚴格地說起來,方唐鏡的文章雖然多了一些後世的雞湯,但也屬於換湯不換藥,走的是中庸之道。
可正因為沒什麼難度,寫出來的文章也容易隨大流。眾考生大抵多是如此。
當然,一樣米養百樣人,也有個別奇葩是不按套路出牌的。
比如,一位考生便如此承題道:
“夫父母,何物也?”
下面長篇大論,論證為夫母之道。
那知改卷的考官看到此處,便勃然大怒,批道:
父,陽物也;母,陰物也!陰陽配合乃生汝這頭怪物也!
第一二道策論題都是平常難度,大家一揮而就。
第三道嘛,就卡住了……
第三道策論題目:雞。
眾考生愕然,這道題目有點不按套路出牌。
說它難吧,也難,因為似乎聖人並沒有教導過雞這玩意是什麼?
說它易吧,也易,雞這玩意天天見啊,太熟悉了有木有!
而且雄雞一唱天下白,雞在傳統文化裡,也是寓意吉祥的一種。
所有人都摸不著頭腦了,我去啊,幾個意思?
這是玩的那一出?
一開始方唐鏡也是懵弊的,撓了無數頭皮,仍是想不通。
不過李秉的考場兵法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每一道題目都不能只看表面,要聯絡朝政,看到題目背後的含義。
從這個方面著手,方唐鏡很快就發散思維,雞有什麼優點,雞跟朝廷有什麼關係麼?
這時候超常的記憶就發揮出作用了。
漢代的韓嬰便在《韓詩外傳》中最早提出“雞有五德”的說法。
五德,指文,武,勇,仁,信。
頭戴冠,所以稱“文”,有升官和獲取功名之喻。
足如傅距,稱為“武”,公雞便是武將的象徵。
敵在前而敢鬥,稱為“勇”;
見食而呼同伴,稱為“仁”;
守夜而不失時,稱為“信”。
在各種祭祀中,雞往往是主力。
祭祖,祭神,祭天,祭鬼,這些都有雞的犧牲,即雞牲祭。
而朝廷祭祀的時候並不多,每年舉行祭祀最多的反而是皇帝。
皇上為什麼要祭祀呢,因為皇上崇道。
而道教中,最尊崇的道人中有一人影響歷代帝王極廣,此人便是傳說中點化黃帝成仙的廣成子。
此後歷朝都可見有廣成子現世點化世人的傳說和記載。
因而歷代皇帝祭祀廣成子也是經常。
在道教典籍《廣成儀制》裡,有關於祭祀廣成子須得用雞的制式規定:
“夫此雞者,形如綵鳳,聲若洪鐘,鳴則天地自應,呼則鬼神寒驚……雞四郎,雞四郎,五德在宮商,將來替人命,萬古永長存。好去好去,善行善去……”
想到這裏,方唐鏡豁然開朗……
自己揣摩了半天,原來這些考官倒也有意思,竟是在拍皇帝馬屁!
這也太不靠譜了吧?
晚節還要不要了呢?
說好的讀書人風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