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思維盲點
奏摺看起來厚厚一疊,保守估計,怕不有兩三萬字。
想來這江泉縣令做了許多得意之事,一一詳述其中了吧?
眾人豎起耳朵,準備洗耳恭聽,決定必不錯過任何一個字,雞蛋裡也要挑出刺來。
只有成化皇帝和汪直交換了一個眼神,愉快地地塞了一粒乾果。
拿著這沉甸甸的一疊,覃昌不自覺地嚥了咽口水,臉皮抽了抽。
還從來沒念過這麼厚的一疊奏摺,還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也不知喉嚨受不受得了。
“臣江泉縣令周鴻恩,恭祝吾皇龍體康健,萬壽無疆……”
照例的開場白總是一大堆問候,由衷的傾訴著遠在外地的官員對皇帝的襦慕之情。
應該說覃昌和百官對這種千篇一律早已經麻木了,只想著快點進入正題。
“時值今年氣候反常,臣雖處江南,然時有倒春之寒,也不免添炭加衣,念及萬里之遙,吾皇憂天下之憂而憂,必是節衣縮食,心繫百姓,微臣便心有慼慼然……”
“微臣所轄界內有一大新鎮,盛產毛竹,用十年份之老毛竹燒製成炭,其焰幽藍,其灰少而白,最優者無煙也,堪比御用之銀霜炭更為極品,微臣已組織人燒製,將隨漕運入京,以供吾皇,聊表……”
偏偏這貨的一通開場白夾七夾八,簡直如同懶婆娘的裹腳布,又臭又長。
當真如同山羊拉稀,稀稀拉拉不知還有多少,怎能不叫人昏昏欲睡。
然而他們不受用,卻不知成化皇帝相當受用。
成化帝慣來提倡人與人之間一團和氣,這種家長裏短聊天似的奏摺給人一種相當親近的感覺,且又能瞭解當地民生風土人情,這纔是他的最愛。
只不過他這番心思沒法宣之於口。
原因很簡單,一個人精力有限,若大家都這樣子寫奏摺,一天看一兩本奏摺就夠了。
如此龐大一個帝國,每天奏摺數百,光挑選出來的急件要件都有數十,還用不用看了?
很多人聽得不耐煩,不自禁握緊了拳頭!
好一個馬屁精,也不管別人受得了受不了,就憑這一點,就非要治他一個諂媚君上不可。
甚至有人在想,若是成化皇帝有太祖那樣的剛毅性子,非把這貨叉出去痛打一頓不可。
這是真有其事。
洪武八年,太祖下旨求諫。
天下紛紛進諫,其中就有一人素有賢名,上書引起了太祖注意。
此人便是時任刑部侍郎的茹太素。
此人上書之所以能在眾人之中脫穎而出,除了賢名之外,皆因他上的是“萬言書”。
遙想當年,實在跟現在的情形十分相似。
認真的說起來,茹太素當時所上“萬言書”足足一萬七千字。
如此巨長的一份奏摺,在當時可謂是震撼。
光瞄到它的厚度就足以讓太祖的習慣性偏頭痛發作了。
不過太祖是出了名的勤政,於是便想了一個折中的法子,讓待從念給他聽。
偏偏這待從又不敢念得太快,生怕錯過什麼自己吃罪不起。
加之其中文字晦澀,還時不時要引經據典解釋一番。
這一念就沒完沒了啦,太祖耐著性子足足聽了兩柱香燒盡。
抬頭一看,才唸了一小半,剩下的還不知什麼時候是個盡頭……
我……頂啊!
是個人都受不了,何況是日理萬機的太祖?
太祖頓時火從心頭起,直接叫人將茹太素拖出去打。
打完之後,太祖覺得自己是不是有點過份了,於是又吩咐再念。
又過了兩柱香,“萬言書”倒是念了大半,卻竟然雲裡霧裏,沒一個字提到正題。
於是成功地把太祖的怒火再次勾起,又叫人把茹太素拖出去再打。
打完之後又再念,這一次太祖是故意的,他想打第三次。
因為太祖開始讓人記字數了。
終於在念了一萬六千五百字的廢話之後,進入了正題。
這最後的五百字提了五條建議,且大半都是可行的。
太祖這才放過茹太素,不然當日茹太素小命不保。
經過此事後,太祖便讓中書省制定條例,規定了奏摺的字數和格式。
並且規定,一般事務的奏摺,字數不得超過六百字。
所以說,這江泉知縣的奏摺,一開始就是違制,單單這一條,就可認讓他吃不了兜著走。
就在大家都這麼想的時候,覃昌已經停了下來。
取出之前唸的那一本,交給侍班小太監。
眾人瞠目,原來並非一本,而是不知多少本奏摺的合集,這江泉知縣……倒也是個人才!
好吧,既然第一本是問候的,這第二本總該提到正題了吧?
百官打起精神,開始集中注意力。
果然,第二本就開始是乾貨了。
“夜初更,忽隆隆之聲遽然從西南方而起,天有藍光閃現,地忽大震,莫辯東西,既而復震,天崩地裂,聲催數裡,縣衙亦為之傾塌數間,其餘城內傾覆者數十,傷者呼號。
城外地裂山摧者難以計數,江河改道,橋樑道路毀壞者無數,田地被淹,為泥石流覆蓋者不知凡已。”
“及至天明之後方纔將縣城內受災情況一一查明,統計如下:
縣衙共計損毀公房兩間。
南街房屋倒塌十二間,死者二人,傷者二十三人……
北面老街建築最舊,年久失修故而受災最重,倒塌二十間,死者五人,傷者四十二。
西北一段十一丈長城牆陷塌……”
接下來就是沒完沒了的數字,這貨連柴米油鹽民生等等雜物的損失都不厭其煩一一道來。
簡直就是魔音灌腦,聽得人都開始打哈欠,這還有完沒完……
良久,覃昌停止了聲音,終於這一本也讀完了。
眾官從假寐中醒來,強打精神迎接第三本奏摺。
同時眾官心裏又是鄙夷又是大罵,這江泉縣令是個蠢貨麼,淨說些七不搭八的東西。
你一個縣令,奏摺得上達天聽,這是何等光宗耀祖的事,應該抓住機會好好表現,讓皇帝記住你的名字。
現在倒好,估計皇帝是記住你的名字了,不過應該會歸類到蠢貨那一堆裡去了。
就在這時,聽到御座上的成化皇帝問道:
“關於奏摺中所奏的鄉賢祠與名宦祠合併事宜,眾卿家可有話說?”
什麼?
什麼見鬼的鄉賢祠與名宦祠合併事宜?
怎麼好象自己漏過了什麼?
眾人抬頭看向身周,所有人都是一副大眼瞪小眼的模樣,沒誰是認真聽的。
就剛纔那煩悶的一串串數字,誰耐煩去聽。
當然,好多人已經回過神來……
不好,這江泉縣令大奸若愚,硬是拿準了大家的心理,把私貨夾帶到了公文之中!
這是典型的作弊!
可難道還能讓覃公公再讀一遍?
清流們把目光都集中到了毛大人與張大人身上。
兩人面面相窺,都是一副你上,老夫從精神上全力支援你的眼神。
最後兩人齊齊搖搖頭,反正是一件小事,犯不著自曝大家醜事。
自己之前沒認真聽,屬於御前失儀。
事情說大也大,說不大也不大,被值日御史在考簿裡添上這麼一筆似乎也不值當。
若是因為國家大事挨一頓批倒也沒什麼,可鄉賢祠名宦祠算是屁大點事?
若是因為這事挨一頓批,完全不值當嘛!
鄉賢祠和名宦祠合併而已,合併就合併吧,沒什麼大不了的。
最敏銳的給事中言官一派因為犯迷糊被忽悠過了。
萬大人一派更不用說。
人家給事中是假寐,好歹還要做個樣子。
他們可是真敢閉目小睡,自然是由始至終都搞不清楚奏摺裡說了些什麼。
當然,此時朝堂上不論清流濁流,大家心裏都是同樣的想法:
鄉賢祠和名宦祠合併而已,合併就合併吧,沒什麼大不了的。
不過在所有人的心中,已漸漸把周縣令當成一個人物了。
一個小小知縣,也有他不簡單的一面。
方唐鏡利用慣性思維這個盲點,打了所有人一個猝不及防。
不要小看鄉賢祠和名宦祠合併這件小事。
名不正則言不順。
只要這件小事能夠得到朝廷承認,以後的事情就一切順理成章,理直氣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