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爱青果
去書架

第380章 嶺北新政

    張居正洪亮的聲音在殿內響起:“第一點,適當發展農林業。嶺北四道中,其實並非沒有宜耕之地。如應昌郡三面環山,一衣帶水,土質上佳,若修建引水渠,以河水灌溉農田,並由朝廷統一分發農具,購置耕牛,則農桑可興矣。”

    “因此,可由地政司派遣熟悉農耕的官吏,到嶺北四道各地大規模勘測、丈量可用耕地,並且彙總朝廷統一加以利用。有些荒地初時不易開墾,可由朝廷加派士卒到嶺北四道屯田數年,待到墾荒結束在將這些屯田士卒調回關內。”

    “北地百姓多慣於遊牧生活,不擅長耕作,臣提議在嶺北四道設立‘勸農所’,派駐‘勸農官’於各個村落,鼓勵農耕,教授農經,勸課農桑,長此以往,北地百姓亦知耕作爾;朝廷也可出臺獎勵方案,對積極勞作從事農業的百姓予以獎勵,刺激北民耕作的積極性。”

    “除了種糧食以外,嶺北的某些地區還適宜種植一些蔬菜瓜果,如東勝州土質疏鬆,排水良好,日照充足,晝夜溫差較大,宜種蒲萄,陳朝時曾有鎮北經略使在此蒲萄,當時竹架滿川,我們如今當可效仿。”

    “朝廷還可組織人手種植林木,如楓楊、桑樹、刺槐、沙棘、沙拐棗等,種植林木可抵抗風沙,為農耕經濟創造條件,自身也能產生一定的經濟價值。”

    張居正說完第一小點,他周圍的同僚們全都露出了欽佩的表情,剛纔響起的微微質疑之聲也都消失不見。雖然張居正所說的這一點也不難想到,但是向他這樣有條不紊地層層分析總結,就不是一般人能完成的了。

    眾人明白,這個陛下如此器重的未來中書令絕對不簡單。

    張居正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第二點,發展牧業。其中最重要的是行馬政,馬雖然只是一種牲畜,但卻關係着一國興亡,驛馬用、佃獵用、雜役用,作戰更是要用。而關內不產好馬,優良草場甚少,因此我們要利用好嶺北四道肥美的草原。”

    “太僕寺當完善北地的馬政機構和設施,尤其要注意分署治馬業,多設養馬場,注意不同馬種的不同功用。驛馬供應各地驛站和行商,獵馬供應貴族、戰馬專供軍部、貢馬上交皇室、駑馬授予普通百姓。如此一來,光光馬政一項,每年就能給這些地區帶來不菲的收入。”

    “牛羊牧養類同馬政,監牧司應當加強管理,牛羊所產皮、毛、筋、角、酪酥,都是關內有大量需求的物資,只要積極加強轉運,制定合理稅收,不僅能富牧民,也能增國稅。”

    “第三,發展漁獵。草原之民貧苦,漁獵為牧業的重要補充,朝廷也不能放棄這一塊的豐富資源。如捕魚兒海、答兒海子等湖泊魚肥水美,如若我們以網罟給饑民,就可使他們耕釣結合,溫飽不愁。”

    “同理,麓嶺等山林密佈的地區百姓可以耕獵結合,農閒時節可以打獵,貂皮、獸皮等都是上好的交易材料,鷹鶻、角豹等名貴獸類可運販至內地謀取暴利。”

    “第四點,開採礦業。這一點在朝廷在燕然道已經實行了一段時間,效果良好。接下來只需在另外三道效仿燕然道的舉措,大規模開礦冶煉,嶺北四道由貧轉富指日可待。”

    “第五點,發展工商業。以上幾點,如果沒有通達的貿易支援,便只是水中樓閣,無法真正帶來經濟效益。而要發展工商業,就必須要有市集城鎮作為依託。而嶺北四道本身缺乏城市基礎。”

    “因此臣提議在關外大規模興修城市。以城市為集中點,城市居民從事工商業,城市附近百姓從事耕種,再往外的草原地區則從事畜牧,如此可形成合理的經濟佈局。”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