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爱青果
去書架

第353章 北牧南耕

    就目前來說,燕然道經濟方面已經公佈的政策只有兩項,一是“北牧南耕”,二是“以畜換糧”。

    所謂北牧南耕,就是以高闕郡為界限,把燕然道分為南北兩個地區。高闕郡以北,水草更加豐茂,因此主要以發展畜牧業為主,並且由監牧司統一管理。草原民族的牛羊品種品質要遠高於中原品種,但華夏族的畜牧防疫技術、飼料餵養技術也是落後的遊牧民族並不具備的。

    再加上統一的牧場管理,合理規劃放牧的週期與地點,更加高效的牧場管理,監牧司的存在能夠大大提高柔然地區的畜牧業生產效率!

    高闕郡以南的部分地區有一些可利用的耕地,同時還可以適當改牧為耕儘可能地發展農耕業。通常來說,將草場改為耕地不是非常明智的選擇。爲了一時的糧食產量破壞草原生態,可能會導致嚴重的水土流失,最後造成土地荒漠化,可以說是危害後世。

    更何況從地理上說,草原之所以為草原,就是由於氣溫偏低,降水量不足等因素,而這些都是制約糧食作物生長的關鍵。因此強行將草原改為耕地,效果可能會非常差,根本種不出多少糧食。

    但對於有系統輔助的嚴浩來說,這一點並不成為問題。要知道萬神殿中後社稷神廟的效果就是大幅度更改國家的農業氣候,讓可能危害農業生產的氣候條件大大改善。有了這個東西存在,適當地改牧為耕,仍然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萬神殿的五座建築中,嚴浩目前只兌換出了黃帝神廟,從戰場實戰結果來看效果拔群,大魏士卒無論勇氣還是毅力都有大規模提升。而一旦能將五座建築合併爲萬神殿,建築效果獎勵是能夠翻倍的!因此嚴浩也在心裏把萬神殿定為下一個必須要兌換的物品。

    如果“北牧南耕”政策進行的順利的話,北部畜牧業生產效率的提高,再加上南部農耕的補充,就能夠基本滿足燕然道地區的糧食需求,並且還能跟得上未來人口的發展。

    即使出現少量糧食缺口,也可以建立起成型的糧食轉運機制,由豐饒的河套地區、關中地區為燕然道輸送糧食。這就是所謂的“以畜換糧”,也就是透過市場執行,將燕然道的優質畜牧產品運輸到中原地區換取滿足生活需要的糧食。

    早在嚴浩當初進行朝廷機構改組的時候,就已經長遠地考慮到了運輸業發展的重要性,因此才特意成立了均輸寺作為專門管轄交通運輸的部門,而且大筆的銀兩往裏面砸。如今的大魏經過兩年的發展,已經建成了非常完善的官道體系,足以支撐長距離的運輸。

    總的來看,這兩項經濟上的政策能夠基本保持解決燕然道的糧食問題,至於更長遠的經濟發展方略,還需要後續再做定奪。

    經濟要發展,軍事也不能放鬆。如果說西域地區的安全問題主要在於外患的話,那麼在燕然道就要更多地考慮內憂。

    這些原本的遊牧民族轉入半定居的生活,是否會因為不適應而產生背離之心?中原地區移民的遷入是否會引發矛盾?柔然舊貴族是否會興風作浪?這些都是需要地方的問題。因此燕然道的軍事力量絕對不能放鬆。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