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爱青果
去書架

第352章 經濟政策

    根據嚴浩召開的會議上頒佈的指令,柔然全部國土併入大魏版圖,朝廷設燕然道統一管轄。

    燕然道下設6州4郡,另外延續征服西域時的慣例,還設定了5個自治州由一些柔然大部落聯合自治。將原柔然王庭黑山改名為高闕,定高闕郡為燕然道治所。建盛樂府為燕然道中心和商業集中地,盛樂府受朝廷直接管轄。

    由於柔然本身為草原民族,政治上的制度很不完善,基本缺乏成熟的行政體系。而朝廷新發布的一系列政令需要大量官吏來執行,因此嚴浩決定由內閣擬定臨時的官員選調政策。

    朝廷特別選拔一批大學的學子遠赴北境為官,這些人雖然沒有足夠的政治經驗,但好在已經經過系統教育體系的培訓,能夠基本承擔起完成朝廷指令的任務。假以時日,經過北境的磨練,他們中的佼佼者同樣也有機會回到中原,擁有光明的前景。如今科舉考試的競爭日益激烈,因此這也不失為一個曲徑通幽的好辦法。

    爲了加快嚴浩融入華夏的程序,嚴浩制定了民族大遷徙的政策。一方面鼓勵草原牧民內遷到陰山以南的中原地帶,從事農耕或者商業活動。另一方面也鼓勵中原的百姓北遷到柔然國境內從事畜牧業以及農耕等行業。

    與人口大遷徙相適應的則必然是經濟上大刀闊斧的新政。而經濟問題也是柔然與大魏融合的最大難點。

    柔然原本的經濟以遊牧為主,狩獵為輔,耕作在經濟中的佔比非常小。他們逐水草而居,年份好的時候,水草充足,國內就牛羊成群,豐衣足食,年份不好的時候,牲畜沒有食物來源,難以生存,自然也活不下去。正是在這些年份,他們沒有辦法,只能南下侵略中原來掠奪食物。

    由此可見,柔然原本的經濟體系十分脆弱,缺乏最基本的穩定的糧食供應的能力,更別提其它產業的發展了。也正因如此,歷史上的中原王朝從來沒有想過佔領這片廣袤的草原,因為對以農耕為主的華夏人來說這片草原基本上可有可無。

    但站在嚴浩這個現代人的立場上,事情卻並非如此。首先,資源是互動的,只要能夠解決交通的問題,以草原的畜牧業補充中原的農耕,再以中原的糧食供應北方的草原,如此形成迴圈互補,可以大大提高經濟生產的效率。

    另外,嚴浩還知道這片草原並不是想象中那樣貧瘠,這裏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尤其是煤炭資源的豐富,在整個大魏國境內都是罕見的。煤炭資源在這個年代似乎沒有金銀銅那樣寶貴,但其實作用一點也不小。充足的煤炭供應能夠讓國內更多家庭冬天可以燒煤取暖,還可以給冶煉行業提供重要的動力。

    最後,如果說西域是連線蒙源洲東西部的要道的話,那麼柔然、匈奴的草原就是連線蒙源洲南北的交接地帶。草原民族由於天性,沒能成為合格的商人,但如果讓長袖善舞的中原人來經營這塊土地就不一樣了。

    以柔然、匈奴地區為中轉,可以將蒙源洲北部優良的皮毛、木材、琥珀、礦石等物資運轉到南部,換來糧食、絲綢、瓷器等物品,從而賺取鉅額的利潤。

    以上三個要點就是嚴浩提出的發展燕然道地區經濟的重要思路。當然,目前經濟方面的統一政策還沒有完全制定出來,要等到平定匈奴以後,把柔然、匈奴兩片草原連起來以後才能共同規劃,但思路還是很明確的。

    嚴浩將自己的想法發信給內閣,讓他們詳細討論,提前制定好計劃,等到征服匈奴地區以後,就可以最快速度地進行經濟上的治理。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