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爱青果
去書架

第二百五十二章 茅山道術一

    鍾天奎看著這些在水裏遊動的藤條說:“普通的藤條不會這樣的,它們好像被施了法,帶著靈性,所以纔會纏人。”

    “難道是被這個叫雍功和尚?”

    “有可能是他。”

    蘇天樂看見這些藤條只在水裏,沒有上岸,說:“看來這些藤條只能在水裏活動。”

    鍾天奎仔細看了看這些藤條說:“但看似這種法術又不是普通的控制法術,好像茅山道法之術,難道這和尚和茅山有關係?”

    “鍾叔,你能說說嗎?這是怎麼回事?”蘇天樂關切的問。

    鍾天奎點點頭說:“這茅山法術和我的不一樣,它亦邪亦正,有的人心術好,對人有利,反之就是危害人生命的東西。這個就要從它的歷史說起。這茅山道士來源於道教的“茅山宗”一泒。茅山宗是以茅山為祖庭而形成的道教派別。它宗承上清派,是上清派以茅山為發展中心的別稱。它的實際開創者是陶弘景。

    茅山宗的弟子就被稱為茅山道士。上清派祖師楊羲等和東晉煉丹家葛洪,都先後在茅山修煉過。南齊永明十年,做了十四年朝廷閒官“奉朝請”的陶弘景,突然提出辭呈,齊武帝準允後,他就到茅山做了隱士。在金壇華陽洞內住了下來,並給自己取了個道號“華陽隱居先生”。

    但是茅山宗前身為道家的上清派,陶弘景繼承了楊羲、許謐所傳的上清經,悉心編纂了專門記述著上清派早期的教義、方術,以及歷史的《真誥》及《登真隱訣》《真靈位業圖》等的兩百餘卷道經,在此弘揚上清經法。後又經他及眾弟子數十年的苦心經營,教理和組織逐漸完備,後人因以茅山為祖庭,才逐漸發展演變成了以後的"茅山宗",亦是上清派以茅山為發展中心的別稱。自陶弘景以後,茅山宗人才輩出,其影響也日漸擴大。

    唐宋時期的茅山宗發展到了高峰,唐代茅山道士王遠知、潘師正、司馬承禎、李含光等,均極得大唐宗室的尊崇。茅山宗主要傳承了《上清大洞真經》,修持方法以思神、誦經為主。也有煉丹,宗師陶弘景本人就是一位精於煉丹的高手,梁武帝就曾經服食過他的丹藥。

    宋朝至明朝時期茅山宗與各派所融合,茅山名就不復存在了。

    “額,既然這茅山不存在了,但是它的影響力也不小呀,很多古代的名人都曾學過,那麼這茅山法術的道行也很深的。”蘇天樂說。

    鍾天奎點點頭:“其實官家的茅山術和民間的大有區別,很多民間的茅山道士道行是很高深的,比如傳說中的一些故事,公元前82年,六十開外的陝西咸陽人茅盈來句曲山,在山中採藥,濟世救人,在洞中潛心修煉,得道成仙。元《茅山志》記載:有一天,王君接到仙書,朝見西王母,攜茅盈同往,駕起雙龍神車,飛往白玉龜山,在青琳宮見西王母。得道後,一次茅盈回鄉對父親說,我已受聖師符籙,無時不有天兵天將在守護,千萬不可打我。否則,三官大帝考察到了,將會受到懲戒。其父不解其意,正欲舉手杖打茅盈,哪知手杖已摧折,段段飛揚,穿柱陷壁。後茅盈又將一位溺水之人掘地挖棺,三日能語,在世活到了90多歲。”

    蘇天樂聽得驚奇不已。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