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打粑粑
豬血做血粑粑,其它的肉也會被屠夫分隔好,豬頭和豬腿一定會被單獨分出來,因為他們都有各自的用處。
豬腿是用於給岳父岳母拜年時用的,豬頭一般是清明節吃,還有個用處就是要是岳父岳母不幸去世了,女兒女婿一定會要送一個豬頭過去。
除了豬頭和豬腿,其它的肉也會被分割成一塊塊的,大概是三到五斤吧,然後這些肉都會被塗上食鹽,花椒等調料,然後放在大盆或者大缸裡面醃上幾天,最後用繩子繫上全部被掛在火塘炕上。
每天燒火做飯的時候,火塘炕上都會升起煙氣和火花,任煙燻火烤著這些肉,日子久了,美味的湘西臘肉也就出來了。
當地人會把一塊塊臘肉放進糧倉裡面,和穀子放在一起,據說這樣可以儲存二到三年都不會壞。
湘西臘肉是當地很有特色的一種菜,以前經濟條件不好,一般是有客人到來或者是重大節日纔會開啟倉門,吃臘肉了,現在當然是經常吃了。
湘西臘肉是美味,可是還是有點殘忍了,我一邊想著一邊往外面走去,想去看看翼南今天在做什麼,不一會就到了土司宮,土司宮殿外面更熱鬧了,老遠就聽見幾個粗壯的土家漢子在吆喝著“加油”“用力”了。
走近一看,幾個人正拿著木頭做的棒槌在用力地打揉一個石頭槽了,石頭槽裡面放著糯米飯,他們吆喝著,不一會就把糯米飯達成了糯米糰,幾個男人用棒槌把糯米糰弄到邊上的一個桌子上。
幾個手腳麻利的土家婦女接過糯米糰,揉揉捏捏,糯米糰就被捏成了一個個圓圓的年粑粑。
這就是土家族過年必須要乾的一件事情,打年粑粑。
打年粑用的是糯米、高粱和小米,這些米都會提前一個晚上泡好,第二天,煮好後再放進石頭槽,然後男子吆喝著打成米團,再經由婦女捏成年粑粑,她們的手都是抹過蜂蠟的,所以一點也不沾。
年粑粑做好之後,會讓它冷卻,然後再在透風的地方放上幾天,最後放進大缸裡面,用傾城的泉水浸泡,隔個十天半月換一次水。
這樣的粑粑不會變質,還隨時可以食用,它的用處也很多,去岳父岳母家拜年必須要,定親的時候必須要,走親串門也是必備之物。
當地的小孩子特別喜歡這種粑粑,因為他們經常在放牛的時候也會帶上幾個,然後飢餓的時候找來一堆柴火,就可以烤粑粑了,烤的更美味。
當然除了烤著吃,還可以切成一條條的,在鍋裡伴著肉類蔬菜類煮著吃,還可以用油炸著吃,主要是根據你的愛好而定的。
......
看著眼前的情景,想著我在史書上看見的,立馬浮想聯翩了這麼多,可是神遊終究還是沒有親身體驗好啊,我立馬加入了他們的隊伍中去。
我這個小身板肯定是不能拿著棒槌打揉石頭槽的糯米了,但是我可以和這些勤勞的婦女捏年粑啊,我也學著他們,拿起一塊糯米糰,準備開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