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再見之時得一起吃頓燒鵝
在領悟了朱元璋的意圖後,楊載的身板才漸漸挺直了起來。
朱權終於對他滿意,臉色也好了許多。
“話說回來,征途大海,還是兇險萬分。”
“那日本王吃了你的燒鵝,曾答應過會有所回饋。”
“這不,今兒個專門給你送來了。”
朱權大手一揮,隨行僕從便開始將帶來的成箱物品往楊載的隊伍裡搬。
“王爺,這可使不得!”
朱權親自相送,還要給自己送東西,楊載這才相信他不是有心坑害自己。
越是如此,楊載就越過意不去。
他雖然自詡力圖左右逢源,但骨子裏還是有些腐儒之氣,想到曾經對朱權的誤解,難免心生愧疚。
“王爺,等我到了海上,這些東西也就用不上了,還不如多帶些淡水乾糧來的實在。”
朱權這才明白,敢情這位楊大人是會錯意了,遂擺手笑道:
“楊大人,我雖然有點小錢兒,但都存在嶺南,如今我身在應天,除了父皇賞賜了金銀,其餘的也沒有餘糧送你啊。”
楊載扭頭看向那些箱子,突然皺眉驚呼:“難不成……這裏頭全是燒鵝?”
朱權被他的腦回路驚得哭笑不得,擺手笑道:
“這還真是我的疏忽了。”
“用不了多久,本王也要隨軍北伐了。”
“此次一別,你往南我往北,是得有些日子見不著了。”
“等再聚之時,本王請你吃燒鵝。”
朱權沒再繼續賣關子,命人就近開啟了一隻木箱。
楊載趕忙轉眼看去,這裏頭的東西雖然件件看著精美,但自己怎麼都沒見過啊?
朱權隨手拿起一件,放在楊載眼前,並開口講解。
“這東西叫望遠鏡,咱這兒通常都把它叫做‘千里眼’,你在海上時常經歷大霧,這東西肯定用得著。”
“另外,我這幾天奮筆疾書,給你寫了大量的海上攻略,你在船上沒事兒的時候,就一邊鍛鍊身體一邊仔細研究吧。”
楊載對朱權所贈驚奇不已,拿起朱權親筆撰寫的手札看了看,更是像被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
雖然不知‘攻略’為何物,但朱權所贈,絕對都是在海上能用得上的。
此時此刻,年逾四十的楊載忍不住感激涕零,說話間又要給朱權跪下。
“欸?”
“楊大人,剛說了,你現在代表的是大明國威,可不能這般哭哭啼啼的。”
“另外,我還有最後一件事要叮囑。”
朱權往楊載身邊湊了湊,壓低了聲音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但見無主之地,儘管收歸我大明版圖,分毫不能讓人,你千萬要記下!”
楊載趕忙直起身板,抬手立誓。
“請王爺放心,您的話我記下了。”
朱權滿意點頭,但楊載下一句就讓他哭笑不得。
“聽王爺您的話,俯首稱臣者,咱就許他貿易往來。”
“但有敢冒犯大明國威者,咱就開炮轟他!”
朱權臉上的肌肉不自然的抖動了幾下,無奈嘆氣道:“行吧,你能這樣記下,也已經不容易了。”
楊載領了皇命,不敢耽誤行程,和朱權一番商談後,匆匆啟程告別。
朱權目送著一步三回頭的楊載,心道雖然知道楊載定能平安歸來,但此一途,在海上肯定還是少不了波折苦難。
“開疆拓土,不僅僅是利在大明,於我華夏也是大功一件。”
“待你回還,本王如果也能從北境回來,一定好好請你吃上一頓。”
朱權帶著笑意自說自話,駐足原地看著楊載的隊伍漸行漸遠後,才帶著僕從返回了應天城內。
往後一月有餘,朱權又過上了每日無所事事的閒散日子。
當他已經完全適應了這種最舒適的生活中,一紙募兵告示貼在了寧王府大門一側。
聽僕從進來稟報後,朱權唉聲嘆氣從躺椅上起身。
父子間猜疑不假,但默契也在。
如果不是皇帝老爹授意,誰敢把徵兵的告示貼在王府大門口?
“算算日子,也差不多該動身了。”
朱權伸了個懶腰,朗聲厲喝。
“取我甲冑,本王要去為我大明江山征戰北伐了!”
朱權喜歡擺爛,但真到了要去戰場的時候,還是忍不住生出一股男兒熱血。
然而這份熱血,只持續到了甲冑加身之後。
“孃的,這玩意兒這麼沉啊?”
“果然電視劇裡都是騙人的,那些演員的道具,都是紙糊的吧?”
朱權在心中嘀咕了幾句,卻也不好意思當著一眾僕從的麵示弱,只能咬牙硬撐。
不過他的高調出行計劃,臨時改變,變成了傍晚,甚至最好是能等到夜幕降臨,趕著城門關閉之前的那一刻出城就最好了。
原因無他,朱權不希望別人看到,他堂堂寧王,穿上甲冑之後,居然連個路都走不穩。
“剛說了要楊載去鍛鍊,看來我也得好好練練了。”
傍晚時分,朱權披掛甲冑躺在床上,這才一天不到,就已經是腰痠背痛。
但他自己也知道,習武鍛鍊的心思,根本不可能持續下去。
朱權習慣也喜歡擺爛,所以他最儀仗的,還是自己的城府智商。
至於依靠武力封侯拜相的人,自然是有,但肯定不會是他朱權。
眼見暮色將至,朱權也無法再繼續躺平,只能讓人去門口揭了募兵告示,往懷裏一揣就出了門。
為圖方便,朱權將皇帝老爹賞賜的金銀,全都變換成了諸如古董美玉,或是小幅的名貴字畫。
原因無他,這些東西價值頗高,而且便於攜帶,日後在軍中打點更為方便。
然而饒是如此,當朱權騎上高頭大馬帶上這些東西的時候,還是覺得疲憊,-行程極慢。
因路上耽擱了時辰,還真就如他想象的那般,到了城門口的時候,堪堪趕上了最後關門的一刻,而且還是亮明瞭王爺的身份,才省去了盤問,被放行出門。
“給姚廣孝和解縉的書信,差不多也到了。”
“有他們倆代為治理,嶺南肯定是出不了什麼亂子。”
“就是不知道我帶來的幾十名親兵,能不能隨我一起應徵入伍,他們纔是我真正可信之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