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太醫院令陳君佐派人相助
“小的怕傳給左丞相大人!所以就不開門相見了。”
這話一出,頓時周圍的人紛紛離他遠了幾步。
而胡惟庸也是瞬間緊張了起來,因為他可是很清楚疫病這種東西的可怕程度。
“吾兒怎樣了?他沒事吧?他沒有染上疫病吧?”
聽到詢問,那縣兵深吸了口氣,而後才說道:“根據兵房司吏楊歡大人說的情況來看,胡大人現在的情況也不是很好,而小的這次過來,也是胡大人吩咐的。”
“吾兒說什麼了?”胡惟庸呼的一聲就直接站了起來,看向門口的時候,眼眸中滿是擔憂。
“胡大人說,想要讓左丞相大人,找一些醫術好一些的醫官前去六合縣,因為六合縣那邊的疫病似乎有些嚴重,光靠那邊的郎中,根本無法應對這次的事情。”
“而且,胡大人如今也已經臥病在床了,並且有很長時間沒有出過屋子了。”
聽到這話的時候,胡惟庸直接跌坐在了椅子上,眼神中的擔憂之色更濃郁了幾分。
“該死,怎麼會這樣!?來安縣的災民為什麼要去六合縣啊!該死的!竟敢害吾兒染病!這來安縣的知縣該死!”
胡惟庸深吸了口氣,整個人看起來頓時變得極有氣勢,出聲道:“你且在外面等候片刻,本相這便去太醫院找醫官!”
“是!”
那縣兵應了一聲,便轉身讓開了門口的位置,朝著後面的空地走去,與其他人也拉開了一些距離。
對此周圍的人倒是都沒有說什麼,畢竟他們也能理解這個人的舉動。
很快,胡惟庸穿好官服,直接就帶著人離開了左丞相府。
當他來到太醫院,直接見到了太醫院令陳君佐,也沒與其寒暄,便直接說了來此的目的。
“陳君佐,如今吾兒在六合縣那邊遇到了一些麻煩,需要你們太醫院這邊幫幫忙。”
“哦?什麼麻煩竟然能讓丞相大人親臨此地?”
陳君佐有些疑惑的站在一旁看著胡惟庸。
“來安縣那邊發生了災禍,有災民生了疫病,如今聚集在了六合縣內,吾兒也臥病在床了,所以本相纔來了這裏,你放心,只要能夠幫吾兒解決了此事,今年太醫院所有人的奉銀,在下可額外多給一些。”
這話一出,陳君佐便是眼前一亮,當即說道:“丞相大人嚴重了,既然是您發話,下官定然會全力幫忙!”
說完,就見其轉身走了出去,在太醫院內直接點了十餘個人,甚至還將其中一個叫戴思恭的人帶到了胡惟庸的面前。
“丞相大人!這一次,就由此人為首,直接前去六合縣,若是他們不能將那邊的疫病治好,您也能找到人!”
聽到陳君佐的話,胡惟庸點點頭,轉頭冷冷的看了那戴思恭一眼,出聲道:“你叫什麼?”
“回丞相大人的話,下官戴思恭,姓戴,名思恭,字原禮,號肅齋!諸暨馬劍鎮,馬劍村人!此次若是無法將六合縣的疫病問題解決,便提頭來見!”
戴思恭深吸了口氣,不卑不亢的對胡惟庸說道。
“好,本相記住你的話了,若是你能夠幫吾兒度過這次的難關,好處是不會少了你的,而且,諸暨馬劍鎮,本相也會幫忙照拂一二!”
胡惟庸轉過身,也沒與陳君佐再說什麼,轉身就領著戴思恭等人離開了太醫院,奔著左丞相府而去。
沒過多久,這些人就都坐上了馬車,風風火火的奔著城外而去。
很快,便過了四天的時間,竹鎮外的那些災民,在當地郎中們的診治下,都開始不斷的咳嗽流涕,一個個面色慘白的發著高燒。
這樣的場面,讓所有人都為之畏懼,就連那些個郎中,都想要跑路了。
不過在那些縣兵的看管之下,他們根本不敢這樣做,因為那樣做的話,絕對會沒命的。
而在這段時間裏,胡紹也是一直沒有出現在這些災民的面前。
終日躺在屋子裏,身上裹著被子,不斷地咳嗽流涕,整個人的狀態變得極差。
那名專門負責給胡紹診治的郎中,如今也是有些怕了,他明白,若是胡紹真的出事了,那他的腦袋估計也就要沒了。
好在當天下午的時候,楊歡帶著一群人來到了胡紹的住處門外。
正當其中一人準備進屋的時候,楊歡緊忙上前說道:“諸位大人請稍後!胡大人吩咐了,如今但凡是要見他的人,都需要將口罩戴上,以防被他傳染。”
“嗯?”
只見其中一個長著甲字臉的男子,皺了皺眉,上前拿過了楊歡手中的口罩,端詳了片刻,不由得問道:“此物是何人所做?”
“正是胡大人!”
聞言,周圍眾人,盡是有了不一樣的反應。
“呵呵,胡大人倒是有趣,既然如此,那我等還是戴上此物比較好。”
這人說完,就將手中的口罩戴在了臉上,邁著步子就走進了屋子裏。
看到臥病在床的胡紹,這人皺著眉頭走了過去,抓著他的手腕,開始安安靜靜的診起了脈象。
片刻後,只聽其冷哼了一聲,說道:“將之前負責診治胡駙馬的郎中帶上來!區區一個風寒之症還開不對藥!留其何用?留他繼續害人?”
似乎是聽到了聲音一樣,胡紹很是艱難的睜開了眼睛,聲音沙啞的問道:
“是,是誰啊?”
只見那長著甲字臉的男子,恭恭敬敬的抱拳說道:
“胡駙馬放心!下官戴思恭!太醫院的一名御醫!您的病症下官已經看過了,不出三日,下官就能讓您好起來。”
“嗯?太醫院的?好,那我,我就放心了。”
胡紹說完這句話,有氣無力的閉上了眼睛。
見狀,戴思恭深吸了口氣,從一旁拿起了一卷銀針,手法輕快的在胡紹身上點了幾下,而後說道:“拿紙筆!記錄藥方!”
“是!”
很快,不遠處就有人將東西準備了出來。
戴思恭深吸了一口氣,輕聲道:“肉桂三兩,荏苒四錢,生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