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爱青果
去書架

第384章 下拌子

    士兵連說帶畫才總算讓容傅明白了回回炮原來就是那個在軍器監里加工的半成品。

    瞬間,容傅的臉色就發生了變化。

    他忽然明白為什麼柴瑜在軍器監裡生產的是半成品,而到了濱州城上時,卻是完整的回回炮。

    原來這小子早就對劉旦他們起了疑心,所以圖紙只給了一半,就是想讓別人仿製都無從下手。

    “原來殿下作戰勝利居然是靠的這種巨型拋石機啊。”

    “我還以為殿下真的有帶兵能力,說了半天都是靠著秘密武器啊。”

    "也就是說將這武器給禁軍,給邊軍,他們一樣能打勝仗!"

    聽了士兵的敘述,大臣們恍然大悟,剛剛對柴瑜生出的敬畏之感立刻就一掃而光。

    在他們心中,預備軍依然是一群護院而已,只不過靠著手裏的神秘武器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才能無堅不破。

    柴仁勳臉上也顯出了一點尷尬之色,柴瑜在信中並沒有詳細說戰鬥的過程,所以他就將柴瑜想象的很猛,沒想到他居然只是靠著武器獲勝。

    “陛下,您也聽到了,幽州王作戰主要靠的是武器的犀利,我們大周還有十萬禁軍,如果也裝備上什麼火箭,什麼回回炮,那禁軍的武力也會大漲,到時什麼江南反賊,神那麼西夏,都不會是咱們大周的對手,陛下可安享太平!”

    容傅轉身向着柴仁勳一拱手,用極為興奮的語氣說道。

    “對,太師說的很對,咱們軍器籍有上萬名工匠,在各地還有分院,根本就不缺乏製作兵器的高明工匠,只要陛下一聲令下,幾萬名工匠運轉起來,幾天之內就會生產出許多的回回炮,火箭來,天下就幾乎沒有對手了。”

    鄭銘接收到容傅的暗示,也趕緊上前勸說柴仁勳。

    隨著容傅,鄭銘的上奏,越來越多的大臣都意識到了這一點,紛紛上前勸說。

    大周富饒,物資充足,工匠數量多,在技術上處於優勢,相比起遼軍而言,唯獨是缺少馬匹而已,所以用步兵對戰騎兵,始終是出於劣勢。

    現在柴瑜的勝利開啟了作戰的一條新思路,讓大臣們都看到了戰勝騎兵的希望。

    至於柴瑜會不會將回回炮的技術秘密交給大周,他們根本就沒考慮,在他們的印象中,一定是軍器監出了能人,發明了回回炮,從而讓柴瑜拉到了前線,撿了大便宜。

    “太師的建議朕覺得十分有理,朕現在就下聖旨,命令軍器監連夜製作一百具這個什麼回回炮,連夜發完鳳翔!以解馮愛卿的燃眉之火。”

    柴仁勳點點頭,採納了容傅的建議。

    容傅暗暗高興,自己這條計策可謂十分的高明,等劉旦向柴仁勳報告軍器監沒有辦法制作出回回炮的時候,一定會讓柴瑜拿出圖紙。

    到時候自己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從劉旦那裏拿到回回炮,避免了自己出麵討要,簡直是一箭雙鵰的高明計策。

    "今日大周迎來首日大捷,可喜可賀,朕下令明日汴梁城百姓休息一日,共同慶賀,朕也要設宴請愛卿們共同歡慶!"

    柴仁勳打了一個哈欠,勉強提起笑容對大臣們笑道,心卻飛道了後宮中。

    “陛下,還有一件事拖不得。”

    見到柴仁勳要跑,容傅急忙躬身。

    “哦,容太師還有什麼要事,吳王的事情暫且放一下,看看山東的局勢再說。”

    柴仁勳有些詫異的看著容傅,有點意興闌珊。

    容傅嘴角抽了抽,吳王現在已經淪落到了沒人關心的地步了嗎?

    “陛下,濱州重新回到了朝廷的手裏,原來濱州的縣令已經被土匪殺害,幽州王手下沒有精通政務之人,朝廷必須派去官員,協助幽州王管理好濱州,好為幽州王攻打濟州做準備。”

    容傅不動聲色,再次給柴瑜使了一個拌子。

    而且他的理由正當之極,濱州是朝廷的地盤,派去官員是理所當然。

    至於派誰去牽制柴瑜,他心裏早就有了人選。

    柴仁勳捋了一下鬍鬚,沉吟了一下,緩緩開口:

    “太師的建議很好,那此事就由太師去辦便是。”

    說完,柴仁勳甩了甩袖子,向着後宮走去。

    容傅看著柴仁勳的背影,臉上露出了笑容。

    ......

    汴梁城的大街小巷,酒樓茶廝中,到處都在議論著濱州大捷。

    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笑容,享受著極為難得的勝利。

    畢竟,最近幾年,大周的形式是越來越嚴峻,遼國,西夏都在欺負大周,壞訊息是一個接著一個,百姓們心裏都憋著一把火。

    現在好容易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等到了一個勝利的訊息,雖然這個訊息只是鎮壓國內的反賊。

    “聽說了,咱們大周可出了一個武神皇子,只用了半天時間就打下了一座城池,我活了半輩子都沒見過這樣的英雄人物。”

    “這算什麼,聽說人家幽州王只用了兩千兵馬,就把濱州城的八萬匪徒給打跑了,你說,就是八萬頭豬,兩千人要抓也要大半天吧?”

    “豬會跑,人卻會嚇傻的,只要有一小部分人跑路,那麼剩下的人就沒了鬥志,豬可不會這樣!”

    在一個小酒樓裡,幾個食客興高采烈的議論著濱州大捷,周圍的食客聽到了,都聚攏過來聽他們訴說。

    到最後,小酒樓裡已經坐滿了人,每個人面前都擺著一大壇酒,一邊大口喝酒一邊大聲誇讚著柴瑜的豐功偉績。

    這也是汴梁城的特有風氣之一,食客們來到酒樓,一半目的是爲了吃美食,另一個目的卻是談天論地,對朝廷上,民間的,國外的各種事情評頭論足,發表自己的看法。

    雖然他們只是普普通通的百姓,無法參與到國家大事中,可是透過這樣的方式,滿足了心中那小小的痛快。

    朝廷爲了發展經濟,當然也不會禁止民間的這種議論,因此這種風氣從汴梁傳遍了整個大周。

    “等咱們幽州王從山東回來,再將江南平定掉,咱們大周國內就安定了。”

    一個食客端起大碗,喝了一大口,滿是感慨的說道。

    只是他的話,卻讓坐在酒樓一角的一桌客人臉上變色。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