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新任官職
“你倒真是會躲清閒,可是知道你走了之後那些官員如何說的你?”朱標同林平說。
林平正是拿著酒囊靠在樹下獨自飲酒呢,見朱標來了解下腰間的另一個酒囊扔給他:“下官都不在意,殿下又何必在意,不如嘗一嘗下官釀製的果酒如何。”
林平的手藝,那自然是沒話說的。
他加了不少的藥材在裡面,多方調變之下,味道和現代的雞尾酒差不多,味道十分的新奇。
朱標喝了一口之後就很喜歡,又是問林平要了一些。
等到圍獵結束,朱標也是沒有忘了那些官員所說的話,特意去見了一趟朱元璋。
“父皇,郭恆一案以及胡惟庸一案,都足以證明林平此人對我大明的衷心,這樣的人至今還是縣令的官職,豈不是屈才?更何況如此他手下所管理的各事也名不正言不順啊!”
朱元璋知道朱標的意思,今日以來他也在思索此事。
“朕知道,你退下吧。”
要說給林平一個官職,朱元璋也是已經是思慮已久。
但是給他一個什麼樣的職位,卻是怎麼都覺得不合適。
足足是過了五天的時間,林平突然是接到了要他去開早朝的訊息。
“我?陛下要我去參加早朝?”林平有點不敢相信。
前來傳旨的太監笑盈盈的跟他說:“沒錯大人,陛下說的,大人您就等著好訊息吧!”
林平不知道朱元璋要自己上朝所為何事,也只能夠是翻出有一陣子沒穿的官袍來,在第二天一大早就進宮去上早朝。
見到林平,滿朝文武都是同他寒暄了一番。
“今日早朝,朕有一事要宣佈。”
掃了一眼底下的所有官員,朱元璋說:“林愛卿乃是大才之人,久居縣令之職位是朕對其的歷練,現今歷練的差不多了,也就該換個職位了。”
底下的大臣紛紛附議:“陛下所言極是。”
林平也是隻管行禮。
心裏面卻是已經好奇的要死,朱元璋要給他換一個職位會換成什麼?以及青山縣他可是給管的挺好的,會換誰去?
“青山縣乃是林愛卿的心血,所以朕安排了新科進士王威安前往赴任,此人出身貧民,定然能夠體察百姓疾苦。”
林平聽了是貧民出身,心中卻依舊不放心。
不是所有貧民出身的官員都能夠體察民情的,他有點擔心這位官員不會一朝得了勢就作威作福起來吧?
正在擔心著的時候,朱元璋已經又說:“此外,林愛卿身兼多職,朕思考之下覺得朝中無任何職位可以給林愛卿,所以現在特賜監督使一令牌,可監管朝中文武百官,若有貪贓枉法收受賄賂之事,皆可審理查辦。”
“臣多謝陛下!”林平下跪接旨。
純金打造的令牌也是被送到了林平的面前,那是一塊之雕刻著簡單的花紋,卻有著特殊含義的一塊令牌。
雖然,這一職位具體是什麼品階皇上並沒有說起,但是隻從他擁有的權利就已經是沒有任何人在敢輕看林平了。
下朝之後,林平離開的飛快。
讓那些想要來巴結林平的官員撲了個空。
朱標等眾多皇子看著林平急匆匆離開的模樣都是覺得好笑。
“這個林平真是與衆不同啊,換做其他人怕是已經是等不及被恭維,開始聯絡官員了呢。”朱棣說。
朱樉也是說:“到真是個好官。”
林平要知道的話,肯定會打破他們的這個美好印象。
什麼巴結不巴結的,他壓根就不在意。
權的話他現在就已經握在手裏了,不管是否同那些官員寒暄交談,只要朱元璋看重他這些官員,到什麼時候都要示好。
但是這些人是真的煩啊!
既然聽也是一樣,不聽也是一樣,那肯定趕緊走啊!
回去之後,林平收拾收拾東西,帶上了小乞丐作為隨身小廝,回到了青山縣去處理交接事宜。
到了這裏,林平就是見到這位新科進士已經是早就等在縣衙之中了。
進到他,這位也是十分激動。
“林大人!學生總算是見到您了!”新任青山縣縣令王威安朝著林平急匆匆的走過來。
看著這人通紅的臉孔還有眼睛之中的敬佩之意,林平還有點茫然。
“王大人難道認識本官?”
王威安走過來給林平行禮:“大人不認識下官,下官卻是因為大人所推行的新科舉制度才能夠有今時今日,所以下官對大人十分感激,大人的品德也為下官所敬佩!”
哦!
林平懂了。
感情這是一個自己的小迷弟啊。
交接之中,林平就更加可以確定這一點了。
他之前還擔心王威安會是搜刮民脂民膏的人,現在卻是不用擔心了。
這位二甲第四名,這個成績原本是可以留在京師之中的,卻是聽聞青山縣要換縣令,自請到這裏來的。
“下官一定會好好的將大人所治理的青山縣發揚下去。”
林平聽著王威安的豪言壯志,也是傳授給他很多管理和經商的一些手段。
“青山縣是我的心血,若是遇到什麼事情,王大人也可聯絡我。”林平如此的說。
交接完成之後,林平也就是應該離開青山縣了。
更換縣令一事,已經是整個縣都知道了。
於是到了林平離開的這一天,青山縣的道路兩旁那是站滿了百姓,就連許多附近村屯之中百姓也都是走路趕了過來相送。
“林大人!”
“林大人保重啊!”
“這是家中自己所製作的茶葉,大人您帶一些回去吧!”
最後,百姓送來給林平的東西,那是已經將道路都給堵滿了。
林平感受到百姓對於自己的喜愛,也是一顆心澎湃不已。
“大家的好意我林平心領了,大家都回去吧!這些東西林平不能收!”林平喊話。
但是百姓哪裏會聽啊。
最後林平明明是輕車一人帶著小乞丐來的,回去的時候卻是整整裝了四五馬車的東西。
這還要說,是林平將許多不方便帶著的食物和貴重的東西都是送還給百姓的結果。
這盛大的場面,直到幾十年後,都是在大明之間流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