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賦稅
李治頓時大喜過望,連忙叫來一旁的宮女。
“快去讓掌管暖氣的太監把暖氣燒起來,把整個寢宮燒得暖暖的。”
“是殿下。”
宮女立刻去通知相應的人員,很快,暖氣便開始加熱。
不過剛開始的效果還不是很明顯,水溫不夠高。
爲了升溫效果快一些,管事太監把燒水的鍋爐增加了一個,兩個同時加熱,速度直接快了一倍。
隨後,管事太監命宮女前來稟告。
“報告陛下,管事太監讓奴婢前來稟告,要讓暖氣效果達到最好,還需要半個時辰左右。”
李世民笑呵呵地道:“那行,我們就等半個時辰,你先下去吧。”
說著,李世民又看向長孫皇后,笑著道:“上次咱們這麼聊天,還是治兒剛剛回來那天。”
“你說你好好的,何必將自己的火爐給停了,把自己都凍病了,我多心疼?”
長孫皇后聞言,滿臉慚愧地道:“陛下,臣妾有罪,讓陛下擔心了。”
李世民笑著拍了拍她的手,搖頭說道:“你何罪之有?朕知道你是爲了大唐而勤儉,怎麼會怪你?”
長孫皇后看了一眼李治:“治兒,你怎麼來了,你怎麼不在你的王府裡多休息,你從平遙縣城回來,路途勞頓,別累壞了。”
說到這兒,李世民頓時臉上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皇后啊,你就不用擔心治兒了,他在朝堂之上的一番發言,你是沒有看到,震驚四座!”
長孫皇后看向李治,一臉不解地對李世民道:“陛下,您說笑了,治兒怎麼可能像您所說的那樣,他才十歲啊,會說什麼震驚世人之言?”
李世民聞言,卻是輕笑著搖了搖頭道:“皇后啊,這就是你對自己的這位好兒子欠缺瞭解了。”
“今日在朝堂之上,有人提到了雪災後缺糧的問題,百官爭論到底是該開倉放糧還是從各地調運糧食的問題。”
“雙方各不相讓,沒有爭出個所以然,結果治兒一句話就終結了他們的爭論。”
長孫皇后一臉詫異地看向自己的兒子,對李世民道:“陛下,治兒說了什麼,讓您這麼高興?”
李世民笑著道:“治兒說,可以開倉放糧和調運糧草同時進行!”
“你說這些文武百官,怎麼就沒一個能夠靈活變動的,既然是救災,那肯定是勁往一處使,儘快恢復災區的日常活動,他們卻還在這兒爭論。”
“依我看,真讓他們這麼爭論下去,就算是再過半個月也爭不出個所以然。”
說到這兒,李世民不由得看向一旁的李治:“治兒,你是怎麼想到這一點的,這簡直就是神來之筆,那些官員立馬就不吭聲了,一個個臉色綠得要命。”
長孫皇后聞言,頓時擔心不已:“陛下,您可一定要保護好治兒,千萬不要讓他陷入到這種跟大臣之間的爾虞我詐裡,臣妾只希望治兒能夠平平安安地長大,安穩地過完這一生。”
李世民笑著輕輕拍了拍長孫皇后的肩膀:“放心吧,這件事情我心裏有數,不該讓他做的事情,我絕對不會攬到他的頭上。”
“那些大臣們之所以會爭論,無非就是各自都有著各自的利益小算盤,實際上都不怎麼光彩。”
“也只有像李治這樣沒有任何利益糾葛的存在,才能夠把這件事情講明白。”
李世民打量了李治一眼:“治兒,上一次咱們聊了平遙縣城的事情,不過說的並不是很詳細。”
“正好藉着今天這個機會,咱們好好的說一說。”
“大唐現在剛剛結束戰亂,可以說是百廢待興,很多地方都需要用錢。”
“特別是現在,剛剛經歷了雪災,如果不能夠好好處理,說不定那些難民還會為此而反對大唐。”
李治點了點頭說道:“父皇您辛苦了,爲了大唐的未來,日夜操勞。”
長孫皇后也連忙站出來勸慰。
“陛下,您放寬心,雖然有這麼多的艱難險阻,但是隻要咱們上下一心,肯定能夠度過這重重難關。”
“一切都會過去的,咱們大唐只會越來越好。”
李世民笑著點了點頭:“我當然知道一切都會變得更好,而且這一次我跟你們說這麼多也並不是想要抱怨。”
說到這裏,李世民看向一旁的李治。
“我就是想問你,你對於平遙縣城的治理了解多少?”
李治愣了一下,不明白父皇怎麼就把話題扯到了平遙縣城上。
“父皇,這個我還是知道不少的,如果你想知道的話,我可以詳細跟你說說。”
李世民點了點頭,很滿意的說道:“那你就跟我說說,如果平遙縣城的經驗足夠好的話,我就儘快推進到其他城池。”
“到時候整個大唐的城池都像平遙縣城一樣,道路寬闊,各行各業十分興旺。”
“而且各家都豐衣足食,不至於有餓死凍死的人。”
“只要能夠做到這一點,我大唐也足以稱得上是盛世了吧。”
李治點頭說道:“太好了,父皇,您能這麼想,我大唐興旺是遲早的事情。”
“其實在我看來,平遙縣城之所以能夠百姓安居樂業,而且家家戶戶都有錢,道路寬闊。”
“即使是沒有錢的中下底層,也能夠吃飽穿暖。”
“最重要的一點其實非常明顯,那就是賦稅很高。”
一聽這話,李世民和長孫皇后兩人都不由的有點懵。
“李治你說什麼?你是說平遙縣城之所以興旺發達,就是因為他收的賦稅高?”
李世民一臉的詫異,感到很是不可思議。
這一切跟他想象當中似乎有很大的差距。
即使是從不幹政的長孫皇后,此時也是忍不住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治兒,這種事情可不能隨便亂說,從來只聽說就是能夠使得百業興旺。”
“什麼時候聽人說賦稅高能夠讓百姓安居樂業?”
李世民這才確認自己沒有聽錯。
“是啊,治兒,你是不是口誤說錯話了?”
“這話在宮裏說說可以,可千萬別被那些大臣們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