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傳說
“陛下居然要跟我一個亂臣賊子做交易,傳出去不怕天下人恥笑了嗎?”柳千秋嘲諷道,嘴角因為浸出了血跡。
“亂臣賊子,也是臣,既然是朕的子民,朕奄有不用的道理。”宋元真回頭,臉上的表情卻十分的陰狠。
“先皇曾給秦家秘密頒發過一條聖旨,那聖旨之中卻別有洞天,藏了能調動前朝五十萬赤野軍的兵符,現在那道兵符失落,我需要人幫我把這兵符找出來!”宋元真緩緩道,一字一句,重重砸在柳千秋心上。
“你瘋了!”柳千秋喃喃自語。
前朝距今已有百餘年,那時天下還是一個整體,而駐守在東邊邊境的赤野軍以兇悍殘忍著稱,乃是前朝大將軍爲了擴張版圖而專門養出來的一支“鬼軍”,所過之處,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每攻下一個城池,就要把滿城的百姓屠盡做乾糧。
而因為這隻鬼軍訓練實在有違人性,因此軍中兵士,終生只任一主,而誰有這塊能夠調動大軍的令牌,則就是他們的主人。
前朝滅亡之後,這塊令牌遺失,鬼軍漸漸隱沒在東邊小鎮之中,再被尋回已經是傳到了南山國開國皇帝的手上,皇帝好大喜功,一來二去,這塊令牌傳到了先皇手裏。
先皇本來用它拉攏人心,再加上又不曉得這令牌是真是假,於是就把它賞賜了出去。
而獲得賞賜之人,正是秦家老祖。
“現在那塊令牌應該好端端的在你們秦家掌權人的手上。我曾以為你們上一任家主曾經把它交給了皇后,可是現在看來並不是如此。”宋元真聲音很冷,帶著一股篤定的意味,莫名其妙的讓人想到了在山林間爬行的陰冷的蛇。
柳千秋打了個寒顫。
“所以唯一的可能就是那兵符還在秦家!”宋元真語氣森然,柳千秋卻連連後退。
所以,秦舞身死的原因,便是很有可能是因為這道兵符。
宋元真沒有在她身上找到想要的東西,因此遷怒與她,秦舞於是被牽連獲罪,不得已而被迫身死。
別說是她沒見過這麼詭異的兵符,就算是見過,能召喚這麼詭異的軍隊,可想而知其帶來的危害
“你瘋了!”柳千秋再次重複道,“你知道因為你的一念會有多少百姓無辜身死?”柳千秋驚聲尖叫,宋元真只是看著她,並不說話。
“來人,把夫人送回去。”宋元真聽夠了,挑眉拂袖,示意身旁將人帶走。
柳千秋的嘴巴里再次被塞上東西,使她不能再發出一點兒聲音,雙手被綁在身後。
她重新被扔回到地牢裡面冰冷潮溼的地板上,身後跟隨而來的太監居高臨下,在牢門快要關上的那一刻提醒道:
“你好好想想吧,秦楚兩家的命運可都是在你手上了…”
太監剛走,聽到這個訊息的秦家人圍了上來,有些好奇那太監說的意思。
柳千秋整個人處於一個失神的狀態,而這個時候,楚冰冰擠開眾人湊了過來,臉上帶著探尋。
“大嫂,剛纔冰下叫你過去到底說了什麼?”
“什麼叫我們的命運在你手裏,你究竟答應陛下什麼了?”
她臉上掛著探究,眼睛一眨不眨,生怕錯放過柳千秋臉上的表情。
“沒什麼…”柳千秋如是回答,已經失去了說話的慾望。
宋元真的念想實在是太過瘋狂,以至於讓她有些不能消化,可偏偏,楚冰冰還在纏著自己問這問那。
秀眉蹙的更厲害了,柳千秋頭一次被這煩躁焦灼的心態擊垮,已經疲於應付這一切。
“弟妹!你不是小孩子了,到了現在的情況,誰都知道不可能因為一個人的能力而改變整個家族的局面。不要把希望寄託在任何一個人身上!”柳千秋受夠了,強硬道。
這是她頭一次對楚冰冰說這樣嚴厲的話,後者被她這樣的爆發給驚住,悻悻的坐回到自己原來的位置。
“同爲階下囚,有什麼了不起的?”楚冰冰摸著自己的肚子,自言自語,憤憤然,事後,她心中又騰起一片希望。
她已經暗中聯絡了出嫁,希望楚父能在上朝之時替自己講講情,這樣她就可以用楚家庶女的身份從監牢獄裏麵出來,到時候她就跟秦家再無瓜葛。
饒是一想,心中頓時又升騰起了希望,先前的不快一掃而光,楚冰冰彷彿已經預見了未來的出路,眉眼俱是得意。
…
朝堂。
宋元真看著手中的公文,臉上不辨喜怒,隻眼中一閃而過的躁鬱顯示了他此刻的心情。
那奏摺已經拿在他手裏半刻鐘之久,可是他始終沒有要放下的意思。
在場眾人都紛紛猜測那本奏摺裡的東西,一時之間朝堂之上,人心惶惶。
楚父握著御阪站在大臣之首,兩鬢斑白,原本應該慷慨陳詞的他此刻卻陷入了一片寂靜無聲,半月來的折騰,已經讓這個不再年輕的大臣徹底弓了身子,整個人也顯出一種極為謙卑的姿態。
同殿稱臣,他們何曾見過楚父這副德行,眾人鄙視幸災樂禍也有,可最終卻只匯成了一聲長嘆。
君王喜怒無常,楚大人能撐到這個份兒上,已經實屬不易。
良久,宋元真終於將手中的奏摺撇在一片,那雙黑不見底的眼睛似笑非笑的往下看了一眼,突然道:“諸位愛卿,你們可知道我手裏拿的奏摺究竟是什麼嗎?”
大殿之上驟然炸開一片喧囂,喧囂之後,又陷入詭異的沉靜,宋元真把這一切盡收眼底,臉上的笑意加深,隨後,他把那奏摺扔到了地上。
“西山國派軍二十萬人馬集結,意圖勾結東山國奸細剿滅南山國諸位…”
此話一出口,滿堂寂靜。楚父緩緩撿起地上的摺子,只草草看了一眼,臉色黑的便不像話,緊接著,他們講這摺子在大臣之間互相流傳起來,所有人見過之後,無不是臉色蒼白。
“如今我南山國腹背受敵,有哪位愛卿願意站出來,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