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海外爛片有人捧,國產爛片比不
大家擔心《讓子彈飛》會不會下架的時候,同時也發現《讓子彈飛》的劇情十分巧妙。
看著沒問題,但處處是問題,看著有問題,但確實沒問題。
又過了兩個月,江聞的《讓子彈飛》終於是拍攝結束了,順利殺青。
電影成功進入後期狀態,等後期做好,就等著過稽覈上線了。
這個時候,好萊塢那邊的動作也是沒有停過,一直陸陸續續有各種大片打入國內院線市場,並且都成功在國內圈走不少錢。
甚至,到目前為止,已經不止是好萊塢的電影正在往國內院線瘋狂輸送,而是很多不是好萊塢出來的海外電影,也在往國內院線市場瘋狂輸送。
不是出自好萊塢的電影,說實話,質量上就有些說不定。
之前小火了一次末日電影的熱潮的時候,國內院線市場就有資本瘋狂引進海外電影到院線上去撈錢。
其中真有兩三部電影,不知道是從哪個國家引進來的,劇情一塌糊塗,難看至極,整個電影砍下來,不知所云!
但就是這樣的電影,居然也在院線上創造出不菲的票房!
真是神了奇了,就這樣的爛片,居然也可以獲得過億的票房?
真當國內院線市場是隨便撈錢的地方?
更可氣的是,這些海外爛片電影上映幾天後,口碑開始崩塌。
然而這個時候,網上卻出現了一些所謂的影評人,他們突然就冒出來,對這些海外爛片一頓誇。
這些影評人一出來,主要就是圍繞一個話題進行“你們真的看懂《xxx》了嗎?”
點開他們的文章,內容是又臭又長,簡而言之就是一句話概括:通篇的狡辯和忽悠。
這些影評人在文章的內容裡,對某某備受爭議的海外爛片進行好一番辯解,通篇說著這個電影有多好,說這個電影有多少隱喻,但是吧,又沒有說透,就有些顧左右而言他的嫌疑。
整個文章就是向觀眾表露一個“你看不懂《xxxx》”的意思,活脫脫一個為爛片洗白的文章。
然而更神奇的是,觀眾看到這樣的文章之後,居然沒有反駁這些問題文章,反而是有追捧這些文章的趨勢。
他們居然信了文章裡的瞎扯淡,甚至逢人就說“你覺得《xxxx》不好看,那是因為你還看不懂《xxxx》”。
好傢伙,就因為人家一篇扯淡的文章,竟然就真的有觀眾信了鬼話,反而去幫著電影宣傳。
難道是因為電影是外國的,所以自己如果“看懂”了的話,那就與衆不同,然後會有優越感?
為什麼國人觀眾會對外國電影這麼包容,而對自己國家的電影就不能包容?
之前江聞的《龍門飛甲》被黑子拉下水,飽受爭議的時候,可不見到這些大方的觀眾露面幫忙撐腰,反倒是插刀的人有很多。
在觀眾的眼裏,國產電影和進口電影的待遇差別竟然那麼大?
那些個海外爛片被什麼影評人一頓亂誇之後,進入電影院的觀眾看完電影后,還真是有那麼一部分人都不敢說出自己的評價。
他們明明看得非常無聊,但卻是猶猶豫豫說不出個不好看,生怕的確是自己沒看懂電影似的,都不敢說一句不好看的話。
這個現象,大概是因為國內的院線市場處於剛開始起來的階段,觀眾們接觸到的電影不多,因為閱歷不多,所以才顯得卑微?
因為閱歷不多,所以不敢貿然對海外大片不敬?
怕說了海外大片不好看之後,被人嘲笑是土包子,看不懂人家的大片?
總之這是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
一部電影,對於本身就是去電影院看個精彩的觀眾來說,好看就是好看,不好看就是不好看。
什麼看不懂的電影,那也不怪觀眾看不懂,畢竟大部分觀眾都不是專業的影評人。
一場電影兩個小時,一張電影票就是二三十塊最少。
花了二三十塊錢走進電影院,是進去做觀看理解的?
再說了,也沒這個時間去理解。
總而言之,就目前來說,國內這個院線市場,還真是海外電影瘋狂撈錢的地方。
還沒進來撈錢的,真得抓住時間了,免得要錯過這個計劃。
觀眾的閱歷也真的是,對院線是可以產生出巨大影響。
如果觀眾的閱歷起來了,那麼爛片就是爛片,該罵就是罵,不會有觀眾去相信什麼專業影評人的胡扯。
反正電影好看就是好看,就算內容有很多啥啥的內涵,那是文藝片,那是劇情片,就不要打著商業片的旗號來騙觀眾掏腰包。
好好掏錢看個電影,居然還要被別人嘲笑看不懂?
這是什麼世道?這是什麼道理?
這也證明了,目前的炎國院線市場還在成長當中,觀眾都還沒有觀影選擇的領悟,處於是懵懂的階段,不知道選擇電影,也容易被資本牽著走。
只要是資本打個宣傳廣告,便會有很多觀眾相信這部電影,於是買票走入電影院。
在觀眾包容海外電影的時候,國產電影卻是經常享受到辱罵嘲諷的待遇。
當圈裏的人看到這樣的場景,更加為國產電影而感到失望,感到無比痛心,
但是沒辦法,他們也只能這麼眼睜睜看著,看著自己國內的觀眾竟然便如此卑微
竟然在看一部海外電影還要表現得如此追捧。
他們無奈的是,國產電影的產量實在太低了,並且極度缺乏創新,缺乏內容。
這些時間裏上映的國產電影,很多電影的劇情和內容更加沒法看,更加爛……
說起來,海外電影雖然有爛片,但也實在是比國產爛片更要好看那麼一點……
至少在特效這一塊,海外爛片會做的非常好,非常願意投資。
但是國產電影裡,劇情爛,演員演技爛,特效的地方更是不願意花錢,各方面還是非常敷衍的狀態……
這大概是因為,國內院線市場成長的速度很快,但國產電影的成長速度卻非常緩慢。
國內的新導演不多,所以在內容輸出這一塊上,缺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