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慷慨陳詞,字字如刀!
楊漣知道,這些年來,這個年輕的皇帝把大明的大多數政務都交給了自己和魏忠賢處理。
也許在世人眼裏,魏忠賢才是那個把皇帝當做傀儡的竊國者。
可事實是,“九千歲”的閹黨勢力僅僅盤踞在京城和大明北方的幾個困頓的省份。
而真正富庶的江南水鄉,則是他們東林黨的勢力範圍,或者說他們的老巢,大本營。
替他和東林黨揹負千古罵名的魏忠賢雖然以一個殘缺之軀做到了人臣之極,可這些年他所得到的好處離自己還是差的遠!
而作為大明實際掌權者之一,楊漣給天啟帝的奏摺中最多的用語,則是四海昇平,國強民富……
他本以為這個被自己擠壓的只能在黃工深圩裡擺弄他木頭玩具的大明天子,會成為自己弄權的一個工具,可從朱由校的眼睛裏,楊漣彷彿看到了一種無奈,一種失望……
看樣子,自己還是小看了這個小皇帝。
只是這樣的對峙沒有多久,朱由校又恢復到他平時的親和。
“魏廣,你說我大明現在存在的諸多問題,可否具體說明?”
想不到自己如此不留餘地地指出問題,居然沒有受到天啟帝的不滿,甚至從這個看樣子比自己長不了多少大明天子眼中,看到了一絲求助……
不知怎的,看到天啟帝這樣的眼神,魏廣的心絃彷彿被狠狠揪了一下。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大明的皇帝,還真沒有幾個真正的昏君。
有的,只是歷代自掘墳墓之後積累起來的深深地無奈和絕望。
“回陛下,其實學生今天只想說說咱們大明的科舉制度!只是在這之前,請陛下免學生死罪!”
“準!”
得到天啟帝這個應允之後,魏廣終於放開了。
“從制度來說,我大明的科舉制度完備了三級考試製度,建立了完善的三級學校制,並根據地域的差異,實行了南北卷制度,平衡了地區差距。”
朱由校點了點頭,“魏廣,你說的這些,朕覺得應該不算是問題而應該是優點纔對!”
“陛下說的是,可以說單論制度,我大明的科舉制度比以前任何一個朝代都要完善,可是學生今天想說的,則是他的另一個方面,也是他的弊端!”
科舉制度的弊端?
眾人尤其是再一次被魏廣不經意奪去了風頭的楊光,也跟著魏廣的思路也一直在同步思考。
可說到科舉制度的弊端,整個文華殿的人即使想破了頭,也沒有任何的思緒。
科舉制度,有弊端麼?
可看著魏廣篤定的神情,眾人一下子好奇起來。
只有魏忠賢深深看了魏廣一眼,內心不由升起一絲不好的感覺。
他知道,這個外在看起來溫文如玉,可是內心卻有著自己堅定立場的星辰少年,終究還是說出了彼時把酒話家國中的那個話題。
而這個問題一旦說出,肯定會開罪以楊漣為代表的東林黨這幫從科舉制度分到紅利的迂腐文臣,甚至到時候連皇上能不能站在他那邊,都是一個問題。
可是魏忠賢知道魏廣的性情,他是一個真正敢作敢為的大丈夫。
如果他真的說出來的話,不論引發出什麼樣的變故,自己這個做父親的定會為他擺平!
“弊端?”
隨著這幾年朱由檢對於殿試的興趣越來越淡,他有時候也在深思這個問題是出自他個人,還是這個制度本身出現了問題。
如果說是出自科舉制度的問題,可這個從漢唐一直延續到大明的選拔人才的制度,為什麼能被那麼多王朝沿用?
可如果是他的問題,那為什麼會出現大多數貢元打著談論軍事、農業的幌子,大讚特贊魏忠賢和楊漣兩個權臣呢?
所以當魏廣說科舉制度有問題的時候,朱由校一下子來了興致。
可以說魏廣提出的這個疑點,是他想找人探討卻找不到一個談話物件、一直深埋在心裏的一個疑惑。
“魏廣,你有什麼想法,大膽的說出來,不論你說什麼,朕都赦你無罪!”
當魏廣聽到這句話,看到天子堅定的眼神的時候,他心中升騰起一股無名的底氣。
因為他從大明天子的眼中,看到了他振興華夏的渴望。
“陛下,學生以為,科舉制度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
說這句話的時候魏廣心中補了一句,即使他來的那個新時代的高考,也是沿用了很多科舉制度裡面的優點。
如果這個制度本身有問題的話,他不會沿用至今。
“而問題出在八股文上面!”
“可以說八股文體發展到了現在,已經嚴重的束縛了我大明學子的思想,把他們的時間精力全部轉移到如對仗工整的文體,死讀書,讀死書……”
“忘了文體本質上只是表達我們思想的工具,而不是最終的目的這個十分簡單的道理。”
“其文略訪宋經意,然代古人語氣為,體用排偶,是為八股……被如此條條框框禁錮了的大明學子,就連最精銳的殿試貢元,也只是寫出了讓陛下不滿的有肉無骨的文章來……”
“可是陛下,這並不是他們的過錯,而是對於長期聯絡八股文的人來說,他們在會試殿試甚至入仕之前,就已經學會了逢迎揣摩上意,對自己安分守己,不亂髮表不同見解……”
譁——
魏廣這句話彷彿颶風驚濤一樣將整個文華殿的人震驚的瞠目結舌,好像看瘋子一樣紛紛看向了這個不知天高地厚,彷彿半隻腳已經踏進了棺材的少年。
楊漣嘴角顫抖了幾下,最後嘴角上揚,露出一個詭異至極的冷笑。
要知道,在場的人除了少數,哪一個不是從科舉考試上來的。
而且他魏廣能站在這裏,不也是得益於這樣的制度嗎?
而作為大明入仕唯一的入仕途徑,如果科舉制度都有問題,那麼歷屆從科舉制度出來的為官者,不都有問題?
可以說魏廣的這句後無異動搖了整個大明的管理框架。
這次不用楊漣提醒,在場的每個人都已經想好了接下來如何彈劾駁斥魏廣的臺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