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分兵之計
根據他的前世記憶,這徐勝乃是東吳的護衛將軍。
此人武藝平平,遠不如淩統、甘寧等人。
守寨能力也是碌碌無奇。
如若率一支勁旅突襲,敵軍必敗亡!
一旁的李治,彷彿看透了劉封的心思,於是緩緩的走到了營帳中央,抱拳道:“公子!末將願率領一支精兵突襲敵軍營寨,必定生擒徐勝獻於賬下。”
可是劉封卻揮手製止,堅定道:“不!敵軍聲勢浩大,容不得半點差錯,所以此次由我領兵出戰。”
李治見狀,也是不由得感嘆,這劉封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
若以前能如今日這樣作為,恐怕五虎大將必定有其一席之地。
為此,所有的將領齊聚一堂,各抒己見,對於善戰、好戰的武將。
他們的戰略目標很明確,那就是發起集團衝殺,用兵刃決定勝負。
而謀略者則是考慮如何用最少的兵力、最小的傷亡來換取最大的勝利。
馬季苦思冥想,細細斟酌,為劉封想出了兩條妙計。
第一條則是後發制人,把軍隊的糧草大營暴露出來,吸引吳軍來襲。
從而八千士卒兵分兩路,一路進攻南郡直取吳軍後方根基,另一路直奔吳軍中軍大營,只要一路成功,那麼荊州之威必定可解。
另一個策略則是火燒連營之計,待到雙方攻伐疲憊之時,派遣騎兵攜帶火箭直奔吳軍大營。
如今正值酷暑,一顆火苗就能引起熊熊大火,如此一來,吳軍必敗無疑。
聞言,劉封若有所思的問道:“敢問先生,兩條妙計哪個勝率更大一些?”
劉封作為三軍統帥,要為士兵負責,馬季的這兩個策略雖說完美。
可是代價頗大,以第一條策略來看,如果把所有的糧草集中讓敵軍偷襲。
萬一有所不測,百萬擔糧草將毀於一旦,那麼這場戰爭就意味著不戰自敗。
分兵之計,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大忌,以少勝多的戰績雖有,只不過是少數罷了。
如今在正面戰場上,吳軍是自己的三倍左右,武將、武器、輜重方面優勢更是十分明顯。
這個時候,應該集中力量作戰,而不是分兵兩路作戰,再則吳軍的後方南郡也不是無人之地。
那裏更有東吳虎威將軍周泰,率領五千精銳駐防。
周泰智勇皆備,慣於打硬仗、惡仗,三年前,他在極其不利的情況下,差點擒殺曹操。
有此人在,想要短時間內拿下南郡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況且,呂蒙此人平生詭計多端,十分謹慎,輕易不會出兵。
第二條策略也是險計,雙方陣營距離一百里,其中都是平原地區,騎兵部隊就是活靶子。
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都是最為顯露的打擊目標,恐怕他們還沒有到達敵營,就被聚殲了。
上庸城的這八千人馬是劉封的全部家當,幾經征戰才積累了這麼點的家底。
“公子,我認為分兵之計方位上策。”馬季肯定的說道。
在他看來,沒有一場戰爭從頭到尾是贏得那麼順利的,雙方都在戰爭中此消彼長,各領風騷。
呂蒙雖然謹慎,擅長謀略,可是吳軍南下作戰有個最大的弊端,那就是糧草供應不足。
自從東吳建軍以來,每當征戰之時,糧草必定是最大的難題。
東吳雖然地盤廣闊,佔領著大部分的北方地區,可是並沒有富饒之地。
糧食產量也不是很多,再加上戰亂頻繁,百姓大多落荒而逃,地裏的莊稼無人打理,因此,糧食儲備並不多。
所以,呂蒙必選選擇速戰速決,一旦僵持不下,糧草用盡,定會班師回國。
劉封和馬季對視一眼,已經分析了大概,當機立斷道:“眼下也沒有什麼好的計策,那就依先生之見吧!”
劉封不禁回想起官渡之戰,曹軍以少勝多大敗袁紹足見其用兵之道,袁紹祖上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
其手下的猛將和軍師更是數不勝數,其先鋒大將鞠義,驍顏良、猛文丑、勇高覽、武張郃。
更有田豐、許攸等智謀之士輔佐,可是袁紹還是大敗而歸。
究其原因還是統帥不才,當時曹操手下的謀士荀彧指出十生十敗論。
袁紹有十敗,曹操有十勝,袁紹喜歡凡夫禮儀,曹操喜歡自然天成,此為道勝。
袁紹以逆動,曹操愛順勢,此為異勝,袁紹以寬記,曹操以蒙究,此為至勝。
袁紹外寬內忌,任人唯親 ,曹操外簡內明,任人唯才,此為度勝。
……
劉封對抗董卓、公孫瓚、孔融等人的時候可謂信心百倍,可是在面對呂蒙這個勁敵,就顯得力不從心了。
因為呂蒙實在是不簡單,二十歲時,就舉孝廉為郎,授洛陽北部尉。
後任騎都尉,參與鎮壓黃巾軍,大敗張角。
不久之後,董卓篡位,孫堅舉義軍聯合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之時,呂蒙被任虎威中郎將。
之後,跟隨大都督周瑜參加赤壁之戰,於東風之策下大敗曹軍。
荊州之戰,雖然未能成功,可是呂蒙散家財起建立起了自己的勢力,在這亂世之中有了一寸立身之地,幾年之後不斷髮展壯大。
在馬季的謀劃下,將糧草大營中計程車兵全部抽調回了中軍大營
並且在糧草大營中部署了大量的硫磺與硝石和一些引火工具。
此外,劉封也集結了全部的兵馬,將部隊一分為二,一路由自己親自帶隊進攻吳軍的中軍大營。
另一路由李治帶隊進攻吳軍的後方根基--南郡城,雙方的兵馬為四千人!
吳軍中軍大營內--眾將雲集
呂蒙坐在主位上若有所思,從自己繼位東吳大都督以來,都是百戰百勝。
如今彼此之間都遭遇到了平生最為強勁的對手,這一仗,或許將決定今後三十多年北方地區的歸屬權,甚至將決定天下的歸屬。
“大都督!下一步我們該如何行動?”臺下一人看到呂蒙不發一言,於是忍不住自己的口舌問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