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夫妻和離
“父皇,您是否也認為男子三妻四妾乃常事?”江挽雲道,“兒臣卻以為,夫妻之間,最重要的是此次坦誠,心無芥蒂,兒臣雖不是什麼傾國絕色,卻不想這一生都耗在內宅爭寵之中,王爺雖心悅兒臣,卻並非一心傾付,今日有宋小姐,明日必會有王小姐張小姐,即便一次不成,難道次次不成,不成夫妻徒生嫌隙,成了夫妻又生隔閡,莫非一生都如此,豈非荒涼。兒臣不願荒涼,所以和離。”
她這一番話聽來倒新奇。是內宅女子從未說出口的,卻句句是實話。
皇上在位多年,後宮嬪妃數十位,他難道就不知道嬪妃爭寵,獨守空房落寞,只是他們都將這當成了尋常。
她願意打破尋常,這是令他讚賞的。
“不錯,也就你願意為這天下的女子鳴一句不平,朕也的確曾考慮過多妾制對女子的壓迫,便由你開始,朕要讓著天下的女子都如同男子一般,不必再為自己身為女子壓抑委屈,折損才情,便開你這個先例,天下女子若為夫君所累,皆可到戶部和離,從此婚嫁男方也不可因女子曾嫁而心生狹隘。這條法令今日朕便宣佈,讓天下女子都能得公道。”
江挽雲驚詫,皇上身為男子且為高高在上的皇上,卻願意站在女子角度為女子考慮。實在是令人欽佩。
“兒臣謝父皇,父皇不愧是明君,兒臣替天下女子謝父皇。”
如果說從前江挽雲覺得皇上是位明君,那麼今日她便切切實實的覺得皇上是為聖君。
“好了,不必拍朕的馬屁,朕已准許,你便去宣華宮找姝妃蓋上鳳印吧。”
“是。”
江挽雲屁顛兒屁顛兒的離開了朝露殿,往宣華宮去了。
宣華宮內,江挽雲行禮後便將和離書呈給了姝妃。
“這普天之下女子求和離的,你應當是頭一份。”姝妃說著,讓人去後麵去鳳璽,“皇上願意為你開先例,可見當真是寵愛你。”
“回娘娘,皇上乃明君,願意為天下女子鳴不平,兒臣幸在其中,感激皇上和娘娘的恩德。”
姝妃和氣,只笑笑罷了。
“本宮倒真是羨慕你,你還年輕,若此番未覓得一好郎君,日後終會遇到,本宮便祝你前路順遂。”
宮人取來鳳璽,姝妃取出鳳璽,緩緩的將鳳璽蓋在了和離書上。
這一刻,彷彿她之後的命運走向都就此改變了。
“謝娘娘。”
江挽雲接過和離書,將它妥善收好。
“本宮便不留你用膳了,想來你還要去戶部一趟,晚些戶部可要午休了。”
江挽雲別過姝妃,匆匆出宮,乘馬車到了戶部。
戶部平素掌民政、財政,素來是四部之中最忙的,江挽雲進戶部時,來來往往的官員都在忙碌,她拉住了一個守衛。
“和離更改戶籍應該找哪位大人?”
“你是住哪個片區的?城東還是城南?城東去那邊、城南去那邊。”守衛指著兩個房間,道。
“我住稷王府。”她來這麼久,就不知道自己住在城東還是城西。
守衛打量了她兩眼,還以為她說稷王府的丫鬟。
“不是問你在何處務工,是問你家住何處,同你夫君戶籍登記在何處。”
“登記在稷王府,我夫君便是稷王。”
現在應該說是前夫了。
守衛一愣。
“屬下見過王妃。”
“不用行禮,你告訴我去何處更改戶籍就可以了。”
守衛哪敢讓她自己去找,帶著她直接去了掌管皇室籍貫的主辦公處。
此處乃是戶部尚書,戶部侍郎公務之處,平常鮮少有人打擾,今日左右侍郎都不在,只有尚書宋邱海在看公文。
“宋大人,稷王妃前來更改戶籍。”
宋邱海抬頭,看到江挽雲,有些詫異,揮揮手讓守衛先下去,起身朝江挽雲拱手行禮。
“宋大人。”江挽雲也匆匆行禮,“這是我同稷王的和離書,請大人過目。”
宋邱海展開,並未細看內容,這也不是他所關心的,只看到上面稷王的私印,姝妃的鳳印都在,便知和離已成定局。
他有些詫異和不解的看向稷王妃,心中揣測。
莫不是爲着卿音入王府一事,這稷王妃是個不能容人的,便挑起了和離一事。
如此也好,他的音兒入王府便能成正室。
“既如此,本官就將王妃的戶籍調出,解除您與王爺的夫妻關係,將您的戶籍調回江府。”
“不必調回江府,將我的戶籍獨自安置便可,另我母親弟弟若可調出,一併同我調在一起,便安置在城東,不日我便會般至城東。”
宋邱海按她說的將她的戶籍獨自安置,心中雖不解卻也沒有多問。
“既如此,還請王妃將和離書留下,本官以做存檔,自此之後王妃便是自由身,同稷王府沒有任何關係了。”
“謝過大人。”
江挽雲轉身離開,看著她離開的背影,宋邱海不由得多了幾分敬佩。
世間如她這般的女子可不多。
和離完,江挽雲將東西收拾妥當,裝了一馬車,一股腦的搬到了御寶閣。
下午去沈府替沈芳菲做復健時,此時已傳的沸沸揚揚,連久居深閨的沈芳菲都知曉了此事。
“妹妹,你當真同稷王和離了。”沈芳菲擔心她,握住她的手,寬慰道,“現下京中已傳的的沸沸揚揚,於你的名聲有損,幸而皇上體恤,頒佈了新旨,女子和離不得妄議,也算是平息了此事。”
算起來,她也是和離的,父親將她從東宮接出來的第二日,便進宮請旨同太子和離,皇上體恤,只將姻親作廢,不算和離,也算是給她保留了體面。
“姐姐,咱們做女子的可不能自怨自艾,誰說女子只能屈就於男子內宅,咱們就不能有自己的事業自己的追求了嗎,和離沒什麼要緊的,被人議論也沒什麼要緊的,要緊的是咱們自己不能看輕了自己,要過的更恣意暢快纔是,切莫被所謂世俗牽絆了,蹉跎了歲月便悔之晚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