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月氏異動!
秦正華突然想起了這件事。
這次的科舉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百工匠戶,亦或是官府小吏,一視同仁都能參加。
因此這些人若是胸懷抱負,搞不好也參加了這次的科舉。
雖然意識到了這件事,但是參加與否,還是要等到明日去看結果才能直達的。
閱卷的時候沒有想那麼多,閒雜無論是否參加,名單已經定下來了,無法更改。
“對了,最近西面的大月氏有些不太平。”霍去病轉移了話題。
“月氏?”秦正華的思緒被霍去病從科舉的事情裡面拽了回來。
“沒錯,月氏這段時間在幾座邊城周邊隱約有些異動,只是知道他們的意圖如何。”霍去病說起了戰事,顯得興奮起來。
衛青皺眉說道:“月氏和羌人一向跟我們大秦平安無事,怎麼現在突然有了動靜。”
“平安無事也只是暫時的,先前月氏被匈奴人,打的幾乎沒辦法在河西走廊那一帶生存了!
如今我們將摩邪單于這一支部落打服了之後,他們的日子好過了不少。”霍去病說道。
“然後就開始對我們動些歪心思了?”
秦正華看向霍去病:“你覺得他們是否有嘗試進攻我們的心思。”
“他們倒是沒這個膽子,只是趁機在邊城的幾個郡縣襲擾,並且打一打摩邪單于的地盤,這些是難免的。”
霍去病確定地說道。
雖然摩邪單于是匈奴,但是現在既然臣服於大秦,那就應該想辦法為他們解決這件事。
否則大秦這個主人豈不是顯得很沒有誠意。
“目前國庫中儲備的糧草數量不算多!
好在各地現在都推廣起來了玻璃大棚當地的糧食能夠補充供應一些。”
衛青看出了秦正華的心思:
“只是月氏在草原上的地盤很大,我們若是跟他們開戰,只怕是要打上一陣子了。”
“我現在更擔心的是,我們若是跟月氏打起來了,羌人是如何打算的。”
秦正華揉了揉太陽穴,說道:
“羌人雖然始終跟我們大秦相安無事,甚至還多有貿易往來,但是唇亡齒寒的道理他們還是懂的!
我們若是拿下了月氏,接下來就會對他們動手。”
“月氏跟羌人的地盤加起來那麼大,沒有人會不心動吧。”霍去病嘀咕著。
雖然大秦暫時停止了擴張的腳步,但是秦正華很熟悉大秦周邊的地圖。
匈奴、月氏跟羌人,這三股勢力將大秦整個限制在了中原地區。
若是想要想西繼續擴張,這些人都是需要處理的。
“至少我是心動的。”
秦正華說道:
“而且月氏現在掌握著從大秦前往西域的通道!
我們現在跟西域諸國沒什麼交情,可之後想要把東西賣到羅馬帝國去,這條路是必須打通的。”
“主公,聽你說了很多次羅馬帝國,那到底是個什麼地方?”霍去病十分好奇。
“是個十分強大的帝國,只是軍隊戰鬥力如何,我也不知道。”
秦正華很清楚霍去病好奇什麼。
“因為他們周圍的小國都不是他們的對手,而且羅馬帝國擴張的腳步也一直沒有停止!
雖然他們不太可能跟我們產生什麼關係,但他們國中的資源還有財富,我很感興趣。”秦正華說完軍事之後就說起了貿易的事情。
“這麼說,我們或許需要趁此機會給月氏一個下馬威?”衛青問道。
“暫時只是下馬威,之後遲早是要將月氏變成我大秦國土的。”秦正華十分自信地說道。
霍去病對此十分感興趣,於是說道:“那我帶兵去一次邊關?”
“我目前是這麼打算的,只不過你這次過去之後要收著點打。
糧草不是很多,儘量不要深入腹地長途奔襲了。”秦正華提醒道。
“這我知道的。”霍去病嘿嘿一笑,只要有仗打,別的都好說。
……
科舉閱卷的事情暫時告一段落,秦正華第二天來到閱卷之處的時候,看到扶蘇正在複覈考中的卷子。
“已經開始拆名字了?”秦正華進來之後問道。
“沒錯,昨晚我再次翻看了試卷,確定沒什麼問題之後,今日就拆名了。”
扶蘇說道:
“現在正是春耕時節,朝中十分缺人,儘快將人定下來,他們也好儘快走馬上任。”
秦正華點了點頭,也過去幫忙拆名,順便看了看這次考中的人裡面是否有什麼熟人。
此時若是按照歷史的正常發展,正是秦末的時候,雖然始皇帝活了下來,胡亥也早就被賜死,並未登基。
但是活躍在那個時代的人,現在可都還在。
“這幾份卷子是我覺得答得最好的,只是還要交給父皇看過,讓他定下前幾名的排名。”
扶蘇說完之後開始擔憂進宮找始皇帝的事。
其實始皇帝對科舉之事雖然並不反對,甚至也在最初表示了一定程度的支援,只是他始終不是很關心這件事。
“陛下這邊,估計不會認真看,但是我們還是要為第一屆科舉選出最優的狀元榜眼探花。”秦正華說道。
有關科舉前三名的稱呼,魏徵他們商議之後還是沿用了後世最常見的叫法。
而這三位的選擇,在頭次科舉之中是非常重要的。
“我豈能不知道,只是我擔心父皇完全憑藉自己的好惡來選擇,我覺得很好的卷子,在父皇那裏則未必。”扶蘇嘆了口氣。
兩人在政見方面可以說是南轅北轍,因此他有這樣的擔憂也不奇怪。
“沒事,到時候我與公羊先生跟你一起去,讓陛下當場給個評判!
公羊先生可不會給陛下面子,而陛下也不敢跟他老人家置氣。”秦正華說道。
雖然這麼做有些不太厚道,但是想要在一定程度上剋制始皇帝,就只能採用這種無奈之下的辦法了。
“現在看來只能如此了。”
扶蘇心中不想將公羊先生,捲入自己跟始皇帝之間的政見紛爭當中,可秦正華所說的很有道理。
第一次科舉,一定要讓全天下的文人都心悅誠服才行。
這件事情上面不容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