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為什麼不去問個明白
就是神經粗條羅鶴軒也覺得不妥,在去大長公主府的路上,羅鶴軒低聲對胡又晴說道:“你怎麼也不勸著點?”
胡又晴說:“要你在這做聰明人?我要是能勸早就勸住了!”
這六娘啊,平時看著好說話,心裏有自己的主意,對於認定的事情那是分毫不讓。
可誰知道走到半路上,林六娘卻停住了。
胡又晴忙問:“怎麼了?”
林六娘以手捂臉,聲音聽上去有些疲憊:“我們回去吧。”
胡又晴不明白,她抬頭看了看不遠處巍峨的公主府,“這都快到了,為什麼不進去問個明白?”
林六娘說:“沒有必要了。”
胡又晴搞不懂她的意思,但也知道這些時日六孃的處境艱難,獨自一個人承受了很大壓力。
於是胡又晴也不敢多問,“那我們回去?”
林六娘點了點頭。
羅鶴軒這個心大的,自然高興林六娘放棄了去見大長公主,在他看來大長公主喜怒無常,這京城裏也沒什麼好名聲,林六娘想去見大長公主,自然是爲了京城裏那些流言。
可是林六娘無權無勢的,對上大長公主又怎麼能討得了好?
而胡又晴同爲女子,看著性格直爽,實則心思細膩,對於林六娘放棄去大長公主府找周鶴川,心中的擔憂並沒有少,反而更多了。
事實證明,胡又晴的擔憂並沒有錯,這兩天林六娘看上去和往常一樣,但是她越來越少說話,胡又晴也有些膽戰心驚的,怕她只是表面上平靜。
這天胡又晴終於忍不住說:“六娘,你要是實在難受就說出來,哭出來,發泄出來也好——你這樣我實在看著難過。”
這兩天,林六娘仍然沒有放棄幫周鶴川上訴,而來自休寧縣的請願書也加急送到了林六娘手中。
說起來休寧縣的曹縣令也算是個妙人,本來胡又晴對於林六娘寫信回去請曹縣令幫忙這件事,還覺得多少有些不靠譜。
那曹縣令是個尸位素餐,向來不幹正事的,怎麼會幫林六娘?
如今見了這張籤滿了名字,按滿了手印的請願書,胡又晴忍不住嘆道:“這曹縣令不會是連三歲小兒,耄耋老人都拉過來按了手印吧?”
胡又晴說:“算算日子,這東西能到你手裏也算是快的了,也不知道路上跑死了幾匹馬,曹縣令肯如此費力,真是叫我大吃一驚。”
林六娘展了展信件,平靜說:“鶴川到底也是從休寧縣出來的,曹縣令這個人眼皮子淺,也不知道此事利害關係,他當然希望鶴川能夠平安無事,這樣日後他的政績上也能有東西寫。”
胡又晴點點頭:“你說的也是。那這東西要我去幫你交給大理寺嗎?還是說你要……”
想到這種可能,胡又晴滿心擔憂:“你身上的傷還沒好,若是再敲鳴冤鼓,這次可沒有大長公主,十鞭子只怕你受不住。”
林六娘搖了搖頭:“上次我已經敲打鳴冤鼓,這東西敲多了也沒用,我本來目的只是想引得更多人關注這件事,既然已經達成,沒有必要再做一次。”
林六娘說:“再說了,鶴川已經被大長公主帶走,我想他應該是沒什麼事了。”
胡又晴問:“為什麼?難不成……”
想起周鶴川清朗出塵如仙人一般的模樣,胡又晴實在是難以把他和賣身求榮這件事聯絡起來。
太可怕了!胡又晴趕緊把這個可怕的念頭從腦子裏搖出去。
林六娘說:“我是不信京城中那些流言的,不過我想,大長公主既然把他帶走,必定是不會要他性命,否則以大長公主的權勢,何須如此多此一舉?”
胡又晴點頭:“那倒也是,上次參了大長公主一本的文御史被下獄,聽說已經畏罪自殺……若是大長公主真想對你夫君做什麼,大可藉着這件事,神不知鬼不覺的就殺了你夫。”
林六娘說:“所以我這兩天仔細想,大約是大長公主要鶴川為她辦什麼事情。”
胡又晴說:“那……那封信呢?他若不是貪圖富貴,那封信又怎麼說?”
林六娘說:“我叫羅堂兄去打探過了,那送信的人是大理寺出來的,不是公主府的人,約莫是鶴川在牢獄時,寫了這封信給我,他是怕連累我……”
“之前我去大理寺見他的時候,他就有這個念頭,沒想到真寫了。”
林六娘笑了一下,然而胡又晴看著總覺得有些滲人。
定睛一看,六娘還是那副乖巧溫柔的模樣,但胡又晴感到背後有些冷意。
胡又晴不由得默默在心中,為周鶴川點蠟,看來六娘夫君要自求多福了。
換位思考,若她是六娘,她也要生氣,她為他四處奔走,甚至不惜受了鞭刑,難道他以為,她就會拋下他,大難臨頭獨自飛嗎?
不過作為六孃的朋友,其實胡又晴還是希望她能夠以自己的安危為重,不要真的爲了她夫君把自己賠進去。
就是以六孃的品性,絕對不可能做出這樣的事情就是了。
胡又晴說:“那照你這麼說,大長公主要你家夫君為她辦事,你家夫君這次就沒事了,我瞧著你怎麼還沒放下心呢?”
林六娘雙手絞在一起:“我只怕大長公主要他做的事情違揹他的本性,他的道義,他會惹怒大長公主……”
林六娘嘆了口氣:“還有三天就是殿試了。”
想到這裏,胡又晴也默然,會試和殿試都是三年一考,錯過了今年就又要再等三年。
林六娘陪著周鶴川千里迢迢進京趕考,卻曾不想捲到這樣的事情裡。
胡又晴安慰道:“一切都有天命,你夫君才華卓絕,就算錯過這一次,下一次也一定能有個好成績。最重要的是他這次能安然無恙,最好不要影響之後的考試。”
就怕這次周鶴川落得個什麼罪名,再也與科舉無緣。
這也是林六娘擔心的。
之前胡又晴和林六娘無意提了一嘴,文御史在牢獄中畏罪自殺的事情。
其實這件事情胡又晴也是在京城街頭中聽來的,但是沒有想到第二天就掀起了一場不大也不小的風波。
有人藉着文御史畏罪自殺,還有大長公主把周鶴川從大理寺帶走的事情,當朝參了大長公主一本。
這人是戶科的都給事中叢海,是個楞頭青,但是他敢當朝彈劾大長公主,來頭可不小。
他的父親是大學士兼任工部尚書,人稱一句“叢閣老”,姑姑是已經薨逝的皇后,按理說和皇家的關係匪淺,不過他今天能當朝彈劾大長公主,連他的父親也吃了一驚。
叢海是個實打實的實心眼,他文章寫的不錯,只可惜不通人情世故,不會看時局,被人利用了。
有人跟他說了些話,他便氣血上涌,義憤填膺,要為無辜枉死的文御史討一份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