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爱青果
去書架

第104章 招張昭

    彭城國有下有八縣,張昭居於彭城縣。

    漢末時期有個非常奇特的地方,那就是“名士”效應。

    要成為一個名士首先自身品德要高,要有文化,出身也要不錯。

    最最重要的一點,其實是影響力。

    在文化圈兒有一定的影響力。

    通俗來講,就是要有大名聲。

    名聲怎麼來的呢?

    多半是要靠“捧”。

    自身要有一定的“逼格”,交往的人要出衆,然後再留下一二雅事傳揚出去,基本上便可以歸於名士中的一員了。

    如果將當代名士分個階層,張昭大約出於頂層的位置了。

    很奇怪的是,張昭並沒有透過互相吹捧,奔走求名的方式來提升自己的名聲,相反,張昭耕讀居家,並不多於外人聯絡。

    當代可與張昭名聲比肩的也就是張紘、王朗、趙昱、孔融、邊讓、華歆等人,可能比老一代名士荀爽、陳寔等人稍有不足,但當代名士之中,算是翹楚。

    這樣的人對於諸侯來說有什麼用呢?!

    不說其智計、行政能力,只說這個“名士效應”,就足以讓諸侯做夢都要笑醒了。

    這麼大名聲的人都來我麾下了,我這個諸侯得多合格?!你們那些名聲不如他的人,還不趕緊來投奔?!

    而且,名士一般都是有真本事的人。

    “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孫策託孤的重臣,內政能力還用懷疑嘛?!

    張昭出身張氏,是彭城大姓。

    不同於其他世家子弟的張狂或者清高,張昭獨居在城外的泗水河畔,躬耕讀書,不問世事。

    當然,這也是這個時代好多名士都會做的。

    有些是真心,有些就是沽名釣譽的假隱士了。

    有趙昱的陪同,劉備很順利的找到了張昭家。

    茅廬兩間,竹籬一排。

    劉備上前敲門呼喚,裡面杳然無聲。

    趙昱與張昭乃是好友,因此推門進入院裏,呼喚了幾聲,也不見有人答應。

    “使君,子布應該是外出了。”

    趙昱道。

    劉備點頭道:

    “無妨,我在此等上一等便罷了。”

    趙昱一笑,便於劉備等在外面。

    二人這一等就是半日。

    天色將晚之時,有一個頭戴蓑帽,手提魚簍的漁夫施施然行來。

    趙昱遠遠看見,笑道:

    “張子布好有閒情逸致!某等你半天了!”

    那漁夫一驚,連忙將魚簍和蓑帽交於身旁小童,緊走兩步,拱手道:

    “原來是元達!元達不在廣陵,怎麼跑到我這裏來了?”

    張昭問罷,看了劉備一眼,眉頭漸漸皺起。

    趙昱道:

    “某這便要回廣陵去了,只因有人想要見你,讓某來引薦,因此才耽擱了路程。來來來,我為你引薦一人!”

    說罷,讓出了旁邊的劉備來,剛要說話,便聽張昭道:

    “元達好不通曉道理,你自己做了官了,便要拉某也要去靡費心機去麼?!”

    趙昱搖頭苦笑:

    “瞞不過子布。來,此人是劉公諱備,正是徐州牧玄德公!”

    張子布竟然也沒有異色,只是含笑點頭,拱手施禮。

    劉備上前一步,托起張昭道:

    “劉某自從聽到君的名聲,便要來尋君,奈何徐州前一段時間戰亂不休,諸事繁雜,因此也沒敢來打擾君等。

    如今治下還算安穩,這才厚顏來請先生,還請先生出山助某一助,早日是徐州上下富庶,人民安居樂業。”

    張昭皺眉道:

    “在下不過一介粗人,只怕當不得州郡大事。”

    劉備情真意切的道:

    “先生此時不出山,視徐州百姓如何?視天下百姓如何?!”

    張昭呵呵一笑,道:

    “使君纔是徐州之主,百姓生活如何,不是使君你決定的麼?!”

    “尚需先生與趙廣陵這般人才輔佐纔是。”

    劉備拱手道。

    “哈哈!趙元達確實有經天緯地之才,某不及也。某隻有這數畝薄田,一灣河水足夠口腹之食。”

    那張昭一邊笑著,一邊推開柴扉,一路徑直往屋內行去。

    趙昱笑道:

    “劉使君與別人不同,子布你還是與使君談一談的好。”

    張昭聞言停了一停,轉身道:

    “那就請劉使君、元達進屋喝碗茶水吧。”

    劉備大喜,連忙進屋而來。

    那小童放下魚簍,淨了手,連忙煮茶。

    “使君如今有數郡之地,麾下文武齊備,怎麼還需別人置喙?”

    張昭道。

    劉備聞言,沉了一沉,道:

    “某麾下確實有不少俊才,某常思某德行並不出衆,而這些良才卻盡心輔助,每每總是指點某家錯誤,某才能下得了政令,治理州郡,說起來實在讓某慚愧。

    但所謂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某麾下有陳故陳孝遠者,常常勸某要謙虛謹慎,莫要寒了天下名士之心。

    某深以為然,因此聞過則喜,見賢思齊。

    正因如此,聽聞了先生之名,又得知趙廣陵與先生乃是好友,便冒昧登門而來了。”

    張昭聽到“陳孝遠”之名,眼中精光一閃,隨即點了點頭,道:

    “如此,敢問使君之志。”

    劉備正色道:

    “某為漢室宗親,如今天子淪落賊手,必然要扶保大漢,安定國內!”

    “使君有扶保大漢之心,實乃宏圖大志,某才幹不及,恐負使君所託。”

    張昭推脫道。

    劉備大急,眼中含淚道:

    “某家雖然愚鈍,卻也不是不可教化,先生難道要棄徐州百姓於不顧麼?!”

    說罷,眼淚一顆一顆滾落下來,像是珠簾一樣。

    趙昱在旁,禁不住道:

    “子布,玄德公不是陶使君,他繼任以來,親賢臣遠小人,除奸佞明賞罰,既有仁心仁德,又有殺伐果決,實乃良主!”

    劉備聞言,感激的向趙昱施了一禮。

    趙昱連忙回禮:

    “某有感而發,使君不必多禮。”

    轉頭又對張昭道:

    “子布,我知道你一定是想去江東投奔張紘張子綱,本來也不願擾你前途。

    但那孫家小兒縱然勇猛,也未見得有劉使君英明。

    若劉使君只遣一員小吏來傳召與你,那你大可渡江而去。

    但如今劉使君屈尊而來,以徐州政事託付,不可謂不重視賢才!

    如此,你還要猶豫什麼呢?!”

    張昭頹然一嘆,抱拳道:

    “只怕愧受使君所託。”

    劉備欣喜道:

    “有先生來,若是再治理不好徐州,那一定是我的責任!”

    張昭笑笑躬身,道:

    “如此,張子布願隨使君前去。”

    劉備大喜過望,當即便攜了張昭回郯縣而去。

    “呵,劉玄德必成一代雄主。”

    趙昱呵呵一笑,自回廣陵而去。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