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大善人
他們急忙站起來,朝著流鼻涕的孩子們跑去。
他們躺在鼻涕的孩子面前,帶著警惕的表情看著朱明遠和朱棣。
“是誰?”一個20多歲的彪形大漢警惕地問道。
朱明遠露出笑容,做了溫暖的說明。“咱們是普通人,到這裏來玩兒,不必那麼着急。”
朱明遠的話,這個健壯的男人不相信,旁邊的男人們也不相信。
在他們看來,朱明遠和朱棣的服裝很非凡,後面有隨從,一定不是有錢人。
這樣的人不會來這麼偏僻的地方玩兒的。
朱棣帶著天真無邪的笑容,噗的一聲對他們說。“別害怕,咱們沒有惡意,咱們只是真的來這裏玩。”
“好的,先忙,咱們在這裏隨便走走。”
朱明遠這樣說著,帶著朱棣向遠方走去。
離開的時候,朱明遠對朱棣說。“從魚鱗帳的位置看,這裏是德良良的田地。看,這些田地都是優質的水田,田地裏有小溪流。”
“誰這麼說的?這裏的田地這麼好,如果好好經營的話,一年四季都能留下很多糧食。”朱棣也深有感觸地說。
那些藍色的男人看到了分開的朱明遠和朱棣,終於鬆了一口氣。
“記住,以後有這樣的外國人來了,你就趕緊跑,聽了嗎?不跟他們說話,如果遇見拍花子的人,你知道誰接下來要去哪裏嗎?他們賣你們,到時候你們就再也不回來了。”
一個男人回頭,一直在威脅流鼻涕的孩子們。這些流鼻涕的孩子們嚇得他往後退。
看到自己的恐嚇有幫助,這個男人也停不下來,拿起手中的鋤頭,又開始在田裏忙碌起來。
朱明遠和朱棣不遠,在附近閒晃。他們來到了離那片田地不遠的村莊。
這個村子不大,只有二十幾戶人家。
快到吃飯時間了,村子上空飄著炊煙。
因為農家的飯不怎麼好吃,所以空氣中不怎麼有香味。
不僅沒有任何香味,還有牛糞的味道。
在農村,牛糞是好東西,冬天可以燒成柴,堆在那裏可以當肥料。
村裏的房子基本上是幾個低矮的土房,這些房子都是用黃泥蓋的。
黃泥的質量怎麼能與磚塊匹敵。所以爲了房子結實,牆壁變厚了,房子看起來有點低。
農民有幾個人用窗戶紙,所以窗戶大部分用木板,白天開,晚上蓋。
在村子裏,時常能看到放肆奔跑著的鼻涕的孩子,甚至有人連屁股都裸露著。
村裏看家的婦女看見朱明遠和朱棣後,急忙把在家門口玩耍的孩子抱在家裏,鎖上了門。
朱明遠也不覺得奇怪。結果,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也是正常的,誰也不能保證自己是好人。這些村民也一樣,他們爲了自己的利益什麼都沒有。
時間過了1分1秒,一轉眼就點了飯。
朱明遠和朱棣也吃過飯,所以這個時候不餓。
農家在田裏工作是刻不容緩的,所以吃飯的時候,基本上是不在家的女性帶著她去田裏的。
站在村子外面,一位穿著大麻衣的婦人走出村子,走向村外的田地。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看著這些朝田地裏走去的農民們,朱明遠唸叨著唐朝詩人劉居易《觀刈麥》,這首是千古流傳,甚至在日本也很有名。
《觀刈麥》並不是妄言,今天非常真實的的展現在朱明遠面前。
“明遠啊,這些人種的地是自己的,還是德良良的?”朱棣看著眼前的婦人,問道。
朱明遠說:“根據魚鱗帳,這裏的田地是德良良的,所以他們應該是德良良家的小作家。
但是,從這裏一直往東走,那個地方的鱗片裡有當地的自耕農的土地。一會兒去那邊問問吧。”
朱明遠遠望向東,指著東邊的大田地對朱棣說。
“也這麼想。咱們先往東走,看看到底是什麼情況。”朱棣這樣說著,帶著隨從者往東去朱明遠追了上去。
往東走大約有兩裡,眼前又出現了一個村子,這個村子和剛纔的村子差別不大,裡面的莊戶也那麼多。
因為是吃飯的時間,所以家裏人幾乎都在田裏,村裏沒什麼人。
朱明遠和朱棣在村子裏兜了一圈。村子裏除了一直叫的黃狗以外,還能聽到幾陣黃牛的叫聲。
有時也能看到村子裏到處轉悠的瘦公雞。
在鄉下,能在外面閒逛的只有公雞。
母雞的話,老百姓是絕對不會拿出來的。因為如果生了蛋掉到別的家裏的話,真的說不清楚。
不到很長時間,朱明遠和朱棣就在這個村子裏閒晃。
遊蕩之後,朱明遠和朱棣又向不遠的田地走去。
一天中最熱的時候來了,但是這些農民不打算回家。
在農村,男人變成家畜,女人變成男人,一半大的孩子變成大人。
朱明遠看到12、歲的孩子們在田裏揮舞著鋤頭。
朱明遠和朱棣來到了人山人海的田頭。
這地的主人是個多嘴多舌的人,這地的主人是40多歲的人,沒有像朱明遠以前遇到過的那樣警惕,反而顯得很溫和。
地裏有三個健壯的男人,不認為那是他的兒子,還有幾個半個孩子,一定是他的孫子,應該有幾個婦女了。
看到朱明遠和朱棣站在他家的田頭,這個男人放下手中的工作,來到了朱明遠和朱棣那裏。
朱明遠和朱棣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因為這個男人是“大膽”的。
“同鄉先生,這是忙碌地生活著的一種嘗試。”朱明遠指著男人後麵的田地,笑著說。
男子把頭上的草帽翻過來,說道:“是啊。農家有幾個閒人?”
“是啊。鄉下的田地怎麼樣?稅金很高啊。”朱明遠遠地不留痕跡地問。
“這地真是好收成啊。
但是,咱們不向朝廷交稅!咱們都交給吳老爺,吳老爺可是個好人,比朝廷所說的賦稅還少一半,這個圓這麼多的田地,基本上都掛在吳老爺的名下。
以前,吳先生經常讓兒子來這裏。有幾個不是兒子的朋友嗎?”
聽了這裏,朱明遠和朱棣對視了。
在農村有太多這樣的大善人了,他們本身想有不交付說的權利,所以很多人都把自己的田地放在了他們的名下,為的就是逃稅。
而這種習俗到了明朝中後期,就是巨大的弊端,清朝也筵席了,這個弊端,所以雍正皇帝才推出了火耗歸公和官紳一體,為的就是減輕這種不平等。
“是啊。
其實,家有50畝田,但是每年交給朝廷的稅金很多,現在聽你這樣說,有點心動,想掛在吳老爺的名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