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微服私訪
“殿下,朱大人來了!”太監走進書房,對坐在書桌後面的朱標說。
朱標抬起頭說:“讓他進來!”
過了一會兒,朱明遠站在書房裏。
朱標微笑著看著站在他面前的朱明遠,問道:“棉紗廠的事情弄好了嗎?”
“殿下,已經弄得差不多了,不過不是我來管,今天上午,陛下將棉紗廠移交給了大臣。
但你也知道只有一個管事的,棉紗廠依賴他有些困難。”
朱明遠說出了他的意圖。
“就是這樣。如果你不說,我就去找你。你不必擔心。事情已經安排好了。順便問一下,你和中山王世子徐輝祖很熟嗎??”
朱標突然問道。
“還好吧,我們是朋友。”
朱明遠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其實內心有些惴惴不安,自古以來,君王都很討厭大臣結交公侯之類的,而自己不僅和徐輝祖教好,也和李景隆是朋友。
還和李景隆,徐輝祖身後的那些勳貴們也是朋友。
如果按這麼來算的話,自己早就已經觸犯了皇家的機會,也就是現在自己是朱元璋的女婿,所以才能夠置身事外,如果換了別人,恐怕一個頭都不夠砍的。
“這樣吧,徐輝祖從北平回來之後一直都沒有事情可做,我把它交給你,他總是想著外調,我不能讓他自麼白白走的,就讓它留在京城當這個棉紗廠的主事吧。”
“讓中山王的世子來管棉紗廠?這會不會太自降身份了一些啊?畢竟眠沙場這樣的工作交給三四瓶的官員都可以了,沒有必要讓堂堂一個王世子來弄。”
“這你可就想多了,自從胡惟庸疑案之後,還西救人和那些勳貴們都想著一個個置身事外,而徐輝祖和李景隆總是想著往外調。
但是朝廷裡面很多事情,很多事情都離不開他們,所以鳳凰就想了個機會給他們安排點事做,同時還把他們留在京城。”
確實,這些勳貴子弟們都是以老李和老徐為首領,如果他們兩個都快跑了,那剩下的人完全管不住,這幫二世祖。
所以這兩人的外調雖然一直在申請,但是朱元璋從來都沒有同意過,反而給這二人不少好處,讓他們留在京城裏邊。
朱明遠驚呆了。他沒想到朱元璋會做出這樣的安排。
徐達自從不管事之後。徐輝組就接替了老徐家的家主之位,只不過他比起自己的父親,實在是差的很遠。和朱元璋的關係也說不有多好。
但就算是如此,他的每一步都在朱元璋的算計之中,這個老傢伙實在是太狠了。
而在這其中,徐輝祖本人是什麼意見呢?完全不重要,畢竟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更何況,棉紗場的位置還是比較好當的,至少只要每個月產量上去了就行。
而且從實際效果來說,堂堂一個王爺的式子去幹這種活,那以後還有什麼幹不出來的呢?這也為朱明遠主持的商業大忌鋪平了道路,想想看,朱元璋做的一切,也是爲了自己。
更何況,徐輝組還是自己的朋友,他來負責眠沙場的話,也不會給自己使絆子,如果交給了別的官僚,那十有八九會發生如晚清清洋務運動那種拖沓臃腫的事件。
所以無論怎麼看這都不吃虧。
“你可能不明白這裏發生了什麼,但我無法詳細解釋。不管怎樣,這對你是無害的。讓我告訴你。徐輝祖肯定不會魯莽行事。”
“好吧,我會安排徐輝祖明天中午見你。
如果有什麼事就告訴他。
把他分配給你的主要原因是你有很多負擔,所以你可以為你做一些工作,順便向你學習!”朱標詳細地說。
其實,圍繞朱明遠安排徐輝祖的主要目的就是這樣。
朱明遠現在的工作實在是太多了,又要負責航海局的事情,又要種土豆,還要給文淵閣的人上課,甚至還有一部分棉紗場的工作,他整個人都快變成一個永動機了。
如果加上這個,朱明遠就不會忙了。
朱元璋也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安排許惠祖去見朱明遠。
徐輝祖有些本領,比較正直。
事實上,朱元璋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讓徐輝祖追隨朱明遠。
雖然朱元璋在歷史上殺害了許多功臣,但這對徐大的後代是有好處的。
朱元璋和徐達之間的關係遠遠好於君主和官員之間的關係。平日裏,他照顧徐輝祖。
這一次,朱元璋利用這件事讓徐輝祖向朱明遠學習。
“很好!”朱明遠回答。
離開書房後,朱明遠回家了。
是時候教這四個學生了。午飯後,朱明遠開始教那些等了很久的學生。
朱明遠的視野中出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朱元璋穿著一套非常普通的工作服,和朱標一起向他走來。
“陛下!”
在朱元璋面前,朱元璋微笑著看著朱明遠。
“好了好了,這個時候就不用講太多禮數了,今天正打算微服出訪一趟。就讓你陪我吧。”
“微服出訪?”
朱明遠有些發矇,這不應該是電視劇裡面纔出現的情節嗎?怎麼發生在現實之中了?
朱元璋拍了拍朱明遠的肩膀,就像一個臉上帶著微笑的普通農民。
“好吧,別再說了,跟朕……跟我一起吃晚飯吧。今天咱不在皇宮裏吃,咱到外面決定開個葷,好久沒出去吃飯了。今天要吃飯。順便說一下,我看看現在的價格如何。"
朱元璋對文官非常複雜和殘忍,但他對人民非常寬容。
在洪武王朝,如果某個地方的官員不負責任,當地人可以將他們捆綁並護送到首都。
同時,路過時不要讓事情變得困難。
在洪武王朝,許多官員都被普通人束縛在首都。
朱元璋是一位理想主義者。他希望世界和平,人民健康,官員誠實。
然而,這種情況很難實現。爲了讓世界跟隨他自己的想法,朱元璋向那些不服從他的官員舉起了一把屠刀。
然而,寫歷史的人是朱元璋屠刀下的文官。
“咱知道南京城裏邊有一家麪館的麪條特別好吃,以前咱還是吳王的時候就特別愛吃這家的麵,現在當了皇帝,反而沒機會了,今天借這個機會去喫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