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學堂選址
“之前你說的事情,朕也考慮過了,若是你真的要在京都開設一個這樣的學堂,那朕也會賣十里地給你,今日朕過來之時,也是帶著地契來的,若是你沒有異議,咱們現在便可以在房契上簽字。”
李楓見李世民同意,心裏雖然高興,面上卻沒表現出來,只一副十分淡然的樣子,李世民見狀,不由得想起賦稅一事,害怕李楓心裏不滿,轉身開口說道。
“對了,還有之前的賦稅一事,朕也派人看過了,那賦稅收取的當真不對勁,我正讓人按照正常的賦稅額算呢,屆時多收取的部分會有人給你退回來。”
李世民聲音落下,李楓這才輕聲笑了笑,他從未想過李世民竟然會給自己重新算賦稅,畢竟這樣就證明大唐朝廷要犧牲一個人,不過李世民既然主動提了出來,李楓也不會拒絕。
“那便多謝您了,既然如此,咱們現在便在地契上簽字吧,也莫要等待了。”
李世民這陣心裏還想著學堂一事,對於李楓在地契上簽字,心裏並沒有多大的反應,李楓也不在意,如今地契到手,自己的領土又擴大了十里地都不足以讓人開心,最開心的是自己又完成了系統的任務。
既然提純精鹽和學堂的事情都解決了,李世民也沒有多留,帶著寧遠回了皇宮,回去之後又將這件事情公之於衆,五姓七望的人知曉此事,頓時聚在了一起。
“陛下這是怎的了,竟然當真答應了李楓,他李楓不過是開個學堂,陛下便賣給他十里地,這也有些太過荒謬了。”
李陽是第一個說話的人,畢竟他之前提過要攻打李家莊一事,當時李世民的態度還是模稜兩可的,可不過半日的時間,他竟然就同意了賣地,顯然其中還有事情。
“許是李楓又傳了何信件給陛下,只是為何宮中竟是沒有訊息傳出來,按理說,李楓傳信,應當很大的動靜啊。”
一眾人圍在一起議論紛紛,唯一一件事就是心裏不爽,五姓七望的人得知李楓如今大獲全勝,心裏自然不舒服,更是想辦法阻止李楓繼續風光下去。
“他李楓就算是得到了十里地又能如何,你說,若是他這個學堂沒能蓋起來,陛下可是會放過他?”
李陽聽到這人的聲音,下意識的抬起了頭,他怎的沒想到這件事情,他想到這裏,急忙站起身。
“原來如此,既然這樣也可以,那咱們便命令京都的工匠們,不可以接李楓的生意便是了,如此一來,李楓定然交不出學堂,屆時咱們便可以進言,讓陛下向李楓討要二十里地作為賠償,李楓若是不肯,那我便再次提議領兵攻打。”
五姓七望的其他人見李陽這樣說,皆跟著點了點頭,顯然是贊成他的想法,李陽見狀,也沒有耽擱時間。
“既然大家都沒有異議,那便都散開吧,快些回去通知一番,莫要讓李楓的人搶了先。”
另一邊的李楓並不知曉李陽等人的安排,他正在書房裏,李福和李煜也在對面,三人顯然在一起談論事情。
“開設學堂一事急不得,要想開一個跟咱們這邊差不多的學堂,還是需要一段時間籌備的,首先這個選址就是一個問題,福叔,在選址上,你定要用些心思,這是李世民用十里地換來的一個學堂,他當時並未說其他的話語,不代表他回去想不通,你可懂我的意思?”
就算是李楓不說,李福都會格外注意,更何況李楓還特意叮囑了幾句。
“少爺放心吧,選址一事,我會帶著莊子裡之前為學堂選址的那幾個人過去,不會出差錯的,您放心便是。”
李楓聞言,微微點了點頭,他看了一眼坐在李福身旁的李煜,繼續說了下去。
“不光是選址,老師也是一個問題,一定要從咱們這邊帶過去,莫要用京都的人,至於人選,阿煜,這件事便交給你了。”
李福和李煜都領到了命令,李楓卻並未讓他們離開,而是將兩人帶到桌子旁。
“這次的學堂,看著咱們的可不止是李世民,他是希望咱們建成學堂的人,可五姓七望的人並不會這樣想,咱們已經動了他們太多的利益,如今又剛剛買了十里地,他們對咱們的意見不會少,你們若是前往京都,一定要低調行事,莫要讓他們抓住你們。”
李楓知曉李福和李煜都是穩重的人,可他心裏還是放心不下,畢竟這已經是自己第三次成功買地了,按照古人的想法,有再一再二,不得有再三再四,這次李楓也算是徹底惹怒了五姓七望的人。
“少爺安心便是,小煜需要挑選教書先生,暫時不會去京都,明日我啟程去京都,若是有事,小煜也能前往照應。”
“我知曉你能安排好,不過你自己也要注意,莫要讓自己出事,不過是十里地罷了,盡力而爲便是。”
李福和李煜被李楓的話語感動,李楓卻是突然揮了揮手。
“好了,福叔明日還要去京都,今日便早些回去收拾吧,至於教書先生一事,阿煜你慢慢選便是,就算是那邊想要蓋學堂也是需要一些時間的。”
翌日一早,李福在沒有驚動李楓和李煜的情況下離開,卻不料,李楓和李煜正站在別墅樓上,看著李福離開的身影。
“按理說,你回來了,福叔也應該享清福了,只是這麼多年了,福叔也不肯休息,再加上福叔的身子還算不錯,我也沒有強迫福叔休息,阿煜,你……”
“楓哥,咱們之間說這些做甚,再說了,便是您讓我父親休息,他也不會同意的,更何況,我也希望父親再帶我幾年。”
兩人並沒有談論太多,多年的兄弟,一個眼神便能懂對方的意思。
李福到達京都之後,便開始帶著自己從莊子裏帶出來的人尋找合適的地點,他們一行人十分低調,卻還是被五姓七望的人發現,起因是他們看中了博陵崔氏的一戶閒置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