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四處揚言
還不待寧遠把話說完,李世民便驟然放下信件,臉色也不再是剛剛的冷淡,顯然是十分氣憤,嘴裏還說了一句“放肆”。
寧遠在御前伺候這麼久,當真覺得皇上自從去了李家莊之後就經常生氣,看來這李楓是又提了何要求啊。
“這李楓,當真是不將朕放在眼裏,事到如今,竟然還想著用精鹽提純來威脅朕再賣給他十里地。”
李世民說話間,突然轉頭看向寧遠,眼睛中的怒火嚇的寧遠不由自主的退後了一步。
“寧遠,你去宣長孫無忌和房玄齡進宮,要快,朕倒要瞧瞧,這李楓究竟想要做甚。”
就在長孫無忌和房玄齡還沒能進宮之時,李世民已經拿著那封署名為李福的信件看了許多遍,直到長孫無忌和房玄齡過來,李世民才放下手中的信件。
“李福又送了一封信進來,說是,只要朕肯再賣給李楓十里地,那麼,李楓會親自教咱們的人提純精鹽,你們瞧瞧,這口氣,可不想是對朕的口氣,他李楓竟然如此狂妄,他究竟要做甚?”
李世民這樣詢問,長孫無忌和房玄齡都知道原因,想當初,李楓提出買地之後,李世民也沒有閒著,他雖然同意賣地,卻也讓兩人暗中派人過去盯著李楓,只是李楓也不知從何處學來的能耐,除了一個人,其他人竟然都被他找到,甚至關了起來。
如今李世民詢問兩人李楓想做甚,明顯是想要知曉李楓如今在做甚。
“回陛下,據微臣所知,李楓現階段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提純精鹽,他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待在提純精鹽的實驗室中,並未曾有其他異動,至於這再買十里地一事,微臣也未曾聽說。”
李世民見長孫無忌兩人並未有慌亂之感,心裏頓時有了底氣。
“既然沒有異動,那此事便留著明日上朝處理吧,朕也想看看,朝廷的其他人會如何說,只怕都是勸著朕出兵的。”
第二日上朝時,李世民果然拿出了這封信件並說了李楓的要求,頓時引起了大部分人的不滿,他們雖然看不到信件的確切內容,卻是對買十里地一事十分不滿?
“陛下,萬萬不可再賣地給李楓了,他若是每次屆時如此,用一些東西就跟陛下換十里地,屆時,咱們大唐何處還能有國土?”
“是啊,陛下,微臣以為,趁著李楓現在還未曾將李家莊做大,咱們應當趁此機會拿下他,出兵攻打他,以免他繼續這樣得寸進尺。”
李世民聞言,並沒有發表自己的意見,而是繼續坐在龍椅上,十分冷淡的聽著下面人的聲音。
李楓雖然並沒有收到回信,心裏卻是十分安定,畢竟李世民若是想動自己早就動了,更何況,朝廷之上,也不可能全部都是勸說李世民攻打李家莊的,定然有主和派。
果不其然,在一些主張攻打李家莊的大臣裡面,終歸還是有一些聲音反對李世民出兵攻打李家莊。
“陛下,李楓畢竟曾經拿出物資和藥物,若是咱們此時對他動手,難免落得一個忘恩負義的名聲,屆時百姓若是議論起來,於朝廷來說,並非好事,皇上三思啊。”
有一個人這樣說,就敢有人跟著說,一時間,這些大臣頓時分為兩派,一派主張攻打李家莊,一派則是主張派人去跟李楓談判。
李楓雖然並不知曉這邊的情況,卻是也沒有閒著,他將李福叫到自己的房間。
“如今信件已經送出去了,你派人盯著點京中的情況,待到今日散朝之後,定然會有一些大人相約去茶館等地議論此事,你派人去打探一番,之後再回來稟報。”
便是李楓不說,李福也會派人出去探查,如今李楓叮囑,他也問出了心裏的疑惑。
“少爺,為何上次您只向李世民提出買十里地,為何沒一次性買二十里地,這樣也不用這般麻煩。”
李楓心想,我倒是想一起提,可是我也不知曉系統會出這個任務,如何能夠提前提出來,李楓雖然這樣想,卻是並沒有如此迴應李福。
“十里地那李世民還不想賣給我,若是說二十里地,只怕如今咱們李家莊都被剷平了。”
李福也知曉李世民的態度,心裏也是贊同李楓的話語,索性沒有過多詢問,主動退了下去,留下李楓一人在心裏抱怨。
“真是的,人家一個老人家都能看出來的事情,這麼聰明的一個系統竟然非要分開買地,每一次都這麼麻煩,你是真的只管提供任務,何事都不管。”
李楓雖然心裏這麼想,卻還是需要完成任務所能給自己帶來的獎勵,也就沒有多想。
半個時辰後,李福再次回來,這次他帶回了京都的訊息。
“少爺,京都那邊傳來訊息了,說是分成了兩派,一派要攻打咱們這邊,一派主張和談,如今還沒有定下來,李世民也沒有表明態度。”
李楓見事情已經鬧得差不多了,也沒有耽擱時間,他抬頭吩咐道。
“讓咱們在京都的人散發訊息,便說,只要李世民肯賣給咱們十里地,咱們便會在京都開辦學堂,屆時,會讓京都的孩子們免費上學。”
李福沒想到李楓會散播這種訊息,一時間沒能反應過來,待到他回過神來,卻見李楓一臉淡然的坐在原地。
“你只要按照我說的去做便是,至於後續的事情,咱們還是要根據京都中人的反應來決定的。”
李福知曉李楓的決策沒有出過問題,自然相信他,離開李楓的房間就給京都的人傳去訊息,很快,京都中便傳出了李楓的話語。
正在外面飲酒的大臣們自是不知曉發生了何事,就在他們還興致勃勃的飲酒之時,卻是聽到樓下傳來的吵鬧聲。
“竟是有如此好事,這豈不是說,貧民家的孩子們也有上學堂的可能了?這李楓究竟是要做甚,竟然這般搗亂京都的秩序,此事陛下應當還未曾知曉,總該聽聽陛下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