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土木堡之變
“但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瓦剌的君主是一個很有雄心的人。”
“他吞併了韃靼部落,並時常南下侵略,並且與國內一些奸佞達成了武器走/私的交易。”
“瓦剌的實力不同於兀良哈,韃靼這些部落,如果輕敵,必然輸的很徹底。”
于謙繼續的說著:“但正統皇帝陛下當時正值最年輕的歲月,有著屬於年輕人的熱血好戰,在王振的蠱惑下,直接決定御駕親征,不顧我跟兵部尚書鄺埜的極力勸諫!”
“沒有辦法,爲了保險起見,我只好請求正統皇帝陛下多帶一些百戰之將隨行。”
講到這裏,于謙突然嘆了口氣:“然而我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正統皇帝陛下居然將軍務交給了王振這個奸佞,並且將英國公張輔都拒絕在決策之外,於是,十幾萬大軍頃刻間落敗,正統皇帝陛下更是在土木堡被瓦剌俘虜。”
朱祁鎮聽到這裏,直接掩面…
太難看了!
他已經不忍心聽下去了。
他的臉面真的掛不住了。
確實…
有英國公張輔這樣的能臣輔佐,還有十幾萬大軍。
這是一場怎麼看都不會輸的戰爭,可最後,卻是以大敗而結束,連他自己也被俘虜。
這簡直就是整個大明的恥辱!
“當正統皇帝陛下在土木堡兵敗被擄的訊息傳回京師的時候,京師一片譁然,隨即便是一片恐慌。”
“無數人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
“時值景泰帝監國,他讓群臣討論對策,但仍舊不免有一種大難臨頭,要亡國了的悲觀與絕望。”
“侍講徐珵說星象有變化,他提議應當遷都南京,以保全國家,再圖後續復興失地的事情。”
朱元璋聞言,覺得這確實也不失為一個辦法。
當初宋徽宗後人不就是這麼幹的麼?
還有晉朝衣冠南渡,這都是現成的例子。
如果局面實在不行的話,遷都南京也確實可行。
但正是因為這樣,朱元璋才覺得,當時在這種絕望關頭,敢決議鎮守京師的于謙,真是魄力驚人!
因為沒有人想得到…
于謙居然還敢鎮守京師,最後居然還勝利了。
想來當時于謙之所以敢提議鎮守京師,就是有這樣的自信在其中吧。
于謙繼續的說著:“我聽到徐珵說要遷都,放棄京師南逃的時候,立刻厲聲說:提議南遷就應當斬首。京師是天下根本,只要一動便大事去矣。”
“難道不見宋朝南渡的故事嗎?”
“忘了晉朝衣冠南渡的結果了嗎?”
“你們想要永遠的偏安一隅,在那半壁江山之中貪圖享樂了嗎?自古以來都是由北征南,以南伐北有多困難難道就都忘記了?”
“如今還有一線生機,為何放棄北方這大好河山?”
聽的于謙這突然激昂起來的語氣,朱元璋大聲叫好。
確實…
就像于謙分析的這樣,從北方攻打南方,有著天然的優勢。
北方平坦,且更加訓練軍隊!
而南方地形崎嶇不平,氣候也多變。
除非依靠長江天險,才能固守一隅之地。
不然!
面對北方的大軍,基本上沒有太大的抵抗力。
“不愧是力挽狂瀾的人啊,這見識真的太強了!”
李世民開口稱讚出聲。
但凡只要打過仗,都知道北方打南方很容易!
而南方打北方,很艱難!
放棄北方,固守南方一隅,讓敵人站穩腳跟之後,再想要趕走敵人那可就難了。
謝安能打贏淝水之戰,讓大晉朝廷那麼振奮就是這個到底。
堪稱奇蹟也不為過!
于謙見自己的言論得到了朱元璋,李世民的稱讚,也更加從容起來,道:“我的抗擊想法,得到了得到吏部尚書王直,內閣學士陳循等重要官員的支援,抗擊決策就此決定下來。”
朱祁鎮倒是感覺沒剛纔那麼尷尬了。
但臉色還是有些不太好看。
于謙形象越光彩,那他朱祁鎮的形象就越不行。
這是讓他很不爽的一點,可卻一點辦法都沒有。
“抗擊的決策雖然定下來了,但怎麼打又是個問題。”
“當時戰鬥力最強的大軍已經在土木堡失陷,只剩下不到十萬的潰兵,我知道這樣的大軍是無法抵禦敵人的。”
“於是我請景泰帝調南北兩京,河南的備操軍,山東和南京沿海的備倭軍,江北和北京所屬各府的運糧軍,立即奔赴順天府應敵!”
“爲了讓我更好的主持戰局,應對敵人,景泰帝升任我為兵部尚書,全權主持防禦。”
“我將這些大軍依次分配經營好,做到沒有遺漏,以便應敵!”
說到這裏,于謙也稍微喘了口氣。
一下子說了這麼多,他也有些撐不住了。
“如此果斷的行事,確實是這種情況下最適合主持大局的人啊!”
朱元璋看著于謙,越發的讚賞了。
也只有像于謙這樣,臨危不亂,指揮有度的人,才能穩定人心,給予大軍主心骨的信心作用。
“但我清楚,要想毫無後顧之憂的迎戰敵人,內部的奸佞必須處理掉。”
“於是,奸佞王振的黨羽,錦衣衛指揮使的馬順在朝廷之上被打死,血濺朝堂!”
“但我也知道,在這種情況下,必須時刻保衛景泰帝的安全,不能再讓皇帝出現問題。”
“於是將欲要避亂的景泰帝護在身後,並大聲對景泰帝陛下說:馬順等人罪該誅死,打死勿論!”
“這話勸住了景泰帝,也讓群臣安定下來。”
“至此之後,我們可以安心的對抗敵人了。”
“不久之後,敵寇將至,爲了更好的穩定朝綱,穩定人心,我與一眾大臣請求皇太后立監國的郕王為帝,遭到郕王(景泰帝)的推辭,我於是上奏道:請求您即帝位,完全是為國家考慮,請您不要推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