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語氣平和
五皇子忍著氣邁步進了御書房,有板有眼的向皇上行禮問安。
皇上從來就沒考慮過讓五皇子做他的繼承人,而且因為劉才人的關係,還有點不太親近他。不過在皇上心裏,五皇子是最讓他省心的,所以婚姻大事方面,皇上也想盡可能順著他的心意來。
問他有沒有心儀之人的時候,語氣便格外溫和。五皇子臉色通紅,咬著嘴唇繼續了半天不肯說話。
皇上不由納悶,這個平時看著最乖巧的兒子,莫非還真有心上人了?不過十幾歲大的孩子正是懵懂的時候,就算五皇子有心上人也算不得什麼壞事。
皇上好脾氣的又問了一遍,“朕打算這幾天就把你們兄弟的親事都訂下來,你如果有心儀的女子只管說出來,朕會盡量滿足你們的要求,當然,如果是不能娶的人,你也把心思收一收吧。”
五皇子心一橫從腰間扯下荷包,從裡面取出一條手帕包著的小包遞給皇上:“父皇,兒臣跟柳小姐彼此傾心已久,誓同生死不離不棄,這是柳小姐送給兒臣的信物,還請父皇過目。”
皇上眸色深沉了起來,伸手接過五皇子說的信物,開啟手帕端詳了片刻,拈著那支柳元靈在賞花宴上不小心遺落的白玉蘭髮簪,語氣平和地問五皇子:“你說的就是這支髮簪?朕瞧著平平無奇普通得很,送信物的話不是應該送更珍貴些的東西嗎?”
五皇子羞澀一笑,上前兩步伸手指著白玉蘭髮簪一側,向皇上說明:“這簪子原是一對,一整塊上好羊脂白玉上扣出的。這裏有一處暗紋,跟另外一支剛好能契合在一起。所以……”
皇上不相信柳元靈會跟五皇子有私情,應該說他認為柳元靈看不上他這個兒子。自已的兒子自已最清楚,五皇子在外人眼中文武雙全,溫文儒雅,其實皇上心裏明白,五皇子根本就沒有什麼實際能力,簡單說就是金玉其名敗絮其中的草包。
就像七皇子說的,柳元靈是這天下間除了皇室女,身份最尊貴的女子,找個什麼樣的夫婿找不到,非要嫁給一輩子大概只能做個閒散王爺混吃等死的五皇子?既要受皇家森嚴規矩的限制,又一輩子在皇世中看別人臉色。
而且最主要的是皇上已經分別跟婉貴妃和鎮南侯都確認過了,柳元靈是要嫁給尹紹的,婉貴妃身居內宮也許不瞭解柳元靈的情況,鎮南侯難道敢隱瞞他家女兒德行有玷的事實,促成跟尹紹的婚事?
皇上當然不會完全因為相信鎮南侯的人品,就認為他不會這樣做,而是覺得鎮南侯不會那麼蠢。
五皇子這樣說的信誓旦旦的模樣,讓皇上感到格外扎眼,他一直認為乖巧懂事的孩子,竟然當著他的麵扯謊,而且臉不紅氣不喘,比最老道的伶人表現的還更加鎮定。
“朕知道了,你先下去吧。”皇上把那隻白玉蘭髮簪連同手帕緊緊握在掌心,神色平靜的說道。“馬上就是成家立業的人了,最近就不要出去亂跑了,好生在宮中讀書吧。”
五皇子猜不透皇上是什麼意思,不過看起來很和藹慈祥,應該是打算問過鎮南侯再下旨賜婚吧。五皇子也知道自已只憑一支髮簪,很難證明自已跟柳元靈真的有私情,但是他現在也顧不得那麼多,是成是敗只能放手一搏。
不過這種關係名聲的事,很難證明有,卻更能證明沒有,鎮南侯只有柳元靈一個女兒,爲了她的名聲著想,應該也會退一步吧。
另一個方面五皇子對自已還是很有信心的,從小讀書習武,在朝中的名聲也很好,最關鍵的是會哄皇上開心,除了生母位份太低上不得檯面之外,他自認沒有任何缺點。鎮南侯把女兒嫁給誰都是嫁,為什麼不能是他呢。
五皇子信心滿滿的離開了,皇上看著他的背影臉色漸漸陰沉了下來。有那麼一瞬間,皇上想不如順水推舟把柳元靈指給五皇子算了,以五皇子今天的表現,心裏對大位明明就起了覬覦之意,剛好讓鎮南侯跟遼東王鬥一鬥,兩敗俱傷之後也更容易收拾。
但是皇上最終還是沒有這樣做,他忌憚的一直都是鎮南侯在西北軍中的影響力,如今尹紹正軍中,如果能以女婿的身份,兵不血刃的把鎮南侯手中的人脈和權力接過來,也省去了軍中一番動盪。
皇上在理智上知道怎麼做對朝廷對皇權最有利,但是情感上還是對五皇子的表現很失望,起更了還沒心情用晚膳。
近侍張德海看著著急,小心翼翼地勸道:“如今正是春日躁熱的時候,皇上不按時用膳,怕是對龍體不好。要不皇上去婉貴妃娘娘宮裏坐坐?奴婢恍惚聽見誰說的,婉貴妃娘娘的小廚房今兒煲了酸筍老鴨湯,想來能讓皇上開開胃口。”
皇上在御書房悶坐了一個下午,心裏也的確是膩煩了,便聽了張德海的勸,揹着手慢慢步行去了婉貴妃宮中。
婉貴妃這裏正跟十公主生氣,把宮人們都打發到殿下,自已低聲數落她:“跟你說多少回了,要謹言慎行,你呢,回回都把本宮的話當耳邊風,如今你卻要如何是好?”
原本今天十公主跟幾個表兄弟姐妹去遊湖,不小心落了水被宣平侯家的二公子救了起來,剛剛纔被婉貴妃的嫂子送進宮來。
十公主跟著自已家孩子出去玩,結果出了這樣大的事,婉貴妃的嫂子自然不敢隱瞞,一五一十的把事情的經過都跟婉貴妃說了,又萬分了愧疚地說:“都是家裏那幾個不省的小子沒有照顧好公主殿下,才惹出這樣的事來。如今那幾個小子都在外書房門口跪著呢,不跪到明天早上怕是他爹不會消氣。”
婉貴妃聽說十公主落水,而且還是在城外的湖裏,第一反應當然後怕,不過緊接著就高興了起來。出了這樣的事,看十公主還怎麼拒絕宣平侯府二公子的求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