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道貌岸然的文臣們
只見李瑁眉頭微皺,隨即坐到了皇位之上。
“你們以為你們心中是怎麼想的?朕不知道嗎?”
李瑁指著面前的這些文官們道,“你們這些傢伙口口聲聲說的要打,要打,可是在戰場是你們上嗎?將士們是你們的兒子,或者是你們的父親嗎?戰士們所用的量想器具兵器是你們所提供的錢財嗎?”
“當然不是!”
“一旦這一仗打輸了,對你們來說,也不過是簡簡單單的換了個主子罷了!你們今天可以一口一個聖上的稱呼我,明天自然也可以一口一個陛下的稱呼他安祿山,說不準,到時候一字一句的戳我背後的脊樑骨的人,正是你們今天這群所謂的忠心耿耿的傢伙們!”
“山河破碎?遭難的只能是百姓,仗一旦打起來,遭難的也只能是百姓,正所謂國家不可輕言兵!國之重器一旦成了你們這群文官嘴裏想拿出來就拿出來的東西,那他還叫做什麼國之重器?你們這些傢伙,我看聖賢書都讀到狗肚子裡面去了!”
說完,李瑁淡然道,“好了,這件事情我意已決,這一次打安祿山,我會親自掛帥出征,不過,我作為一國之君,掛帥出征的話,必須要一個月的準備時間!”
李瑁說完,看向郭子儀道,“郭子儀,你告訴李成讓他至少務必給我收兩個月,就是連著兩個月,他都守不下來安祿山,那他也不用做什麼滄州節度使了!”
郭子儀聞言,渾身微微一抖,旋即趕緊點頭道,“是的,陛下!”
郭子儀的話音剛落。
那一群文官本來聽到李瑁說他要親自出徵,本來心中就忍不住了,此時抓到機會,他們自然更不會放過這個說話的點。
“陛下,依老臣只見,萬萬不可啊!皇上,您乃是社稷之主,是天下蒼生的君主,你一旦離開了朝廷,離開了京城,若是這天下之中心,沒有您的坐鎮,那絕對是一件天下蒼生的不幸啊?陛下!若是來安祿山聽到您要親自掛帥出征的話,並會安排無數的奸細潛入京城之中,到時候經常一旦被策反失陷,咱們可就真的什麼都沒了啊!”
一個文官說完,另一個文官生怕李瑁接過了話茬。
幾乎是無縫銜接的說道,“對呀,陛下,以微臣之見,陛下能有郭子怡這樣的大將軍,根本無需親自掛帥出征!只需要郭將軍的名聲傳出去,那安祿山必定會嚇得根本不敢動彈,不戰而降!陛下可萬萬不能離開京城啊!”
最後,李林甫也站了出來道,“陛下,微臣認為幾位同僚說的也並不是沒有道理,畢竟您是江山社稷之主,安祿山之所以造反,也就是想推斷您作為江山社稷之主的位置罷了,而您現在竟然自己主動離開,那豈不是正中的安祿山的下懷?”
“以老臣之見,陛下完全可以放手交給郭將軍去平反,自己只需要坐鎮京城!便可以使天下人的心都安寧下來,更何況,老臣有一個看法,不知當講不當講.......”
本來,李林甫說到這兒,所有人都不由得捏了一把冷汗。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李瑁不僅沒有生氣,反而似乎是早已經料到了這一切似的,就是淡淡的道,“李林甫,有什麼話你大可以在朕面前直說,正也不是那種不容許別人開口的,一言堂的皇帝!”
“是!既然是陛下要微臣所言,那微臣必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只見李林甫拱了拱手道,“陛下,以老臣之見,您如果做成金城,相比之,您親自率隊出征,效果要好的多,其一,只要皇上您做人在京城,天下百姓的心便能安定下來,江山不曾動搖,社稷之主不曾離開,這就是萬民之幸哉!”
“相反,若是陛下,您一旦離開了京城,您想想天下子孫,黎民百姓又會如何看待安祿山造反一事?到時候天下子民們定會認為皇上,您被安祿山這一次造反給嚇到了,所以纔會親自選擇帶隊出征!”
“其二,皇上您如果坐鎮京城,哪怕是北方戰事不利,那安祿山一旦想到皇上您還在京城穩如泰山必定不敢輕易動彈,如此一來,則敵軍畏畏縮縮,而我軍勇往直前,這就是有利於我軍的戰局啊!”
“其三,那安祿山竟然敢起兵,那自然說明咱們這兒京城中有不少安祿山的探子,奸細,那是皇上,你一旦離開,我們這些大臣,沒有皇上,您那麼高的威嚴,很難能夠鎮壓的住這些奸細探子,一旦他們靠著城空鬧事,這對於我們來說,絕對是一種極大的隱患啊!”
那李林甫還要往下說,卻被李瑁直接阻攔住。
只見李瑁淡然道,“好了,你大人你所說的話,我都已經聽的明明白白,既然諸位大臣如此反對,那這件事我就先擱置擱置,依舊按照我之前所說的,讓李成先替我擋住安祿山的進攻至少一個月!”
說完,李瑁拂袖道,“那好!既然諸位大臣與朕都達成了統一的意見,那麼這件事就這樣先做著,散朝!”
..........
與此同時。
北方,燕州。
安祿山今天正在這裏誓師呢。
其實,那天他之所以會造反,有一半的原因都是因為受到了那個謀士的蠱惑,事後其實他也覺察出了一些不對勁,可是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很明顯,現在後悔是肯定來不及的了。
所以安祿山才幹脆將計就計,破罐子破摔,一條路走到黑!
反正朝廷猜忌他是不是要造反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
校場內。
此時正處理著一萬名士兵,這些戰士們都神采奕奕,無一不是以一當十的好手,此時一個個的表情嚴肅,神色凝重,但是臉上卻透著一股若隱若現的,興奮的味道
毫無疑問,他們跟著安祿山這麼多年,自然也知道今天安祿山所要做的是什麼。
只見安祿山穿著一身甲冑,金光閃閃,一步一步的從臺階上走上了閱兵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