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爱青果
去書架

第49章 民屯,軍屯

    自從秦末陳勝吳廣那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打破了天生高貴的血脈限制,每個朝代的末年都會有農民開始反抗起事。

    只是,屠龍者終成惡龍,後來崛起的那些農民也轉變爲了剝削階級,對付自己出身的階級,他們尤為熟練,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麻木底層人民。

    敢於與官府對抗的那些貧民,雖說他們不過是因為糧食的生死危機而選擇這麼做,但不一樣的東西,已經在他們心中萌發。

    他不願意像光武帝那樣受制於世家,但是要從普通平民之中培養出合適的人員所需要的時間是一個問題,而這些已經開始反抗了的人,已經有了變化。“

    “嘗試把那些人招進軍中,按照規矩給他們的家屬均田,然後組建一個農會。“

    農會這個想法來源於後世,小農經濟效率低下,集體化的農業效率才能提高。

    同時凌驚堂也打算效仿後世的鄉村體系,以農會為基礎培養專門的人才,長安地區已經開始實施,漢中地區的話就需要一定程度的依仗剛纔那群敢於反抗之人了。

    ……

    隨著漢中城的攻破,蜀國政權在漢中其餘地方的統治也被凌驚堂摧枯拉朽一般的搗毀。

    而在消滅漢中的蜀軍殘餘的同時,

    農會的建立,也開始在籌備之中。

    “誒,你說,凌大人說的這個農會到底是什麼玩意兒?“

    “就是,不過聽說加入之後可以領到一些農具。“

    “免費的嗎?“

    “當然不是,是先借給咱們,然後每年給一點費用就行了,便宜的很。“

    一群剛剛接受凌驚堂統治的漢中百姓正在討論著最新冒出來的農會這麼個新鮮玩意,大夥要聚在一起種田,這可是從古未有的事情啊!

    長安那邊的農會其實在凌驚堂最初入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進行了,但是長安地區的地主豪強大多離去,所以其成功具有不可複製性。

    如果想要在全國推廣,在漢中的初次實行,就是必須要進行的一次實驗,而安那邊的張居正也傳來了很多推廣農會的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凌驚堂在漢中實施農會。

    “所以,以後咱們就要一起耕地了?“

    “沒錯,大家的土地,凌大人都按照丁口的人數進行了授田,就是不知道是怎麼個安排法。“

    農民們火熱的進行著討論。

    而此時,凌驚堂正對著劉伯溫吩咐著相關事宜。

    原本是打算把劉伯溫調到長安去的,但是目前漢中還需要恢復,所以就暫時擱置了讓劉伯溫去漢中的想法。

    “漢中接下來的恢復工作,主要是民屯和軍屯,民屯有農會,軍屯則是收納的那些蜀軍降卒。”

    實際上這也是長安的經驗,一線作戰部隊都是系統計程車卒,無論是忠心還是精銳程度都有保障,招降來計程車卒,只能拿去作為二線屯田兵,恢復生產是第一要務,軍事訓練只是次要的。

    屯田兵的意義深遠,不僅是增加糧食儲備與財政收入,以後興修水利,修橋鋪路更需要軍屯出來的工程兵,最後把這些屯田兵轉化為工程隊,達到軍用轉民用的效果。

    雖然張居正已經可以以工代賑驅使百姓了,但畢竟專業程度不足。

    而且大型工程古代都是要那任命去填的,修築大型工程,百姓的效率就更低了。

    “軍屯的事情吧,主要就是基礎屯田官,我們可以從一線部隊挑選一些來擔任,從見面賦稅,提供物資等方面去思考商議,由鵬舉和伯溫你共同落實。”

    “然後是民屯,軍屯可以以軍紀約束,但民屯和農會的籌建,更多要誘之以利。”

    在凌驚堂的設想之中,民屯只是第一步,農會纔是最重要的。

    自古以來,除了秦漢這種古典軍國主義,基本不能做到皇權下鄉。

    而要求集體化耕作的民屯是爲了聚集起來,農會就是領導這些農民而專門設定的機構,並且防止被世家掌控基層。

    “民屯的話,除了軍屬可以得到一些自營田之外,我們更多要以利誘之,吸引那些無地的耕戶,除了工具之外,還可以嘗試與百姓五五分賬,或是新開墾的土地可以給一部分作為百姓的私有田。”

    ”不過,無論是軍屯還是民屯,但都有一點是最主要的,那就是我們必須要由自耕農模式轉變為大規模的集約化管理模式。“

    凌驚堂對著劉伯溫如是說道。

    而劉伯溫確實麵露難色。

    集約化管理,集體化的耕作聽著凌驚堂所說,的確前景非常好。

    但是無論是要投入到資源,資金,還是科技1,管理水平勞動力,幾乎每一部都遠遠超越了小農經濟模式的初期投入。

    雖然收益經過推算的確是非常之高,但是對於管理的要求更是苛刻。

    這需要令出法隨的組組織力,需要充足的生產裝置,還要有弄個也底蘊積累,以及只有在兵荒馬亂情況下,因為兵災而降低的土地成本與人力成本纔可能實現。

    最重要的是還要有來自二十一實際,對於農業集體化有著一定了解到人及相應的思維模式。

    凌驚堂甚至有種直覺,如果某一個環節出錯,那麼接下來一年的投入都有可能是打水漂。

    但必要的犧牲是值得的。

    這種模式如果能成功推廣,那麼糧食產量將大幅推進,甚至一直到花費這種化學肥料研究出來之前的最高程度。

    最重要的是,軍屯提供的糧食除了預備役自用,都是國家的。

    這也就給了民屯更多的保障,有了屯田經驗的軍官,可以教授農會之中的百姓。

    農會也會發揮組建作為基層機構的作用,最大程度地強化凌驚堂對於佔這個國家人口數量最多的一個階層的統治。

    ……

    那些第一步反抗的農民此時正滿懷期待的等待著官府屬於他們的田地,他們是第一批獲得授田的人。

    此時一個官僚帶著他們前往了農會所分配的住所,以及他們心心念唸的土地。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