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以禮接之
在安葬近侍的時候,楊修指著他的墳墓說道:“不是王上在夢中,而是你在夢中耳!”曹操聞而愈惡之。
文丑說道:“又何須三萬兵馬,公子與我一萬兵馬前去就可以了。”袁譚正要勸時,見文丑神情堅定,知其心意已定,遂不再勸。
此時又有人前來稟報,說是袁譚又派遣大將文丑,前來挑戰。劉辯就下令道:
“此次行軍,以後軍為前軍,以前軍為後軍;糧草先行,兵馬在後。”
有副將呂虔說道:“殿下讓糧草在先,兵馬在後,這是何意也?”
劉辯說道:
“如果把糧草放在後麵的話,恐被袁譚兵馬截掠,故令在前。”
呂虔說道:“如果這些糧食被敵軍劫去的話,如之奈何?”
劉辯說道:“且待袁譚兵馬到時,再去理會。”
正在劉辯沉吟未決的時候。劉辯先令將士,把糧食輜重挪到遠處。劉辯在後軍,聽得前軍發喊,急忙讓人去看。
劉辯回身觀看了一下地勢之後,指著一處地方說道:“此處可暫避。”晉軍慌忙到此地躲避。劉辯等諸軍到了以後,就令兵馬解下鎧甲,先行休息一番。
此時又有人前來稟報,說是文丑率兵又來襲殺。此時荀攸說道:“這是我們的誘敵之計,又為何要退?”
荀攸知其意,遂不復言。文丑軍既得劉辯的糧草車仗,又想來搶奪劉辯軍中的馬匹。
其實這也是劉辯害的,自他統領北地以後,就嚴格控制了馬匹的交易,所以在其他地方,要麼是沒有馬匹可以買賣,要麼就是需要花費十倍以上的金銀,進行購買。
所以除劉辯領地之外,其他地方都很缺少馬匹。
待文丑兵馬,去搶奪物資的時候,劉辯下令諸將一齊前去圍截文丑,文丑兵馬一時不防,頓時大亂。
晉軍又趁機圍上去,文丑挺身獨戰,軍士自相踐踏。
劉辯就在一處高地上,指著文丑說道:“文丑為袁軍名將,誰可前去擒之?”
張合急忙低頭去躲,文丑所射的箭,正好射中其頭上頭盔,將張合頭盔上面的簪纓射去了。
張合一把將箭拔掉,再次奮力殺向文丑,張合坐下戰馬,又被文丑一箭射中面額。
那馬瞬間跪倒,張合沒有防備,瞬間就被摔落在地。
文丑再次調轉馬頭,想要趁機回來斬殺張合,此時徐晃爲了救援張合,急忙輪起大斧,截住文丑,在此廝殺。
只見文丑後面軍馬齊到,徐晃知道他自己單騎匹馬肯定打不過,就慌忙救了張合,撥馬而回。
文丑隨後前去。
正此時,文丑正在追趕的時候,忽然見到前方有十餘騎人馬,旗號翩翻,攔住去路。其中為首的一將,當頭提刀飛馬而來,眾人視之,乃關雲長也,只聽其大喝道:“賊將休走!”
劉辯站在高處,見關羽砍了文丑,令旗一揮,令兵馬隨後掩殺。文丑所率兵馬,紛紛被砍翻在地,他們所損失的糧草馬匹,仍被劉辯兵馬給奪了回來。
且說袁譚那邊,聽說文丑被晉軍包圍,唯恐文丑有失,他爲了怕被袁紹怪罪。慌忙下令,全軍突擊,兵馬已出,郭圖知曉此事的時候,已經晚了。
袁譚兵馬,已經趕到了斥候回報的,文丑被包圍的地方。卻不知,那名前去報信的斥候,正是晉軍的奸細,故意領袁譚率軍來到黃河一處旁支的岸邊。
正在袁譚準備問那名前來報信的人,文丑敗軍到底在哪裏的時候,那名斥候,在岸邊抹刀自刎了。
袁譚見狀,心中大驚,看了一下週圍的地勢以後,急令三軍,快速撤退。
可是已經晚了,一聲轟隆隆的聲音傳來,袁譚兵馬一時間,盡餵了魚腹。
袁譚此人也真是命大,被眾人護持,才得以在高處得了性命。
卻說郭圖那邊,他聞聽袁譚率軍趕去營救文丑,心中頗覺不安,就尾隨袁譚而去,趕到之時,袁譚已經被晉軍擒下。
郭圖知道袁紹此人好名,而袁譚又是他的親兒子,接連兵敗,損失兩員大將。
此時的郭圖,不管是自己回去,還是把兵敗的訊息報知袁紹,他都難逃一死。
無奈之下,郭圖率兵投降了晉軍。
今可差一舌辯之士,拿著王上你的書信,前去遊說孫權,使其興兵去取荊州,劉協必發兩川之兵以救荊州。
可是他轉念又想道,話雖然這樣說,可是這也就只能讓孫、劉相爭,只是這青州滅袁之事,也不能停下啊。
算了不管了,先讓滿寵到吳地去一趟吧,曹操心中如是想到。
且說江東孫權,他早就已經接到滿寵要來的訊息了,在滿寵到來之前,孫權遂與其麾下謀士商議。
張昭進諫說道:“魏與吳本無仇;只是因為利益之爭而已,曹操與主公你都想爭奪天下,所以才致兩家連年征戰不息,生靈遭其塗炭。
現在聽聞蜀中,現在有想要趁著曹操無暇南故之時,伺機奪取豫州的心思。
今滿伯寧前來,必是魏王所遣,魏王將有講和之意,主公你可以先以禮接之。”
孫權依其言,領著麾下眾謀士,在滿寵到來之時,親自出城迎接滿寵入城相見。雙方敘禮完畢,孫權以上賓之禮款待滿寵。
滿寵呈上曹操的手書,對孫權說道:
“吳、魏自來無仇,我們爭鬥,也就只是大勢而已,所以才致我們兩方產生釁隙。
魏王派遣我到此,是希望我們兩方能夠暫時停罷干戈,約吳王你去攻取荊州之地。
等吳王你破劉之後,我主願以十五城池作為進獻之禮,我們雙方恪守疆土,誓不相侵。”
孫權瀏覽完曹操的手書之後,遂設筵相待滿寵,待宴席用完,孫權就讓人把滿寵送歸驛館安歇。等滿寵走後,孫權與麾下眾謀士商議。
顧雍說道:“滿寵所言也甚是有理,可是曹操此人奸詐,我們也不可盡信,況且徐州無大將防守,荊州卻有山川之利,又有文聘等大將把守,奪荊州不易。
可是那徐州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