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能言善辯
劉璋見到是此人,就問他說道:“不知道別駕有何高見,可以解決解張魯前來攻打我西川的危局?”
張魯說道:“我曾聽聞代王劉辯,曾經以討伐黃巾而起事,後平定北地,多與北方強族抵抗。
今代王劉辯剛剛平定西涼,與漢中毗鄰,若是請他們騷擾張魯的後方的話,肯定對我們會非常有利的。”
劉璋卻道:“自興平元年以後,我西川就不跟中原多聯絡了,恐怕代王不會輕易的前來幫助我們吧。”
只聽張鬆卻說道:“不然,代王與主公你乃是同宗,都是漢室宗親,而漢中富裕,我相信代王必有奪漢中之心,而一旦代王奪取漢中以後,與我們形成掎角之勢的話。
主公你再向代王說一些好話,代表了一下臣服之意的話,恐怕代王必定不會再怪罪你的。”
張鬆見劉璋有疑慮,就繼續說道:“我亦聽聞盤踞在兗州的曹操,現在已經掃蕩中原之地,呂布、袁術皆為其所滅,兵馬甚強,主公也可以讓他成為您的支援。
主公你可準備一些進獻的禮物,鬆願意親自前往北地。說服代王或者曹操,前去騷擾張魯後方的話,那麼我益州之地的危險就可以解除了。
則張魯兩線作戰,哪怕張魯再怎麼強大的話,他也終究只是佔據幾個郡的地盤而已,等到他自己都陷入危險的時候,他又怎麼能夠前來窺視我們西川之地呢?”
劉璋聞言,這才大喜過望,收拾了一些金銀珠寶,和一些西川特有的錦繡絡綺之物,為進獻的禮品。分成兩份,派遣張鬆為使臣,出使北地。
張鬆見劉璋闇弱,早有離棄之心,於是乎,張鬆憑藉着他過目不忘的本事,暗中將畫有西川地理、軍事防守的圖本,藏在自己的身上,縫在內衣裡面。
只帶著幾個從人,繞道巴郡,從荊州北上,此事早已經被諸葛亮探聽了個清楚,他也知道張魯相貌醜陋,必為曹劉二人所輕視,所以就暗中吩咐下去,令人放他們過去。又派遣細作前去幽州和兗州探聽訊息。
兩個月以後,幽州代王府,劉辯聽聞劉璋派遣張鬆前來求援,劉辯頓時就知道了劉璋和張鬆的來意。
忽的,劉辯就想起了前世演義之中,張鬆的動作以後。
就暗暗思索,並讓鄭廣前去請麾下文武前來。待眾人前來以後。
劉辯將此事告知了他們,他麾下的文武也並沒有問他怎麼知道這回事的,反正自他們跟隨劉辯之後,見多了他的奇異之處,也就習慣了。
待劉辯講完,時有郭嘉出列,對劉辯說道:
“殿下,我等去年剛剛奪取西涼之地,還有許多民生方面的事情沒有回覆,雖然漢中富裕,可是現在的我們已經不適合再大規模出兵了。”
劉辯聞言,又說道:“大規模的打不起來,那小規模的呢。”
郭嘉聞言,暗中搖了搖頭,其他人也是一樣的表情,所以劉辯也就暫時放棄了這個念頭。
後來不管張鬆怎麼說,劉辯只是藉故推脫,居住半個月以後,張鬆見幽州卻無出兵之意,遂告辭離去,前往兗州去了。
張鬆入的曹操府中,曹操坐於中堂首席的位置上,張鬆見到如此,便知道他就是曹操,遂施禮參拜。
曹操見到張鬆之後,就開口問道:“你益州先王劉焉自得益州之後,擅自制作天子車架,也不再向朝廷進貢納稅了,你們益州的君臣父子可是好的很吶。”
張鬆卻答道:“實在是蜀中到中原的路途太過艱難,路上又多有山野賊寇擋路。況且如今,哪裏還有什麼朝廷和君主啊。”
此時的曹操尚有保漢之心,遂叱張鬆道:“我已經掃平四方,怎麼還會有反賊,明明是你家主上心存不軌。”
張鬆答道:
“明公你真的掃平天下了嗎,你也僅僅是把中原之地掃平了而已。中原南方有孫權,北邊有代王劉辯,西邊、西南之處尚有劉協、張魯之輩。就算是兵馬最少的,至少都帶甲十餘萬,何謂掃平了天下乎?”
只因爲張鬆面貌粗陋,曹操先前見到張鬆模樣的時候,見他面容猥瑣,心裏面先自有了幾分不喜。又聽到張鬆頂撞自己,心裏面就更加的惱怒。
惱怒之後,曹操拂袖而去,轉入後堂。曹操身旁計程車官,也紛紛呵斥於他。
只聽曹操中堂之上的左右,罵張鬆道:“你既然是益州來的使臣,就應該以禮相待纔是,為何要如此的衝撞我家主公?
也幸虧是我家有主公並未見怪,我看你還是回去吧,要不然的話,早晚有一天,你要死在這裏。”
張鬆聽罷,旋即哈哈大笑起來,指著眾人說道:
“我們川蜀之地,可是沒有你們這些只知道諂媚的人物。”
張鬆說完,剛纔給曹操記錄事情的地方,忽然有一個人對其大喝道:“難道就只有我們中原有諂媚的人,你敢保證你們川蜀就一定沒有嗎?”
張鬆定神看去,只見那人是單眼皮、細眉毛,面板比之女子還白了幾分,長得那個是眉清目秀。張鬆見之,就問其姓名。
原來此人就是前大漢太尉,楊彪的二兒子楊修,字德祖,曹操府中做了主簿,專門記錄曹操每日的言行舉止,還有兗州的公文。
以免以後想不起來,有什麼錯漏,這就是楊修的主要工作。而此人呢,也不虧是名家之後,雖然年幼,但他卻是極其博學,能言善辯,非常的有見識。。
張鬆一見此人,就知道此人乃是一個只知道舌辯之士,就有心想要為難一下他,讓他不要以為自己有了一點兒才華,就可以目中無人。
楊修見到這裏人多嘴雜的,就邀請張鬆出了中堂,到曹操府中一處幽靜之處,分賓主坐下,讓僕人獻了上好的茶葉。
楊修遂對張鬆說道:“自古以來,益州就處於崇山峻嶺之間,道路崎嶇難行,想來使者你來這裏,頗多辛苦了吧。”
張鬆卻道:“我既然放我家主公之命,前來北地出使,自該盡心盡力,即便是赴湯蹈火也在所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