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雙雙殞命
哀號聲迴盪在夜空,這一晚,整個京師城都變成了血腥的地獄。
不知不覺中,天色已明。
殺戮持續了整整一夜。
陳王府已是血流成河,已橫屍遍地,幾乎被血洗一空。
噗!
又是一刀下去,許易把薛蘭最後一個兒子,一個僅僅有三歲的兒子,狠狠的砍翻在地,那令他厭惡的哭鬧聲,方纔嘎然而止。
許易長吐了一口氣,舌頭舔了舔嘴角的血跡,血絲密佈的眼眸中,依舊是未盡的殘冷殺機。
“右王,陳王的家眷已統統被我們殺光,現在咱們該怎麼做?”
身邊的部將興奮的問道。
許易冷笑一聲,得意道:
“這還用問麼,當然是前往大王府,向大王請功了。”
“可是,要是大王食言,不給答應過殿下的那些好處怎麼辦?”
部將又擔憂。
“他敢!”許易血染的臉上,掠起了陰冷狂傲的冷笑,
“薛蘭已經被殺,放眼望去,整個京師城誰還比本王能打,大王他要是敢不把軍政大權給我,敢不把月夜許給我的話……”
殺!
許易話未說完,陳王府外殺聲陡然大作,似有萬千兵馬,正由遠及近狂殺而來。
許易一怔,心想著自己的兵馬都在西門一帶,正在誅殺陳王餘部,這又是哪路兵馬殺到。
他的心頭,突然間涌起了一絲不好的預感。
許易便不及多想,急是回身向着府門方向大步而去,想要看個究竟。
就在他剛剛邁出府門之時,就見迎面的大街上,數千兵馬如潮水般狂涌而來,堵住了他們的去路。
這支兵馬明顯不是他的西五軍,也不是大王的嫡系兵馬,更不是陳王的部眾,而是打著“楊”字的旗號。
“楊清河!是楊清河的兵馬,他不是應該在九真郡督運糧草麼,怎麼會突然回到京師,我為何事先沒有聽說大王召他還京?”
許易心中狐疑心起,那種不祥的預感越發的強烈。
便在這時,那隊兵馬分出一條路來,全副武裝的楊清河,昂首策馬步上前來,冰冷的目光直射許易。
許易當下先不動聲色,高聲道:“忠王,你不在南面督糧,為何突然跑回天說,你這陣勢是想要幹什麼?”
楊清河怒瞪著許易,厲聲喝道:
“許易,你好大的膽子,竟敢率眾作亂,擅殺陳王,殘害自家兄弟,你想造反不成!?”
許易先是一怔,旋即不屑一哼,傲慢道:
“忠王,你說話注意點,先搞清楚狀況,現在是薛蘭勾結蜀妖,意圖謀反,本王是奉了大王之命,誅殺薛蘭這叛賊。你無端回京,還敢誣毀本王,莫非你是薛蘭同黨不成?”
楊清河目光冰冷,緩緩從手中取出一道黃帛,高高舉起,吸吸一口氣,大聲道:
“許易勾結蜀妖,害死陳王,意圖謀反奪權,挾迫大王投降蜀妖,大王聖明,早已識破許易的陰謀,密召本王星夜回京勤王討賊,許易,你的謀反之舉已失敗,還不束手就擒,聽候大王發落!”
許易瞬間神色駭變,嘴巴驚到張開老大,下巴都幾乎要掉下來。 他孃的,老子上了安平那王八蛋的當了!
許易身形劇烈一震,腦子如被雷擊一般,剎那間是恍然大悟,明白了一切。
原來,安平的那道密令,其用意只是借他之手,除掉薛蘭而已。
暗中之時,安平竟已暗調楊清河回京,還給了那小子一道密令,叫他趁著自己跟薛蘭兩敗俱傷之時,再來滅了他。
安平那神棍的真正目的,竟是要一舉把他和薛蘭兩個眼中釘,統統拔掉。
陰啊,這一招實在是險陰之極!
就在許易憤怒時,楊清河已一聲令下,麾下數千生力軍是一涌而上,撲向了許易。
殺戮開始。
此時許易的大部分兵馬,都還在跟薛蘭的餘部在廝殺火拼,身邊只帶了九百多兵馬,且都是殺了一夜,筋疲力盡之士。
面對楊清河五倍生力軍的衝擊,許易和他的部下,幾乎沒有做出像樣的抵抗,就被三下五除二的收拾乾淨,殺了個精光。
天光大亮之時,陳王府再度被血洗了一遍,那些殺盡陳王府老幼的右王之兵,諷刺性的也緊隨其後,共赴黃泉。
許易武功不過當世二流,一番掙扎拼殺之後,身負數創,被活捉了下來。
血淋淋的許易,被一群忠王兵押到了楊清河跟著,跟狗一樣被按在了地上,跪在楊清河跟前。
“我要去見大王,帶我去見大王,我要向他伸辯,我許易一心為國,我根本就沒有謀反叛國之心,我冤枉,我要見大王啊”
跪在地上的許易,明知是死到臨頭,卻仍舊不甘心,聲嘶力竭的嚎叫著,祈求著,想要做最後的垂死掙扎。
楊清河卻面無表情道:
“大王有令,捉到逆賊許易之後,就地正法,許易,你安心上路吧。”
說罷,李秀手眼中殺機凜射,手中戰刀高高舉起。
許易這才意識到,自己必死無餘,不由悲憤之極,大罵道:
“安平,你這個陰險卑鄙的昏君,我許易真是瞎了眼才錯跟著你造反,你這樣的昏君,怎麼可能是鎮東將軍的對手,早晚也要被廖化所殺,我在地獄裏等著你,哈哈哈”
楊清河眉頭一凝,手中刀鋒奮然斬下。
右王許易,人頭落地。
“速將許易的人頭送往大王府。”
楊清河沉聲下令,揚刀喝道:“其餘兵馬隨我直奔陳王府,大王有令,殺盡陳王家眷,一個不留!”
號令傳下,殺紅了眼的忠王黃巾兵們,再度掀起了腥風血雨。
本已沉寂下來的京師城,此刻,又陷入了血腥的殺戮中。
這場殺戮,從清晨時分一直殺到了黃昏,整個京師都被血所籠罩,變成了修羅地獄。
殘血西照之時,殺戮方纔漸漸沉寂下去。
先是右王府的一萬兵馬,殺了陳王府一個措手不及,陳王府的一萬黃巾軍,幾乎被殺了個精光,而右王府也付出了死傷三千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