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三章 價格歧視
“好,既然你們都有興趣,那我就講講價格歧視。”
聽到又有東西學了,三人都是聚精會神起來。
“假如一個人逛街逛累了,當他想喝點東西時,面對大街上琳琅滿目的飲料品牌,往往就很容易陷入選擇困難症。
而一般的商家肯定也會考慮到這點,但是,你們看看大街上,他們的方法其實都沒什麼值得稱讚的,要不然就是放點音樂吸引小年輕,要不然就是把店面裝修得好看一些。
在這個時候,如果我們把“第二杯半價”的招牌一打出來,是絕對可以在消費者眼中起到很明顯吸睛作用的。
再比如,這個人是跟小夥伴一起逛街的話,這種策略就會更有優勢,因為,前者的差價可以用後者的優惠來彌補,這樣就相當於兩個人都省錢了。
所以,透過這兩個例子,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這種“第二杯半價”的優惠策略,前者的目的是在於到了抓住潛在客戶,後者則是可以利用消費者想“撿便宜”的心理,達到額外消費的目的。
這就是經濟學上所說的“價格歧視”策略。
回到田源一開始的問題,我們之所以會推出‘價格歧視’策略,就是針對那些不願意爲了第二杯付出原價的、價格敏感型的消費者準備的。
一般來說,這類消費者是不願意為第二份食物或飲品付同樣多的錢的,因此可以採取‘價格歧視’,這裏的歧視不是貶義,而是從不同角度儘量地滿足消費者的心理。”
聽了江越這一通分析,田源若有所思。
“哦,我明白了,就是走量對吧?如果門店銷量遠超出以前的,那第二杯半價虧的那點兒錢一樣可以很快賺回來。”
胖子倒是明白了江越的苦心。
“不錯不錯,那我們現在就動手吧?我去趟印刷店,讓他們做一個大大的橫幅還有廣告立牌,第二杯半價,確實是聞所未聞啊,我覺得這次的銷量肯定可以破一次新紀錄。”
胖子摩拳擦掌起來。
沒想到江越聽了又是搖頭。
“沒這麼簡單,這種策略的使用也是有條件的,因為什麼促銷策略都好,最終的目的就是盈利。
如果本來飲品的利潤空間就不高,打個比方說,一杯8元飲品賺兩元,成本就是六塊,而如果採取了這種策略,那就是第二杯賣給消費者四元,才虧兩元,這麼一出一入,相當於就是分毫不掙。
但是,開奶茶店可不止就是買跟賣的問題,這個過程中還得考慮到機器的損耗問題,人力成本問題,因此薄利多銷的店就不適合採用,要不然生意越好就倒閉得越快。”
還是那句話,營銷的目的並不只是爲了銷量,最終的結果就是盈利,要不然只會造成虛假繁榮罷了。
“啊?那要怎麼做?”
胖子的腦袋一時之間有些轉不過來。
“哈哈哈,小胖,你這也太弱了,那我們就應該覈算成本啊,能採取第二杯半價的飲品就採取,不能的就按照原來的方式,我說對吧?江越。”
江越點點頭,看來田源也是開竅了。
“那放心吧,算賬我來就好了,我最喜歡算賬了。”
這兩人都在暗暗摩拳擦掌的時候,潘宏發則是在一旁默默思考。
三個人中,他的年紀最大,而且年底就要結婚,所以沒有那種錯了就錯了的魄力。
“怎麼了?老潘,怕我坑你不成?”
江越笑道。
“不是不是,越哥,我是覺得,你這個方法,到時候別人也效仿怎麼辦?”
認識江越這麼久以來,潘宏發對他的稱呼已經從師弟一步步地變成了越哥。
他是打心底裏佩服這個鬼才。
“那你就放心吧,那些普通的奶茶店做不到的,你想想啊,他們那些奶茶本來麼定價就不高,再來個第二杯半價,銷量再好,賺得也有限,但如果他們想提高單價的話,估計還沒等推廣麼,就得流失很大一部分客人。
但‘優樂美’奶茶店,顯然就不會有這種煩惱。
因為之前在有了工商局的五星認證之後,店裏麵的飲品已經上調過價格了,而且,現在還被附近上班族們認為是健康時尚且高大上的飲品了,一天不喝就襯托不出自己身上的氣質。
你們可別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這種會把飲品認為是身份象徵的人,我之前暑假在公司的時候,不知道見到有多少在CBD的白領每天早上捧著一杯冰美式裝逼呢。”
江越的話倒是提醒了潘宏發。
他們店裏的飲品跟普通門店相比確實要貴出了一截,但他們可是有官方背景認證的,這個漲價漲得理所當然。
不過,萬物有陰就有陽,之前‘優樂美’在收穫了良好口碑的同時,也勸退了一部分對價格敏感度更為明顯的學生群體。
這附近有幾所中學,這部分的流量的流失還是讓潘宏發覺得挺心疼的,不過這次的定價策略就可以把他們給重新吸引回來了。
想貪小便宜或者是想要格調的客人都可以吸引到,江越這一招真是太妙了!
“對了,老潘,還有一個重大的任務交給你。”
“你說。”
“到時候田源把值得用‘第二杯半價’的飲品篩選出來之後,你還得做一次調查,看看那一款飲品的銷售情況差一些,然後你就還要去清點一下相關原料的庫存。
如果庫存大的話,就優先對這種產品使用新策略。
因為秋天就要來了,如今正是換季的時候,顧客點單頻率低又具有較高利潤的飲品,能賣多少賣多少,只要賣出去了就能減少損失,畢竟減少損失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盈利。
然後,預計這次的引流效果會很巨大,你也可以趁機研究點新產品,配合着新政策推出,估計很快就能夠在市場上站穩腳跟。”
“嗯,好,我會的。”
潘宏發點點頭。
說完之後,那個帶去酒店的記者也傳來訊息說採訪已經結束了,將會在這幾天整理完稿子發出來。
傳統媒體這邊算是沒問題了,接下來就是對網路宣傳方式的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