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各方心思
天庭,三十三重天,兜率宮中,正在煉丹的太上老君,眉頭驟然重重一挑。
太上老君看向靈山方向,良久揺頭長嘆一聲。
聖人不出,西行量劫到今日這般境地,一切謀劃皆只能夠聽天由命。
然而如今西方佛門衰落,無論玄門還是佛門,若是還想贏下西行量劫,也就只有靈山這最後一個機會了。
可作為聖人分身,此時的太上老君,只能作為看客,來觀看這冥佛二教,究竟誰才能笑到最後.
天庭之中,玉皇大帝與四大帝君,皆心有所感。
玉帝當即催動昊天鏡,觀察起西方靈山之上的情況。
"取經人業已抵達靈山,諸位卿家,你們覺得,如今我天庭,該當如何?"
玉帝說這番話的時候,整個人都是有氣無力的,在寶座上一副興致缺缺的樣子。
原本他還以為,西行量劫是天庭玄門崛起的大好時機,故而他纔有一番盤算。
若是最後西行量劫的功德,盡數歸天庭,那麼作為天庭第一人,玉帝絕對有成聖的機會。
自此,天庭便不用再看元始天尊和太清老子的臉色,自己也可以真正做到當家做主,成為真正意義上三界之主。
但是眼下,道祖一出,天庭的謀劃已然成空,玉帝自然沒了興致,此番問詢,也不過只是例行公事,壓根沒把心思真正放在這上面。
"陛下,臣等以為,我天庭應該準備兩路使者,觀西行量劫最終走勢而動。”
長生大帝見眾仙家都不說話,輕咳一聲,向玉帝恭敬建議道。
玉帝聽聞,心頭一陣淒涼,但也只能無奈點頭,隨手示意太白金星照著長生大帝的說法,安排下去。
此時天庭處境尷尬,做什麼都是錯,也只能夠這般安排,屆時兩頭都不得罪。
地府,酆都城,李缺坐在大殿之上,坐下十殿閻羅,牛頭馬面等鬼差分列兩旁,下首更有冥河老祖和陸壓太子等一眾冥教大能。
眾大能看向李缺,眼神炯炯,如今地府有此等威勢,皆是李缺一手謀劃而成。
若是沒有李缺的存在,如今的地府,恐怕早就被佛門所取代。
可是現在,地府眾位大能,在李缺的各種手段下,不僅讓冥教教義,傳遍人間界,他們各自也得到不少好處。
隨著冥教教義的傳播,滔天的信仰和功德之力,使得地府眾大能受用無窮。
故此,地府眾大能對李缺言聽計從,而這次西行小隊即將抵達靈山,地府上下亦是摩拳擦掌,準備大展拳腳,與佛門一決雌雄。
"神君,唐玄奘一行,此時已經抵達靈山腳下,您看我等是否需要前往相助?”孔宣衝李缺拱手,一副迫不及待的樣子。
李缺卻只是微微一笑,擺了擺手道:"此事不著急,靈山之行是取經人最後一道劫難,也是最為關鍵的劫數,我等且看著,這師徒一行上山後會如何,再行決定是否出手。”
話雖這麼說,其實李缺內心裏,有著自己的謀劃。
如今的唐玄奘,心中還保留著如來留下一絲佛性。
雖然早已被冥教信仰一直壓制著,但卻實實在在存在哪裏,若不讓這最後一絲佛性碎裂,西行量劫最終鹿死誰手,當真猶未可知。
而要想破碎佛性,邊要從種下佛性之人著手,也就是說,唐玄奘必須直麵多寶如來,才能夠破除最後一絲佛性,成為冥教真正意義上的**師。
故而,李缺並不打算直接插手唐玄奘上靈山,但是這些細節,李缺從未在人前提起。
他相信多寶如來並未像李缺這般算計西行量劫中的細節,故此李缺已經做好多手準備。
此刻地府中無數鬼兵鬼將,阿修羅一族戰士和妖族強者,皆已經在曾經李缺劈開的靈山裂縫處待命。
那是如今地府在人間界的另一處通道,五百年來佛門耗盡心力,都未曾封堵上的通道。
當初李缺用六道輪迴之力和萬鬼業力將之轟開,除地府鬼物之外,任何生靈皆是無法透過這道裂縫進入地府,哪怕是佛門大能也不行。
李缺一直保留著這道裂縫的目的,就是爲了防備佛門謀算失敗後,惱羞成怒,強行對取經人師徒下手。
而一旦佛門選擇魚死網破,同歸於盡,地府大軍便會透過裂縫,立刻出現在靈山。
當初道祖只是說,不許在西行路上動手,可靈山之後的事情,道祖可沒有言明。
若是佛門敢反抗,李缺帶地府上下庇護取經人,定然不算違規,屆時李缺就打算以雷霆萬鈞之勢,將整個靈山佛門,鎮壓成往日塵埃。
西方靈山,大雷音寺中,六品蓮花臺上。
多寶如來一雙佛眸,穿透無盡虛空,最後落定在正朝著靈山腳下行來的唐玄奘師徒身上。
如今的佛門上下,已然沒了往日那般,氣運加持,天地垂愛的樣子。
整個靈山上下,佛光暗淡,之前的三千佛陀,盡數換成凡夫俗子,大雷音寺正殿中,除了普賢菩薩和彌勒佛,竟再無多餘的準聖強者坐鎮。
造成這一切,都是因為與李缺在小雷音寺一戰,以及後來李缺哪招釜底抽薪造成的。
唐國入侵西域佛國,直接讓西方佛門氣運功德減半,雖然觀音和如來最後及時止損,可是問題依然產生,隨著時間推移,如今的佛門,在西牛賀洲之上,再也不復往日香火鼎盛。
看到唐玄奘一行前來,如來平靜無波的眼底,終於閃爍起一絲火焰。
雖然如今佛門式微,但最後翻盤的機會還保留,扭轉乾坤在此一舉!
"世尊,取經人已至靈山腳下,我等接下來,該當如何?"
此時說話的,不再是觀音菩薩,而是文殊菩薩。
自打觀音上次入地府,與李缺定下那讓佛門感到顏面盡失的約定後,觀音在佛門的地位和聲望,急轉直下。
如今在多寶如來下首,原本屬於觀音的位置,也換成了文殊菩薩。
而作為闡教在佛門當中最後一個臥底,文殊此時已經想明白了一些事情。
這種時候,他要與佛門同仇敵忤,保住佛門纔是最終目標,纔是他在這裏的目的。
至於佛門功德氣運,等西行量劫最終結果出來,再議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