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送死之舉
三千精銳千里奇襲,一舉剿滅亂軍?
你當是在唱戲麼?
但凡喝醉之前多吃兩顆花生米,也不會如此上頭。
那可是女真人,剛剛從吃人生番蛻變成人的女真人,武力值之強,號稱娃娃都能射死虎狼的存在,這不不算,你還要殺到人家老巢?
建州女真人少說也有三四十萬,全民皆兵,你這三千人撒下去,就如同胡椒麪撒進了河裏,泡都不起一個好不好?這和送人頭沒什麼兩樣吧?
汪直啊汪直,這兩年太過春風得意,膨脹得連自己幾斤幾兩都搞不清楚了。
項忠和馬文升對視一眼,均能看到對方眼裏的不屑和笑意。
兩人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大聲讚道:
“真少年英雄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汪公此舉大有當年冠軍侯勒石燕然之雄姿,我兵部在這裏表個態,定然全力支援,要人給人要物給物,絕不吝惜,鼎力相助。”
很好,你汪直要去送死,沒人攔著,咱們兵部還會送你一程,好走不送,也不必說再見了,反正是再也不見了的。
更何況,就算汪直是去送死,好歹也能遲滯一下董山,能多爭取一點時間自己的謀略成功性就更大一點,這個送上門落井下石的機會何樂而不為?
張尚書此時才從水泥和新式建築法的暢享中回過神來,大叫道:
“廠公,你英勇歸英勇,下官也是不會阻攔的,但你出征之前能不能將這水泥之法和新式建築的人才移交給下官,也好給西廠留個種子?”
眾人聽得一頭黑線,你嬢的,不會說話就閉嘴,沒有當你啞巴!
“不可,萬萬不可!這太荒唐了!”揚尚書高聲說道。
“有何不可?”不是汪直,而是馬文升和項忠怒目而問道。
兩人在發問的同時不停地擠眉弄眼,這可是弄死西廠的好時機,老兄,你平時對廠衛不也諸多怨言嗎?今日為何出爾反爾?大家可是一邊的,不要搞錯了!
揚尚書正色道:
“此去勝負難料,本官也不知廠督勝算幾何,為國家計,廠督最好先將西廠所有產業報備到戶部,萬一有事,本官也好從寬撫卹。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大家知道的,你雖一片為國赴死之心,但一個蘿蔔一個坑,去年的收益,全都安排好了的,沒有你此次出征的這筆公費。
你放心,我戶部向以公平公正童叟無欺聞名天下,今天當著陛下的麵,本官可以向你保證,只是代管,只要你功成之日……”
揚尚書滔滔不絕,意思就是你為國捐軀固然大仁大義,但我戶部卻是鐵公雞一毛不拔的,指望我拿出真金白銀支援你,這是絕不可能的!反正是肉包子打狗的買賣,不如做得徹底點,你西廠把家產也一併交出來,豈不美哉!
太過份了!便是最和西廠過不去的兵部二人組也是看不慣了,照你揚尚書這般玩法,他汪直還敢去送死麼?萬不可因這小事壞了國家大事!
更何況,你揚鼎爲了兩個錢,連陛下的內帑都忽悠了數次,出了名的只進不出的大忽悠,誰敢信任你?
項忠怒聲打斷道:
“揚大人,你囉裡囉嗦是幾個意思,汪公這是去建功立業,為國報效,指日便可封侯的,若是你戶部捨不得那幾兩銀子,便由我兵部出這筆銀子,銀子這玩意,便和現在流行的牙膏一般,擠啊擠啊的還是擠得出來的……”
說到這裏,項忠又看向汪直道:
“汪公,一人雙馬夠不夠,不夠就一人三馬如何?務求來去如風,一舉直搗黃龍!”
汪直淡淡回道:“多謝大人關懷,咱家這裏倒真有兩件事需要兵部首肯才成。”
“沒問題的,不要說兩件,就算是三件又何妨,直言無妨。”項忠大喜,連忙板上釘釘,先敲定再說,省得反悔。
“咱家亦是擬走海路,從海路直抵遼東鎮江上岸,於女真的咽喉之處發動突襲,故而要有一支信得過的水師相助,恰好咱家去年奉旨江南視事,發覺松江府巡檢司兵容整齊,可堪大用,意欲調其隨軍聽用,可好?”
這……
這個要求讓項忠有點猝不及防!
是不是太簡單了,不過是咱們兵部一紙文書的事嘛!
原本以為汪直會獅子大開口,自己也做好了大出血準備的。
可對方的要求如此簡單,這讓項忠感覺很不真實,忙追著問道:
“第二條呢?”
汪直微微一笑道:“咱家需要幾個人,需要陛下點頭,也希望兵部支援。”
項忠拍著胸脯道:“我兵部的人隨你用,便是要老夫親自提槍上馬,也決無二話。”
第二句是絕不可能的……嘿嘿……
“多謝大人高義。”汪直認真回了一禮,然後對著成化皇帝道:
“臣想調魏國公世子徐鵬舉,兵部員外郎劉大夏,新科狀元方唐鏡三人隨軍襄助。”
這,這個人選有些……不完全出人意料。
徐鵬舉還好說,將門世家,又參加過追剿劫貢銀大案,算是有過實際行動,不算紙上談兵的趙括。
劉大夏在兵部素有知兵之名,倒也算是個人才。
這兩人若跟著汪直隨軍行動,倒也能出謀劃策,若汪直能聽他倆的話,未必會全軍覆滅。
當然,就算是全軍覆滅,也算是為國家做出了該做的貢獻,這兩人也算死得其所,沒有辱沒他們的專業和家門。
可要新科狀元隨軍行動這算個什麼鬼?
你汪直有沒有搞錯?
那小白臉方唐鏡手無縛雞之力,雖說做得一手手文章,可文章能殺敵麼?
方唐鏡是三元及第的文科狀元,不是武狀元!
讓他隨軍行動,不但於事無濟,反倒會成為拖油瓶好不好?
不過呢,想是這般想,大家卻不便說出來,萬一汪直以此為藉口反悔了怎麼辦?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狀元郎就狀元郎吧,起碼文章寫得好啊。
說不定能將這次飛蛾撲火般的奇襲寫出花樣文章來,為汪直掙一個上檔次的諡號,很好!
成化皇帝一直主靜靜地聽著,不發表任何意見。
在召見眾人之前,汪芷已經把全盤計劃跟他說過,倒也是一個可行之法。
現在國家有事,他也很矛盾,不知應不應該讓汪芷冒險。
現在聽到汪芷的要求,成化皇帝自然是無有不允的,“準。”
便在這個時候,王越開口道:
“‘千里奔襲,必撅上位將軍’,廠公頗為知兵,難道忘了麼?”
王越一直在算計著汪直所說的千里突襲勝算幾何,因此一直沒有說話。
在他腦海裏已經盤算了數個計劃,都被自己一一否決,他不知汪直的自信從哪裏來。
汪直的軍事天賦他是知道的,兩人搭檔管理京營數年,可謂是知根知底,他絕不會認為汪直是好大喜功出風頭之徒。
“正因不敢忘,故而才走海路。”汪直答道。
“可否將計劃說來一起參詳一二。”王越追問。
“兵無常形,水無常勢,咱家只粗粗擬定了從海路進攻的路線,別的均需因人因勢,隨機應變。”汪直微笑道。
王越當然知道這就是託詞,實話說是不敢說,生怕計劃洩露。
王越進一步想到,這也是這次召見要在西廠進行的緣故,而且只召見了參戰相關部門,其他部門一概不知,連內閣都繞了過去,只怕為的便是保密二字。
王越的猜測不錯,一旦這邊點頭同意,協調好具體事宜,汪直便要立刻行動,手下人早已整裝齊整,隨時可以出發。
因人因勢?王越心頭一動,心念電轉,頓時瞭然了七八分,不由連吸冷氣……
年輕人,好膽!
“汪公當知,軍中無戲言,可敢立軍令狀?”王越又逼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