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水泥之妙
當然,在這關鍵時刻,工部尚書也是不能慫的。
否則被同行看不起,揚鼎馬文升這些人轉頭就給自己扣一個諂媚事君的大帽子,也是頂不住的。
相比之下,小小的得罪一下皇帝,以皇帝的寬宏並不會太過怪罪。
腦子裏電光火石般轉了數圈,張大人硬著頭皮道:“揚大人所言,雖不中亦相差不遠矣。陛下,揚大人皆肺腑之言也。”
揚大人斜眼看向汪直,心中頗為快意。
成化皇帝聽罷,非但不惱,反而哈哈大笑,對著懷恩點了點頭。
懷恩從懷裏取出一本帳簿,遞到揚大人面前,似笑非笑地道:
“揚大人自己看看,在諸位大人來前,咱家也是不信的,故而之前纔剛剛清查了帳本,實在難以置信!”
揚大人狐疑地接過帳簿,心想難道自己看走眼了,事實相差甚大?可就算沒有十幾萬兩,花掉數萬兩也是不成的。須知一年之初在於春,剛剛開年就這般大手大腳,以後還過不過?很好笑麼,今日爲了錢財,非得死皮賴臉再三勸諫纔可。
想明白這一節,揚大人便迫不及待地翻開冊子,可光是第一行就令人懵蔽不已:
水泥十五噸,銀一百兩。
這水泥是個什麼鬼東東?
還有啊,何為“噸”?
石五噸,銀一百兩。
鋼筋兩噸半,銀五百兩。
“咳,這個,這個,懷恩公公,恕下官淺薄,這個‘噸’為何物?”
“揚大人不必自謙,咱家與是兩刻前方纔知曉,所謂‘噸’者,為大數計量單位,指一千公斤。”
揚大人一臉你不解釋還好,一解釋我更懵蔽的表情,這“公斤”又是何物?
懷恩也是一臉的不適,又解惑道:“此為江南格物院搞出來的計量單位,具體是將一升水分為一千份,每一份便為一公斤,便於相互換算,而一千公斤便稱之為一‘噸’。”
揚大人總算弄明白了其中關係。也就是說一公斤相當於現行的一斤四兩多一點。
如此一來,一幢樓用得最多的就是水泥,十五噸,也就是一萬五千公斤,量著實不小,可這玩意有什麼作用?
帶著不解和疑惑,揚尚書再往下看。
瓷磚,銀五百兩。
人工,銀一千兩。
裝修,銀一千兩。
再往下,就是一些林林總總的零碎記錄,比如模版,石灰,膩子粉(又是新名詞)。這些加起來剟一千兩。
再往後,就沒有往後了……
揚大人心算了一下,才三千七百五十兩……
然後呢?
揚大人抬起頭看向懷恩公公,“就這麼點?還有一本呢?”
你可不要忽悠我,建房的工序我堂堂戶部尚書也是不陌生的,就算我不太懂,工部尚書也在這裏呢,你想蒙誰呢?
一般來說,還是沿用世代相傳的建築之法。
第一步自然是平整地面,抄平放線。
然後接下來就是第二步開挖基槽。
第三步就是打地基了。
第四步就是安裝承重整個房屋的大木柱子和柱頂石。
第五步就是包砌臺基的邊緣,使之根基牢固。
這五步結束纔算是框架完成。接下來具體是用青磚砌牆還是用粘土夯牆,隨財力而定。
第六步就是安裝各種櫞子,櫰條。
第七步就是在屋頂鋪設瓦片。
別的先不說,這五層高樓總得有結實的大梁臺柱吧,若不是百年以上的老楠木,如何承受得了如此高層的重量?百年份三丈的老楠木市價就高達五百兩白銀,這還是有價有市。
剛剛抬起頭,懷恩公公已經知道他想問什麼,直接解釋道:
“沒有了,就這一本,沒有什麼臺柱,大梁,全部用鋼筋為骨,水泥為皮,加以些許磚石砌就,具體是怎麼弄的,咱家也不太清楚,只知道比舊式建造法牢固數倍不止。”
揚大人呆了一呆,你這是在忽悠鬼呢!
不料揚大人還未開口,張大人已經一臉欣喜地道:“竟有此事,我工部怎的不知,我就知道,以吾皇之英明神武,斷不會行那鋪張浪費之舉,陛下仁德……”
“閉嘴!”揚大人怒聲打斷,事關錢財大事,半點讓不得。
深吸了一口氣,揚大人又問道:
“如此說來,此皆水泥之功了?何為水泥?”
懷恩道:
“水泥這玩意我也不是太懂,只知道又是江南格物院弄出來做為建築主要材料的玩意,平日裏如同泥粉一般,用的時候摻水攪拌均勻,等到風乾之後便能堅如磐石,實是比咱們用磚石要堅固數倍。這裏所有的房屋地基到框架大多都用的是這玩意為主。”
這是玩笑吧,泥是無論如何不可能堅如磐石的。
不等揚大人質疑,張大人已經跳了起來道:
“這,這如何使得!以泥為骨,水一泡豈不就化了?萬萬使不得的啊,太兒戲了,陛下萬金之軀,請立即遠離此險地!快走啊,救駕,臣誓死斷後……”
“你他嬢的少說兩句沒人當你傻叉!”揚大人已經對張大人忍無可忍了,怒斥道:
“沒看到汪廠公穩坐在此嗎?若真有危險,他還能坐得住麼!”
這話太關鍵了,汪直又不是傻子,會做這種事?
果然,汪直微微一笑,對著門外招了招手,馬上便有一名番子應聲而入,汪直說了兩句,番子迅速飛奔去了。
“眼見為實,不如請諸位大人看看實物再討論是否牢固可好?”汪直對這些小事根本不在意,今日實在是另有要事,只不料這些人一進門就歪出了天際,這纔不得不解釋一二。
很快,那番子就拿著兩個鐵皮桶進來,汪直指著其中一個桶道:
“諸位,這就是水泥,別看只是一堆粉末,作用之大,難以估量。你們再看看這另一個桶裏的疙瘩,象不象石塊,這就是水泥風乾之後的樣子,雖說比不上石塊堅硬,可卻也差不了多少,若裡面配上鋼條為骨,端的是堅固無比,且永無著火腐爛之虞,實是極好之建築材料。”
“當真?”揚大人還是有些不信。
張大人這次說會了動手不動口,上前用手摳了摳水泥塊,指甲磨破一層,水泥毫髮無損,拿起其中一塊砸向另一塊,使出了吃奶力氣,好歹砸出了一條裂縫。
張大人扔掉水泥塊,嘆道:“果然好貨,好貨啊!吾皇真乃上天眷顧這人,竟然有此神物出世,國之大幸也!”
當然,張尚書馬上又問:“此物作價幾何?”
番子回道:“一兩銀子可購一百五十公斤,當然,這是大量採購的批發價,若只是少量,那就要翻倍了。”
張尚書一把揪住番子胸襟,怒道:“你再說一遍,多少來著?”
番子大駭,蠕動著嘴唇道:“若是大人有需要,量少也可按批發價的。”
張尚書道:“不對,上一句。”
番子愁眉苦臉地道:“一兩銀子可購一百五十公斤……大人,這可不是小人訂的價,是江南格物院統一定的價,小人只是實話實說……”
張尚書鬆開手,他已經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這他嬢的太便宜了有木有,一兩銀子一百五十公斤,太省錢了,簡直是白菜價。
作為工部尚書,他最怕的就是每年皇宮的修繕以及拔付給各地王爺的修繕物資,銀子嘩嘩了流出不算,光是工匠就不知要徵多少,他之所以特別懼怕戶部尚書實在是沒辦法,人家只要隨便在某個地方卡脖子,他就得裏外不是人兩頭受氣。
工部在六部裡地位最低,最不招人待見,就是因為這個部門全都是隻進不出,純粹的賠錢貨,腰桿天生就是軟的,就是想硬也硬不起來啊!
現在有了這建築神器,再不用佬頂樑柱邊角木料之類,不但工藝簡潔了許多,用工成本亦大幅度下降,如此算下來……
張尚書甚至已經想好了要組建若干支建築隊承接工程,現在已經不是賠錢的問題,而是賺多少的問題,再不用看戶部臉色!
張尚書甚至不顧揚尚書難看的臉色,夾手就奪過帳簿,有滋有味地看了起來,歡喜讚歎.。
匆匆掃了數眼,張尚書便歡天喜地起來,旁若無人道:
“果然不出所料,不出所料,不足四千兩,發達了,發達了,從今往後,我工部再不是泥腿子了,我要發達了,嘻嘻,哈哈……”
眼見張尚書歡喜得有些魔怔,眾人俱是面面相窺,再想不到這水泥竟然弄瘋一部之尚書!
當然,這也證明了這五層奢華的樓房竟然只用了不到區區四千兩!
四千兩不能用區區兩個字來形容,但相比於皇宮裏隨便翻修一個某某殿動輒數萬數十萬的支出,真的只能用區區兩個字來對比了。
揚鼎眼珠子一轉,立即就大聲道:
“恭喜吾皇,賀喜吾皇,喜獲建築神物,此物堪比傳說中的‘息壤’也……”
“息壤”乃是傳說中的神土,這樣的評價就相當之高了,不過考慮到其低廉的成本,一旦大規模運用,其作為真的不次於“息壤”。
“諸位愛卿同喜,同喜!”成化皇帝自然是龍顏大悅。
不過,揚大人接下來的話就讓人不知該不該笑了。
揚大人接著道:“陛下,以後宮中修繕,請以此為成法,實乃是國家之大福氣也!”
這……
當然,張尚書仍沉浸在自己的歪歪之中,並沒有理會眾人的眼光。
張尚書只想仰天長嘯:
從今日始,哥再不是打醬油的!再不是可有可無的!誰都不能再給哥臉色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