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分贓小會
沒有人會跟錢過不去。
在太和殿君臣歡聲雷動的時候,也正是方唐鏡正與汪芷為錢犯愁的時候。
“小賊,咱們這次發達了!”汪芷喜滋滋,滿眼都是金光。
當然是發達了,所有人都賺得缽滿盆滿。
抄出來的現銀五十萬兩,除了賞賜有功將士之外,純給皇宮內帑就有三十萬兩。
汪芷力主皇帝拿大頭,並沒有人敢有意見,因為接下來他們要瓜分的比這些現銀要大得多,必須得到皇帝的默許和支援。
在桌上,擺著一張南京城的輿圖。
上面用紅點標註著兩百七十多家商鋪的位置。
寧王深耕南京城多年,這些商鋪都是位置上好的商鋪。
每一家價值都在數千上萬銀子之間。
共計估價一百三十多萬兩銀子,當然,這是平常時節的價值。
若是由官府發賣的話,實付價格當然是要大打折扣的。
還有南京附近的田產,足足有一千二百多公頃,折算下來有十二萬畝。
江南的田價按每畝六兩銀子算,也能有七十萬兩。
當然,倉促間發賣,價格也是要打一個折扣的。
還有商鋪的貨物呢?又值得折後二十萬兩。
也就是說,帳面上可以上交給朝廷的有一百五十多萬兩銀子。
妥妥的一個肥年。
這些走的都是正規手續,沒有一點瑕疵。
當然,除了折銀上交太倉國庫的一百五十多萬兩銀子之外,實際剩餘下來的真實價值也足足有一百一十多萬。
這就是各家心照不宣的福利了,官場規矩如此,誰也不能說什麼。
而且是各家衙門分配,並非是落入私人腰包,屬於官辦企業。
就算是御史得知,也無話可說。
開什麼玩笑,人家可是明碼實價買來的,除了價格優惠之外,別的一切都是合規合法。
而且價格優惠亦是酬功之舉,對有功之人的獎賞,誰敢不服?
不服你上啊!
什麼?你說與民爭利?這個問題就更簡單了。
朝廷給官員的只是名義和編制,比如巡撫衙門,只有一個巡撫和下面的典吏是朝廷計劃內的,餘下的師爺,書辦,後勤,等等,這些都是由官員自己掏腰包解決的。
那麼官員就只能向地方上伸手,地方敢拒絕上官麼?不可能的嘛!於是下面的官員理所當然地就把這筆費用攤派在民眾頭上。
而有產業的衙門則不一樣,不必向下麪攤派,也不必巧立苛捐雜稅,從自家產業收入裡敢便是了。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妥妥地為朝廷減負,乃是不擾民的典範。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官員削尖了腦袋也要混到富裕省份當官的原因,衙門收入高啊,不必盤剝百姓也能發財,若是心思靈活的,就更是發得不要不要的。
當然,相比起慶功大會,分贓小會就要低調得多。
西廠代表自然是汪直;錦衣衛代表非侯明莫屬,守備府自然是徐小公爺代表,同時也代表了劉大侉子等一眾衛所,巡撫衙門是嚴師爺出席,鎮守太監府由黃公公的乾兒子小木子全權代表。
分配方案大家都是有默契的。
西廠主導,錦衣衛協助,出力最多,兩家可獨得三成。
巡撫衙門居中排程,也算是起了主力作用,可分得兩成半。
守備府和呼叫的各地衛所人數眾多,合計亦可分得兩成半。
鎮守太監府動用了孝陵衛,可分得一成。
餘下一成,就是這次指揮的幾大巨頭和主要人員私下的分成。
這些人當然就是汪芷,方唐鏡,徐小公爺,侯明,常風,劉大侉子,王恕,鎮守太監黃華,徐老公爺這些行動的直接指揮者。
不過這些分配都是預設的不動產,也就是田產和商鋪以及貨物。
由於本次行動乃是西廠主導,所以優先挑選的權利汪芷是當仁不讓的。
按照方唐鏡的設想,田產莊園什麼的一概不要,只要商鋪。
田產大部份交給巡撫衙門,這就十分對巡撫衙門的胃口。
王恕治理南京,最大的心病就是怎麼給官田減負。
按照方唐鏡給出的建議是招撫受災的流民。
若是人手不足,可以不惜遠赴山西陝西這些地方招募。
現在手上陡然多出十餘萬畝公田,就可以收容一大批流民,減輕本地農戶賦稅。
雖然優先挑選並不等於是佔爲已有,還要折算成銀子交到太倉充實國庫。
但可以用平時一半的價格吃下,這已經是佔了極大的便宜。
兩百七十多家商鋪的三成,包括田產折算在內,汪芷足足可以挑選到一百一十三家。
一覺醒來,發覺自己,活成了一個從前最討厭的狗大戶,這心情…五味雜陳…一言難盡…。
那種有兩個臭錢就了不起的心態真的爽得不要不要的。
但汪芷馬上爽感就少了一半。
因為她奇怪的發現,方唐鏡挑的這九十五家商鋪並非全是地段最好的。
“本公子讀書少,你不要騙我……”汪芷感覺爽感在跳水式下跌。
“做人呢,不能吃獨食,要留一些好地段給別人,別人纔會承你的情。”方唐鏡解釋。
“可為何有三個地段卻足足有七十餘家商鋪相連,這豈不是重複浪費?”汪芷不解。
“這其實是最好的地段。”方唐鏡微笑。
爽感開始回升,但汪芷還是要挑三揀四的,指著輿圖道:
“什麼鬼!東門這一處地處碼頭附近,這我能理解。可西門那一處呢?那一帶都是百姓小商販,除了人多些之外,按你說的,就是‘消費能力’比較差的,好在那裏?還有,南門這一處乃是在官員聚居區和下人區的交匯處,我亦不太看好。”
“笨!”方唐鏡胸有成竹地道:“做小生意的選址和做大生意的選址是不同的,小生意可以只看產品對不對口,然後是人流和消費能力,但做大生意就必須要考慮到細分市場和規模效應的問題了。”
汪芷大翻白眼,最討厭動不動就蹦出一個人家聽不懂的詞彙。
什麼“細分市場”,“規模效應”,聽都沒聽說過好不好?
“還請方大相公解惑。”汪芷看方唐鏡一副有持無恐的樣子,只能不恥下問。
這恰好就瘙到了方唐鏡的癢處,當下滔滔不絕地說道:
“產品和市場,若是能完美的找到一個契合點。那麼,這個產品想不大賣都難,而我選擇的地方,就有這個潛力。
這三個地方分別代表了低中高三個消費群體,這恰恰就是我給成衣產品定下的方向,以後生產的服裝,要有高中低三個檔次之分。
但這顯然是不夠的,人們買菜會去哪裏?當然是菜市場。買牛馬去哪裏?當然是牲口行。以此類推,成衣也要做成市場,要讓人們一想到衣服,就不由自主地往成衣市場裡去採買。
這就需要品種多,門類齊,這家店不滿意就可以在下一家選中自己心儀的衣服。
只有顧客想不到,沒有我們做不到,
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形成規模,只有規模上來了,才能培育出人們的消費習慣,如此良性迴圈,人們就會形成做衣服不如買衣服的觀念。
所以我選擇的這三處,每一處都是二十幾家相連的門面,就是要統一鋪上我們的成衣,要就不做,做就要一炮而紅!”
經濟上的事汪芷是不懂的,但方唐鏡說得條縷分明,彷彿馬上就能發財的樣子,著實讓汪芷爽感止跌回升,火箭式飆升。
但隨即,汪芷又頭痛了,銀子,一百一十三家商鋪固然是大手筆,可盤下這些商鋪的這筆銀子從哪裏出?
這可不是小數目,就算是半價,也要拿出五十七萬兩的真金白銀.
不是應該賣掉一些再買回剩餘的麼?
“銀子的事你不必操心,咱們用商鋪抵押給‘救災扶貧基金會’,大約可以籌集到四十萬兩的低息貸款,剩餘部份再發行股票募集。”方唐鏡仍是胸有成竹。
股票又是什麼?汪芷的眼神又迷茫了。
“具體的原理有些不好說明,這樣,你就當是找人合夥做生意。
把咱們的產業分成一萬份,值得一百萬兩銀子,所以每份值一百兩銀子。
然後,咱們保留五千份,佔最大的份額,也就是最大的股東。
將剩下的五千份原始股發賣出去,收回五十萬兩的銀子。”
“別人憑什麼會買你的這個股…票?”汪芷好奇寶寶。
“問得好,人們買的就是一個美好的未來。
因為我們每年的收益也要分成一萬份,比如收益是三十萬兩,分成一萬份,每一份需得發放三十兩銀子的紅利,如此一來,買了股票的人就能在三年多一點收回成本。
再往後,每年的收益當然就是白拿,穩賺不賠的。”
“若是虧了呢?”汪芷追問。
“那當然買了股票的人也跟著倒黴。”方唐鏡神情嚴肅地說,然後又補充道:
“這當作最後的選項吧,有了‘救災扶貧基金會’的三十萬,我們可以先拿到六十家的產權,然後再和這六十家商鋪的產權抵押給別的錢莊,只不過錢莊的利息會比較高,讓我想法子找一家利息低的。”
“天下錢莊都是一個德行,想要他們降低利息,可比殺了他們還要難吧?”汪芷不信。
方唐鏡實際並不想在這個時候推出股票這玩意,在制度和配套技術都跟不上的情況下,一旦這東西開始自行流通買賣,將會演變成一場金融災難。
方唐鏡嘆道:“那我就只能自己開一家錢莊來供你揮霍了!”
汪芷心裏一突,沒有介面,這話聽著,怎麼象是要包那個養似的。
其實方唐鏡心裏想的是,若是開錢莊,是不是該收割一批松江的官員了?
韭菜養著,就是要收割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