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爱青果
去書架

第335章 拜師禮成

    第二日一早……

    儒家拜師可繁可簡,要排場有排場的做法,簡單有簡單的做法,主要是心意到了便可。

    兩位老人依足古禮,選定了第二日的卯時,也就是俗稱的日始破曉之時。

    方唐鏡這邊連夜佈置好拜師需要的物品,有錦衣衛的“幫忙”,不算難事。

    丑時,也就是雞鳴之時,方唐鏡便起床沐浴焚香更衣,靜待吉時。

    吉時到,二老準時出現在方唐鏡所處的小院。

    當然,二老昨日也是借宿在附近的“農家小院”裡的,不然也不會來得這般準時。

    拜師禮在院外舉行,孔子象坐南朝北,其下西側是孟子象,象徵儒家正統的孔孟二聖。

    拜師禮第一項就是洗盥禮,也就是澆水洗手,誠心正意的意思。

    然後拜孔孟二聖,接下來纔是拜自己的老師。

    禮畢,送上束脩,這個禮是不可免的,孔聖雲:“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意思是說,凡是交束脩的學生,我都是很用心地教的。

    反過來說,沒給束脩的,是不是就意思意思而已?

    學生沒交學費,老師也是可以不教的,畢竟先生也是人,也是要吃飯的嘛。

    束脩,就是以肉脯十條紮成一束,作為拜師最起碼的禮物。

    後來才逐漸演變成拜師六禮一說。

    所謂六禮,即是指“芹菜,蓮子,紅豆,棗子,桂圓,臘肉”六樣禮物。

    每一樣都有講究。

    芹菜寓意學生要“勤奮好學,業精於勤。”

    蓮子寓意“蓮子心苦,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紅豆寓意為一路鴻運高照。

    紅棗寓意學生早日高中。

    桂圓寓意學業早日圓滿出師功成名就。

    臘肉寓意不忘古禮,不忘師德。

    老道受了方唐鏡的拜師禮之後,回贈一份桂枝和蔥。

    桂枝表示蟾折桂之意;蔥與聰音近,寓聰明通達,為人正直。

    接著老道帶著方唐鏡唸誦了一遍《大學》首章。

    象徵着從此之後,老道擔下了“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

    老道唸完之後,問方唐鏡道:“汝為何而讀書?”

    方唐鏡下意識地就想答一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不過幸好及時止住。

    這個名人語錄張口就來的毛病實在是要改一改。

    想了想,方唐鏡答道:

    “徒兒初時貧苦,只想生活好過一些,能出人頭地就更好一些,後來讀書漸多,明白聖人書裡寫的世界,需得有人去做才能一點點實現,弟子就想著自己不論多少,盡力去做便是,總能讓這天下一點點離聖人所想更近一些罷。”

    老道和老儒頗為意外地對視了一眼,依照方唐鏡的性子,他們已經做好了聽到方唐鏡說出諸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等壯語的。

    然而方唐鏡只是老老實實地說了一番內心的想法,雖沒有豪言壯語,卻更顯踏實。

    “善!”老道挼須,緩緩道:“為師姓李名秉,字執中,號迂齋。承襲儒家孔孟道統,崇民貴君輕,得罪的官員數不勝數,汝為吾之弟子,前途兇險實多。”

    老道前面那句為何讀書並不是形式上的一問,而是大有深意。此時老道講出自己所走的“道”,實際上就是孟子的道統,民貴君輕。

    實際上這是很被皇帝忌諱的,太祖高皇帝在位時,曾一度將孟子配享孔廟的資格撤銷,將孟子從文廟裏請了出去,後來經大臣們力勸才又將孟子請了回來的。

    很直白地告訴了方唐鏡,做他李秉的弟子,不是這麼好做的,很可能不能成為助力反而成為阻力,且現在當年的仇家如果還沒死的,大多都已是高位大佬了吧?

    雖然已經覺得很瞭解方唐鏡了,老人還是要當面問出這個問題。

    方唐鏡微笑道:“夫子走得,弟子緣何又走不得,依正道而行,何懼之有!”

    方唐鏡從容淡定,意思是你老未走完的路便由弟子來走了……

    老道滿意得不得了。

    方唐鏡象是纔想到什麼,試探著問道:“夫子,你可就是那個人稱‘天下第一天官’的?”

    老道笑問:“然也,怕了麼?”

    “怕!”方唐鏡爽快答道;“怕……給您老丟臉!”

    一陣陣笑聲在山林間迴盪.

    霞光噴薄而出,天邊無數紅雲,旭日猛地一躍,掙脫地平線的束縛,升上天空,並不刺眼,卻有無限光明的感覺。

    初升的陽光照耀在一老一少臉上,竟有了一層神聖……

    老道又對方唐鏡介紹道:“這是你王師叔。”

    方唐鏡連忙上前行禮:“參見師叔。”

    老儒還禮,說了好些恭喜的話。老道十分受用,一直笑眯眯地聽著,等老儒說完後冷不防問道:

    “石渠老弟,我這弟子叫你一聲師叔,可不是白叫的,況且我這弟子昨日又是贈詩又是幫你破案,你若不拿出點誠意來,未免說不過去。”

    李秉毫不客氣,擺出一副兄長架式。

    王師叔臉上一苦,別人敢說這話,他鳥都不鳥,可此李秉是別人麼,大明滾刀肉是也。

    看來,不拿點乾貨出來是不成了,不由苦笑著在身上摸了摸,苦笑更甚。

    除了兩袖清風就是清風兩袖,連個玉佩什麼的都沒有。

    倒不是他小氣,也不是他窮得真的只剩兩袖清風,實在是他從來不帶這些,銅錢碎銀子倒是有幾兩,可這時候能拿這些東西出來麼?

    他可是知道,方唐鏡最不缺的就是這些東西,若方唐鏡當真收下,“回禮”自己一張千兩銀票怎麼辦?

    李秉笑眯眯的,也不急,就這麼看著,等著,弄得方唐鏡都有些不好意思起來,剛要說話,便見老道擺擺手,便知趣地不再說話。

    老儒左摸右摸,額頭上竟是冒了熱汗,猶豫了半晌,還是長嘆一聲,從袖裏取出一本封面空白的書籍出來遞給方唐鏡。

    “看看吧,這可是都是文壇前輩們的好文章,雖是臨時抱佛腳,卻也不無裨益。”老道這才滿意地笑了起來。

    方唐鏡疑惑地翻開,上面密密麻麻的蠅頭小楷,明顯是手抄本,可裡面的文章連一個署名的都沒有,誰的文章?

    方唐鏡腦裡靈光一閃,這一寸光陰一寸金的時刻,兩位老人絕不會讓他看無關的文章!

    再想到兩人的身份,尤其是王恕的職位,還用說麼,手裏這些文章絕對是當下士子們打破了頭也要搶的珍貴材料啊!

    歷來大試之前,士子們都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要做。

    那就是揣摩考官的文風喜好。

    要知道人過一百,形形色色,每個人寫出來的文章風格也是千奇百怪,豪邁的,攜永的,復古的,華麗的,清新的不一而足。

    大考試時候若能寫出考官喜歡的風格,挑中的機率自然就大大增加,這乃是公開的訣竅。

    但現在除了主考官,其餘人是誰都不知道,所以士子們即便是想揣摩也乾瞪眼,瞎貓捉死耗子般的瞎猜。

    當然,南直隸出名的府縣學教喻也並沒有多少,諸考生若是有心,各自交換本地教喻文章也是能湊齊的,但如此一來需要揣摩的量就大了去了,誰也沒有這麼多功夫,只能看些重點而已。

    按照慣例,各房同考試官則由巡撫、布政使、按察使三司從全省各府縣教喻官中挑選。

    所以這個時候兩老突然拿來幾十篇文章叫方唐鏡看,這些文章十有八九是候選考官的文章,揣摩其人文筆自然大有好處!

    以王恕和李秉兩人的正直品行,能想出這個辦法幫他精進,實在已經是原則內的極限了。真心不容易,太不容易了。

    怪不得王恕剛纔一臉便秘的樣子,內心定然是天人交戰,直到最後方纔不得不拿出來的,實是覺得自己做了什麼了不得的錯事一般。

    方唐鏡心中感動,不過此次考試,乃是他與李士實全面交鋒的終結一戰。他已經另有了全面的安排,大機率這本“揣摩資料”是用不上了。

    當然,老道的真傳“八股取士之義”纔是他最看重的傳家寶貝。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