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事成
馬曉旭與其一番閒談過來,感覺到兩個人關係已經沒有之前那種箭拔弩張的樣子。
他纔將從縣誌抄下來的紙張遞了過去,然後示意對方先看看上面的內容。
李大林有些不明所以,看過之後依舊是一臉疑惑。“小馬你這上面寫著是什麼意思?我不是太過明白。”
他坐了過去湊上前,指著上面的一條條記錄,說道:“李書記你看到這些就沒有什麼熟悉的感覺嗎?這些可都是我剛從鎮上的縣誌抄下來,關於泉秀村的大事。”
“您認真回憶一下,看這上面是不是記載都屬實。說實話看到這些我真得是很佩服泉秀村的祖祖輩輩,經歷過那麼多絕境還能一直傳承下來,也難怪李村長這麼在意修路一事。”
李大林從頭開始認真看了起來,同時在腦海中回已對照。
等放下手上資料時,臉上已經滿滿地悲傷。“想不到這些事都被記了下來,有很多連我都已經印象模糊了。你能理解真是太好了,想必回去後也能勸勸那傻根不要再固執下去了。”
說完將他記憶之中,不管是親身經歷還是從父輩口中得知的那些慘狀述說出來,等到停下話頭時,眼角已是淚花閃現。
馬曉旭深表同情地說道:“所以才說水患害苦了鄉親父老,李書記您看有記載上面幾乎二三年就有一次小水災,八年十年就有一波大水禍。”
“可見泉秀村根本就不缺水,反而是水太多了。要我來說這次鑽孔探查把地下水排掉一些卻是一件好事,至少會讓水患沒有那麼容易形成。”
李大林這時才驚醒過來,說來半天還是繞回了這裏。
但是仔細想想卻也有那麼幾分道理,水少了水患自然也會減少,可是平時年景會不會因此而讓莊稼受旱。
“李書記,其實您也應該明白,如果還是如同之前那樣種地為生,真得是太過辛苦了。年景好的時候也只是維持一個溫飽,碰上水患就全村都要從頭再來。”
接著指了指門口那圍著一堆的孩童,繼續說道:“您就忍讓村裏一代代都這樣周而復始繼續這樣的生活嗎?時代已經在變了,再這樣下去就憑那些田地只會一天不如一天。”
李大林並不是什麼都不懂的村中老漢,他也常常會去縣裏市裏參加一些會議。每次都能感受到日新月異的變化,只是這種焦慮只能深深藏在心中,因為根本無力改變。
“我們莊稼人也沒有什麼文化,不守著那幾畝田又能怎麼辦呢?”
馬曉旭眼神緊緊盯著他說道:“李書記現在就有很好的機會,就看您願不願意做出改變了。田安村的變化相信大家都清楚,為什麼不願意一起走上這條路呢?”
“路修好了客商來得肯定就更多,再多的山貨也不會愁賣。到時把培育技術也學會了,合兩個村之力把全中國販賣山貨的商人都吸引來不是比苦守那些田要好得多嗎?”
李大年顫抖著問道:“小馬你是說真的嗎?你真的願意把培育山貨的技術也教我們,讓我們也像田安村那樣可以賣山貨掙錢。”
他輕輕把那雙粗糙大手握住,“李書記這不用您擔心,兩個村都可以培育山貨雖然會有一些競爭但只要不做那種損人利己的行來,都算得是良性的。”
“一方面市場那麼大,不要說兩個村就算全鎮全縣的人都一起也不怕沒人買。生活富裕了大家都願意花錢,來讓自己吃上更健康和有營養的東西。”
這個時候周圍旁聽的人也越來越多,都想知道怎麼樣纔可以讓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雖然人不少但如何擁擠都給這一老一少留出足夠空間,同時也沒有雜音干擾。
他抬頭看了看,又繼續說道:“另一方面,我也希望能有競爭出現。這樣子大家纔不會想躺著吃老本,每個人都要鑽研好技術讓自己的山貨比別人更好。”
“這樣你追我趕才能把全鎮人民都帶動起來,我會來到這裏出發點就是要讓村民都可以擺脫貧困的日子,只要大家在大方向上都擰著一股繩力往一處使,我相信用不了多久。”
人群中一下子傳來了贊同的聲響,每個人在看到田安村藉着山貨翻了身,其實心中多少都有些不是滋味,現在也能像他們一樣怎麼會不開心興奮呢。
這時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開口道:“修路真得不會把村中風水搞壞嗎?可是那些雞鴨無端端消失不是山神的警告嗎?”
馬曉旭站起身來,“風水只會越來越好,至於雞鴨我們也都調查清楚了,確實和田安村有關。”
人群之中一片譁然。
“不過卻是人力的,二牛相信大家就算不認識也都有耳聞吧,雞鴨就是讓這個二流子給摸黑進村抓走,根叔一把人找到就會帶過來給大家解釋的。”
李大林思考再三,心中終於下了決斷。
他站了起來,大聲說道:“大家都聽到了馬同志的話了吧,我決定就按他說的,把路修好養山貨賣到全國去。”
“剛好村裏主事的人也差不多都在,大家就在這裏表個態吧,也好回覆給馬同志。畢竟之前已經因為我們把進度耽擱了,現在更要爭分奪秒了。”
“我沒有意見,馬同志說得有道理。”
“李書記我聽你的,相信你會帶著大家過上好日子。”
“種山貨可比種田要來錢的多,那幾畝田我早就不想種了。”
馬曉旭和李大林走在前面,身後還跟著一大串人,往村口走去。
事情終於有了結果,泉秀村不會再阻擾修路,不但如此有需要出人出力的地方只要通知一聲就會立馬組織人手參與。
原本他並沒有想搞出這麼陣仗,只是村裏所有人一致認為應該送送他。
一二十個孩童雖然不清楚什麼事情,但也是跟著隊伍跑前跑後地追逐打鬧。
他忍不住問道:“李書記,村裏這麼多孩子怎麼都沒去上學,不管如何掌握知識都是要從小抓起。我看有些都十一二歲了,怎麼還和那些五六歲的孩子混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