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3章 奧烏茲歸國
論功行賞是很有必要的。
這一點,群臣們,並沒有異議,只聽見高宏圖笑呵呵的捋著自己的那一大把黑白參差的鬍子。
“皇上,論功行賞,自然是要的,此類物件,乃是國之重器,利國利民也,我大明朝向來都是有功必賞,自然是要加以犒賞,以告慰人心的!”
“首輔所言甚是!”
殿內群臣紛紛恭維著高宏圖。
“哈哈,既然如此,那就按照朕擬定好的這個名單,把該授出去的爵位,全部授出去好了!”
“什麼?”
一時間,隨著朱慈烜的話音落下的那一剎那。
在場的群臣們,不由的瞪大眼睛,不可思議的望向了朱慈烜。
尤其以高宏圖為首的高階官員。
“皇上,這,這授什麼爵位啊?”
大明朝的爵位,很是珍貴的。
歷史上,直到崇禎十七年,李自成兵臨京師之時,崇禎上皇朱由檢,才捨得放出去了幾個伯爵(這也夠摳了)。
而在朱慈烜出現後,大明朝的爵位,就更加的珍貴了——畢竟朱慈烜出現後,大明朝沒走到山窮水盡的那一地步,爵位氾濫自然不可能了。
但朱慈烜還是授了一小批的爵位。
給平遼的將士們,分了一批子爵,男爵,沒有字首的那種。
就連高宏圖,陳新甲他們,也都得了一個爵位。
當下,讓朝臣們不服氣的是,朱慈烜這些爵位,既不是發給有功將士的,也不是發給中興名臣的,而且發給一群既無文治之功,也無開拓之功的工科學院裏的理工男!
所以,此時的高宏圖,等人紛紛勸諫說道。
“皇上,平心而論,您此番起草的這份名單裡面的人員,確實立下有赫赫之功,那蒸汽機,那鐵路機車,還有那各類紡紗機,蒸汽船之類,但臣以為,賞賜些銀兩田宅就是了,直接的冊封爵位,實在不妥啊……”
“是啊,皇上,這爵位不可如此濫封!”
一旁,朝臣們紛紛嚷嚷起來,尤其是陳新甲幾個授了爵的文官。
可朱慈烜卻是搖頭連連。
“怎麼是濫封?這些爵位,是他們理所應當的,百年之後,似朕,還有爾等,大抵沒有幾人記得了,朕與爾等所做的一切,也都不復存在,但似這等人所做的鐵路,蒸汽機,那蒸汽船,卻會經久不衰,流傳千百年,影響後世子孫萬代,如此功業,區區一個爵位,算的了什麼?”
朱慈烜搖頭連連。
是啊。
名臣將相什麼的。
影響都是一時而已。
真正有利於人類的。
還是科學家們。
這些人,纔可以光耀千古,影響後世千百年。
此時,朱慈烜一番話說完後,群臣們也意識到了這位少年天子的決心——朱慈烜現在的權威已經足可以與開國君主相匹敵了。
所以,他想幹什麼事。
勸肯定是勸不住的。
“皇上如此說了,臣等照辦就是!”
文官們實際上是一種很慫的生物,本質上就是平常社會上遇到的某些人,你硬的時候,他就軟,反之,你軟的時候,他就硬。
此時,朱慈烜的態度,擺在這裏,群臣們,倒不敢反對,見此,朱慈烜滿意的頷首說道。
“朕這一回,不只要授出去幾個爵位,朕還要定下一個獎項!”
“這……”
一時間,群臣們不由的看向了朱慈烜。
只聽,朱慈烜笑呵呵解釋。
“朕日後,要在我大明朝,每年組織一次評獎!”
“由民間資源的科研人員負責提名,提名者,為在若干年內,在科學領域有大貢獻者,經過最終投票表決,最終第一名將會被授予男爵爵位,不只如此,還有獎金呢,獎金五萬兩,而且,要每十年,綜合各個方面,進行增減!”
一聽這話,在場的所有人,都不由的皺眉起來——廢話,狀元也沒這待遇啊!
一個狀元,充其量也就是當個文官。
就拿去年恩科的狀元張煌言,現在不過是應天知府。
而如今,一個搞研究的,沒有功名的傢伙,竟然能夠有如此待遇,而且,一年選出來一個,上來就給一個男爵,成了貴族,而且還賞五萬兩銀子。
這難免的讓群臣們有些不滿。
當然,他們也沒敢反對。
看著他們那好似便秘般的表情,朱慈烜卻是呵呵一笑。
“爾等也莫要不服氣,要是你們,能夠搞出來這些個成果的話,朕也不會吝嗇賞賜的,自己沒有搞科研的能耐,就讓家中的子弟去研究,在這裏羨慕嫉妒又有何用啊?”
好吧,朱慈烜設立這個獎項的目的,就是爲了鼓勵科研。
實際上,在朱慈烜的眼裏。
華夏曆史上就是點錯了科技樹——要是歷朝歷代,維持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不考試文科,不考試做文章,而是考理科。
那還不得卷出來一個科技文明?
可奈何,歷史沒有如果。
所以,他朱慈烜現在就要糾正風氣了,設立重獎,讓人們不再去研究那些個沒用的文章,而是研究真正對現代科學有用的東西。
對人類發展有用的東西。
而正當,朱慈烜在做著這些的時候。
位於遙遠的西方。
伊斯坦布林。
此時,經歷過漫長的長途跋涉。
奧斯曼帝國派往大明帝國的使者奧烏茲終於穿越漫漫黃沙,將自己所攜帶來的大批軍用物資,給運回了國內。
這一次,奧烏茲共計採購了三萬枝配套有刺刀的燧發槍。
這些燧發槍有個特點,只有槍管以及槍機,還有配套的套筒刺刀,但卻並沒有槍身——木質槍身太重,太佔地方,而奧斯曼國又不缺木頭,更不缺加工木頭的工匠,所以槍托可以自制。
除了三萬枝裝上木質槍托就可以使用的燧發槍外。
奧烏茲還攜帶了五千枝線膛銃,以及大量的火箭彈歸國。
其中有三千枚裝填了糖藥的手持破牆彈。
還有五百枚船用火箭。
而由於採購了大量,原本不在採購清單上面的物資,所以,此時的奧烏茲一行人,並沒有完全的繳納了貨物所需的銀兩,而是隻付了三成的訂金。
剩下的錢,要等奧烏茲歸國後,才能夠支付。
在當下的時代,這種生意模式風險相當大——奧斯曼國的國際信譽也就比大順好點,很有可能會被賴賬的。
但誰讓如今的大明朝跟奧斯曼國是友邦呢?
而且雙方還有極大的共同利益——絲綢之路多大的利潤啊?誰會因為這點貨款而使得雙方關係交惡?
所以,奧烏茲得以,只付了三成的貨款,就成功的將自己所需要的大量物資,給帶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