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吳廣鬥野豬
陳勝就每天勤勤懇懇地管理著這片田地。
時間過很也非常快,轉眼之間陳勝來投靠尤天已經有半年多了。
時下正值金秋收獲季節,陳勝正帶著傭人們收穫糧食,大夥都高興地用力收穫著這辛辛苦苦換來的成果。
幹了大半天,都累得滿頭大汗,陳勝說道:“大夥都累了吧,都到田邊休息一下喝點水再繼續幹吧!”
大家都高興地到田邊坐下來休息,相聚在一起喝點水解解渴。
其中有一個傭人說道:“今年大獲豐收,我們管理的這些田比往年收的都要多,今年一定能得到尤大地主的賞賜!”
陳勝也聽了非常高興地說道:“是啊,大家都辛辛苦苦換來了豐收,今後好好幹也一定能幹出一番業績,以後咱們這群人裡面誰富貴了一定不要忘記眾兄弟們啊!”
傭人們聽了,哈哈大笑:“陳頭,我們都是種地的傭人,靠著辛苦換點賞錢,圖個溫飽,怎麼能有大富大貴的機會呢?”
陳勝看了眾人都在笑他,自己知道眾人都想著好好種地也沒有太大的想法,就笑了笑說道:“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陳勝畢竟是他們的小頭頭,傭人們也不好再反駁,個個心裏想
著這陳勝也一定是異想天開了。
眾人都喝足了水,正當起身準備繼續收拾糧食的時候,忽然聽到背後一陣聲響,眾人扭頭看時看見身後一陣灰塵大起。
仔細看時,見一青年手執鋼釵,正在奔跑,像是在追趕什麼東西再仔細著時原來莊稼地裏有一頭野豬再四下逃竄,雖然禾苗很高但還是能看到體型龐大,顏色烏黑的野豬。
平日裏大家見了野豬想躲避還來不及呢,這麼大一個野豬竟然被一個青年追得四下逃避,眾人看得驚呆了。
眼看青年離野豬越來越近了,青年猛地舉起鋼釵向野豬的背上刺了過去,野豬向左邊躲閃了一下就避開了鋼釵,哪知青年用力過猛,把鋼釵釵進了土地裏,青年趕緊來拔鋼叉,發現除了鋼叉,手柄也插入了地裏麵半截,一時拔也沒來技出來,青年索性棄了
鋼釵,快步追趕野豬,看著趕上野豬,身子一撲,就把野豬按倒在地,野豬也翻了跟斗。
青年趁野豬翻了跟斗,騰出雙手來,將野豬揪住舉起,用力舉過頭頂,狠狠地將野豬摔到了地上,野豬本身體重巨大,經不起這麼一摔,摔下來就癱在了地上呼呼地喘息慘叫著。
陳勝及眾人都呆驚了,這野豬起碼也有四百斤重,愣是被一個青年硬生生的舉起又摔下。
“這也是太厲害了吧,真乃神力啊!”一個擁人感嘆說道。
青年看著癱著的野豬,生怕反省過來跑了,青年又狠狠地向野豬背上踢了幾腳,野豬痛苦的慘叫著。
陳勝素來喜歡結交好漢,便向青年走過來讚歎地說道:“兄弟真是天生神力,這麼大一個野豬都能讓你制服的妥妥的。”
那青年一看陳勝也相宇非凡,心裏頓生敬重:“哦,這位哥哥好,您都看到了,不過一頭野豬而己,何足掛齒!”
陳勝繼續問道:“兄弟面生,我也沒有見過你,你是哪裏人?”
這青年說道:“我是陽夏縣人氏,姓吳名廣,陽夏縣今年莊稼收成不好,賦稅又重,家裏的一頭耕地牛也賣了還是不夠交賦稅,官府催稅又緊,無可奈何,只得逃出了陽夏縣,早就聽說成安縣今年收成不錯,所以一路逃難至此,剛纔正好在鄉路上趕路,看見這麼一個畜生,可能好幾日不曾吃肉了,便想捉殺了當飯來吃。”
吳廣說完,二人同時哈哈大笑起來。
陳勝便把尤地主如何仗義疏財,如何救濟災民的事情對吳廣講了一遍。
“兄弟,你若有意,我可引你見尤地主,留下來在尤地主莊上,咱們以後便可共同勞作。”陳勝對吳廣說道。
吳廣說道:“如此甚好。”
兩人便同傭人們一起抬了野豬向尤天莊上來。
陳勝領著吳廣見了尤天,對尤天說了吳廣赤手空拳打死野豬的事,龍天聽了也是大為讚歎。
尤天便把吳廣安排在了陳勝的手下,協助共同耕作。
牛牧塵之看到吳廣也來到了尤天莊上,心裏暗自想:“這兩位爺都到了,難道是準備在這裏就起義嗎!”
牧塵之知道大秦的氣數遷不該現在就完,又真怕陳勝、吳廣兩個人在一起久了會商量一些揭竿而起的大事。
牧塵之與尤天商量說:“現在庫房錢糧充盈,每日裏糧食出庫入庫,勞動力強度大,需要有一個得力的後生來幫忙。
尤天說:“好,我隨便調撥數十個傭人給你。”
牧塵之說道:“我看這新來的吳廣身強力壯,能徒手捉拿野豬,可以以一抵十,就讓吳廣來我返里做事吧!”。
尤天便同意把吳廣調撥到牧塵之手下做事。
牧塵之知道以後吳廣是起義軍的領袖,便想了解一下他對現在的朝局的看法。
牧塵之說道:“方今天下一統,六國盡滅,國富民強,我等一介草民,正當奮發圖強,勤懇勞作,已報皇恩浩蕩。”
吳廣一聽,微微一笑說道:“先生有所不知,雖然大秦一統六國,此皇室興盛也,然而我等百姓卻還是很苦的,上有繁重的賦稅,下有地主剝削,我就是因為我們縣裏的地主剝削和繁重的賦稅才逃到這成安縣的,幸好尤大地主對我們傭人親如弟兄,纔有地方營生,如果沒有遇到尤地主我都不知道何處才能謀生。”
牧塵之聽了,感覺這是代表廣大蒼生的真實聲音,也不好跟著吳廣繼續抱怨,說道:“大秦新立,百費代新,等肅清六國餘黨,我們大秦定會國泰民安,百姓也會安居樂業,你還是什麼也不用想,好好辛勤做事吧!”
吳廣聽了也覺得有道理,說道:“我乃一介粗人,謝謝先生指教,日後定會跟先生多多學習,還望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