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垃圾分類
實踐出真知,看著上面詳細的資料,以及林川發起的參觀邀請,原本的質疑,只能暫時壓在心底。
“哎!”徐院士長嘆了口氣,“只論比衝的話,電力推動是比化學推動器強很多的,但是推力太小了。就算是現在的離子電發動機,他的推力翻個十倍,送自己上近地軌道都夠嗆啊。”
“也不能這麼說,”李院士抬起手裏的電子錶,輕輕一扣,從裡面取出黃豆大小的晶體電池,“電推進的推力主要看功率,傳統電池確實不夠,不管是功率還是電量都是硬傷,但這種晶體電池,就不一定了。”
“對呀,林院士他和電發動機一起提出的,是小型冷核聚變。先不說他這個可控的小型冷核聚變,在航天發動機上的用處,單單是這項技術,將會為我們節省大量的成本,減少對資源的消耗和環境汙染。”
“而且,”肩膀上帶著肩章的軍官,突然開口,“如果這項技術真的可行,在發生大型戰爭,輸電線路被切斷之後,我們也能保證各種裝置的正常運轉。各位教授,你們可能不清楚,一旦開戰,能源運輸線路,必然是第一個打擊目標的。”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說了許多應用之後。
決定還是先去實驗室,看看實物,順便研究一下成本,看能不能大規模推廣。
得知有一大批專家教授要來參觀之後,林川馬上安排人,做好迎接準備。
喫喫喝喝就免了,大家都是來作正事的,這些娛樂以後再說。
從實驗室,到車間,走完一整套參觀流程後,所有人都陷入了一種深深的震撼。
他們已經儘可能往好處想了,但怎麼也沒想到,林川不但完成了小型可控核聚變的製造,甚至連廉價的民用版和大型的軍用版本,都做了出來。
因為製造中,會有輻射。
林川特意編寫了一個程式,所有的小型可控冷核聚變的生產,都是自動化的,除了幾個工程師外,不需要任何人力。
航天更不用說了,林川不僅僅是準備了發動機,還有配套的各種技術。
包括但不限於。
二氧化碳還原,基礎物質分離。
蛋白質萃取,氧氣循環系統……
在這些技術的支援下,只要有足夠的能源,還有一定的基礎物質,人類完全可以在太空,愉快的生活許多年。
因為有重力生成器,空氣加壓裝置的緣故,過去的許多太空病也不會產生。
在飛船裡移動,也不需要來回漂浮了。
技術到位,成果到位,下一步,自然就是實行了。
林川很想親自駕駛飛船前往太空,卻被其他人強行勸住了。
太空航行對於人來說,終究太過於陌生,林川作為現在最頂級的科學家,沒有人希望他去冒險。
林川也只能暫時壓下這個想法,先把部分論文發了出去。
想要拖著其他國家一起飛天,研究航空,只放煙霧彈肯定是不夠的,還得給他們一點甜頭,讓他們知道我們進行到哪一步才行。
只是一部分論文罷了,他們要是有能力透過這個推斷出全文,早就研究出來了。
其他國家的科學家比起林川要弱,但綜合起來,憑藉人數優勢還是很強的。
後面的組合試飛,包括冷核聚變電池的推廣,都交給了國家接手,各個專案也都研究完成,林川又閒了下來,提交任務後。
望著獎勵的資源再生技術,大笑了起來。
環境汙染,保護環境?
這個問題,從誕生起,就沒有找到徹底的解決辦法。
直到,今天,林川終於可以宣佈瞭解了。
有一句老話,垃圾是放錯的地方的資源。
在我國發展之初,也曾經進口大量的洋垃圾,以此來換取廉價的資源。
後面,我們爲了保護環境,不再進口。
但我們十四億人,每年的都會製造大量的垃圾,這些垃圾啊,大多都被直接填埋,或者焚燒了。
其中有價值之物,完全無法得到有效利用。
林川拿著一份計劃書,找到有關的部門,提交了租賃申請。
以及其廉價,近乎於白送的價格,將全國上萬個垃圾填埋場全部租了下來。
這個訊息剛剛公佈的時候,眾人不明所以?
以為林川腦子進水了。
林川沒有理會路人的反應,從燕京附近的垃圾填埋場開始。
先是安裝了兩個工業級的冷核聚變反應電池,隨後開始搭建大型的廠房。
常年的垃圾填埋,廢水和金屬,已經大大的汙染了這裏的土地。
林川乾脆直接,從地面開始每一寸土地都不放過,開始了一場淨化活動。
被重金屬汙染,那就將重金屬全部提取出來。
被廢水汙染,各種元素超標,那就將各種超標的元素,提取出來。
冷核聚變,能源近乎於無限。
全自動車間,人力也沒有多少消耗。
那些被提純後的土,暫時堆在一旁。
被擠壓在一起的各類垃圾,被機械手臂,整齊的搬向了分類車間。
鐳射加上超聲波,將所有垃圾震碎,然後再次分揀。
這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可見物的分類。
林川所製造的,這一臺黑科技的垃圾分類機,是直接在分子方面,進行分類。
細菌?病毒?
你要清楚,這些東西雖然看起來微小,但他們已經比分子大多了。
三天後,林川在燕京附近的垃圾分揀場,出了第一批產品。
鐵,銅,錫,銀……各式各樣的金屬錠,被電動貨車,一車車運走。
組成塑膠袋的各種高分子物質,重新被匯聚成基礎的顆粒,運送到塑膠工廠,準備再次使用。
土壤中淤積的肥料,被送到了剛剛簡稱的植物大廈。
全自動溫度溼度調控,大量的模擬日光的長燈照射。
一棟大廈,足以滿足一個小鎮的糧食消耗。
別墅洋房大院子?
曾經夢中才出現的事物,逐漸成為每一個人,可以輕鬆完成的小目標。
在林川忙著解決地上的垃圾,國家忙著發射火箭,探索月球的時候。
江夢竹和葉淺溪聯手,展示了另一種生活方式,讓持續幾十年的城市化,第一次出現了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