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入住盧家
從村口通了一條筆直又寬大的路,進來就是四處分佈著的人家,除了平房外,還有幾戶是二層高的小二樓。
從村口走進來,有大片的果林和稻田、魚塘。
“我們這裏大多數人家都承包著一片兒魚塘,和縣城裏的老闆簽了合同,魚苗兒大了以後,都統統賣過去。”
崔巖被盧義帶著到了自己門前。
是一座面積不大,但是修葺的極為漂亮的平房,門口種了各色的小花兒和月季。
“她娘,來客人了。”
盧義朝院子裡的廚房吼了一嗓子,就看到一個面容和善的女子走了出來,好奇的打量著。
她腰間繫著圍裙,手裏還拿著沒來得及放下的鍋鏟,盤著一個簡單的盤發,細細的眉眼,鬆弛但是白皙的面板,典型的南方女子的長相。
開口也是溫柔軟糯的腔調,“這是誰啊。”
“路過這邊兒來玩兒的人,想找個民居來住一段時間。”
崔巖搶先一步開口,盧義聽完也沒說什麼,而是對女人說道,“一會兒晚飯多做點兒,做些好的,我去把屋子給客人收拾出來。”
女人答應了,客套的招呼了一下便又一頭扎進了廚房。
崔巖環顧了一圈這座小院子。
四間房子一個小亭子,中間一個矮矮的臺階,把一座不大的院子大概分成了上下兩半,高的一半是廚房和一處納涼的亭子。
低的地方是一間茅房和兩間屋子。
院子裡還放著自己用泥土做的烤箱和一些做陶器的陶土和工具。
崔巖看了一下,最高的地方也就是眼前這間廚房的房頂了。
若是別的地方似乎還夠用,但是對於受災嚴重的盧村來說,顯然是不夠的。
崔巖記得這裏的最高水位似乎達到了44.5米,這些平房頃刻之間就能被淹沒過去。
更何況這房子前頭還流淌著一條一米寬的小溪。
這條小溪水現在看著是不足為患,但是當大壩決堤之後,這條小溪頃刻便能涌起十幾米高的水牆,衝擊力是極高的。
只是幾分鐘的時間崔巖就得出結論,不能讓這一家人繼續在這樣的環境裡呆著。
但是貿然讓他們搬地方肯定是行不通的。
盧義放好行李以後,見崔巖閒著沒事,便對一旁乖乖坐著的盧月說到,“你去帶這兩位客人四處去轉轉。”
說完看著崔巖,“你們先四處看看,我去把房子給你們收拾出來,等你們回來了,也正好吃飯。”
崔巖正有此意,聽盧義這麼說立刻就答應了,隨盧月出了院子。
五月的江城已經一片綠意了,空氣中不少飛蟲撲面而來,空氣裡滿是花香和人們的笑聲。
傍晚時分,有的人剛剛從地裏幹活回來,有的則早早的搬了張矮凳子,端著飯碗在外頭和鄰家邊吃邊聊。
盧月一路上和不少人打了招呼,村裏的人對崔巖、趙家珍這兩個新鮮面孔都很好奇。
盧家村不是很小,但是也不大,半個小時就基本逛完了。
這一圈下來,崔巖最大的感受就是:不淹這裏淹哪裏。
盧家村整體地市偏低,背靠一座小丘陵,四面又都是開墾出來的梯田。
家家戶戶幾戶都引溪水灌溉,圈地圍起來魚塘。
一旦發生洪澇災害,四面的洪水沖刷下來都會彙集到這個村子裏,跑都沒得跑。
整個盧家村從地形上看就是一個天然的蓄水池。
前面的河道高漲,大量的河水涌入魚塘,增大洪水的衝擊力,魚塘後的農戶們第一個遭殃。
還有這裏是個老村子,許多房子都年久失修,存在著大大小小的問題。
各種因素加起來,才導致了這個村子會在洪水來臨的時候毫無抵抗之力。
崔巖走到了一處人家跟前,朝裡看了看。
“這裏沒人住嗎?”
崔巖看向盧月問道。
“奧,這裏原來是有人的,但是聽村裏的老人說,這裏原來發生過不好的事情,好像是死過人,原來住的那戶人家也搬走了。村裏的人們閒不吉利,都沒有人再管這間屋子,周圍的鄰居也害怕,都搬走了,就導致這一片一直就閒置著,常年落著鎖。”
盧月大概的講述著這裏發生的事。
她也是聽大人們平日裏閒聊天聽來的,事情發生的時候盧月剛出生,什麼也不知道呢。
“這麼巧。”
崔巖從地上撿起一把斧子,朝鎖上劈了過去。
鎖因為常年風吹日曬,早就脆的不成樣子了,崔巖稍微使了點力氣就開啟了。
“哎!”盧月著急的拉著崔巖,“村裏的老人們不讓進來,說這裏頭不吉利。”
“沒事。”
崔巖回身笑笑,“我是鬼見愁。”
說完便不由分說的走了進去。
隨後趙家珍也抬腳跟了上去。
盧月呆在原地,一時不知道是進是退。
屋子裏因為年久沒人住散發出一種微寒的氣息。老人們說的房子要有人住纔有人氣兒是有道理的。
不過屋子似乎並沒有因為老舊而有什麼坍塌的跡象,崔巖看了看,老人們蓋得房子還是十分結實的。
這座廢棄的小院子是整個盧家村最高的位置所在了,而且又位於村子的出口附近,剛好裡後背的大山有一定的距離。
旁邊兩座廢棄的院子與這個院子只有一牆之隔,如果到時候可以打通來,在原有的建築上加固一下,甚至是在此基礎上加以修葺,到時候說不定可以救全村人一命。
“這個村子裏大概有多少人?”
“恩……300多戶人家,大概一千人左右吧。”
盧月約莫的回答了一個數字。
一千人……似乎有些吃緊,看來得想辦法修的穩固又經濟一點。
“誰在裡頭呢!”
一聲蒼老的聲音嚇得盧月一機靈。
“完了完了,村長來了。”
盧月這才意識到自己在剛纔回答問題的時候無意間已經跟著走了進來。
這要是讓村長知道還不得告訴自己爸媽。
只是盧月想要走已經來不及了,一位蒼老的老人已經站在了門口,把院裏頭的場景看的一清二楚。
“你們在這兒幹嘛呢?”